网络中国节
端午佳节
中国传统节
五月五,过端午,粽叶青,艾草香,
挂菖蒲,带香包,端午佳节又来到!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一直是我国各个民族纪念民俗的佳节,从古时的划龙舟、食粽子、插菖蒲……到今日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暑、祈求健康……许多古人的习俗都被完整地传承了下来。
端午的由来与传说
民间关于端午节的别名曾多达二十多种,
如“端五”、“五月节”、“女儿节”等,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端五
“端五节”真不是错别字!在唐朝以前,五月初五被称作“端五节”,后来因唐玄宗生于八月五日,为了避唐玄宗之讳,大臣宋璟则将“端五”改成了“端午”。
五月节
在闽南地区,人们将吃粽子与五月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寓意为吃了五月节之后的粽子才可以不穿冬衣,因此又被称作“五月节”。
女儿节
而“女儿节”则体现出父母亲对女儿的关爱。据《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家家户户都会将家里的女孩子打扮得很漂亮,并在头上簪一朵石榴花。在端午节这天提前来到天坛,中午后离去。古人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五月的“毒”伤害女儿,“女儿节”则是为家中女孩子祈求健康的一种仪式。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别名这么多,岂不是习俗也很多?
的确,但是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祭祀,也就是以龙图腾的祭祀,比如划龙舟比赛等。
而另一类则是以驱灾为主要目的,也就是祛毒除恶、辟邪驱鬼等,比如是食粽子、挂艾草,或喝雄黄酒等。
赛龙舟
由“纪念屈原说”中渔夫们划起船只寻找屈原,演变到如今在端午节前后几天,大江南北都要进行“赛龙舟”活动。龙舟上的船手们划动船桨,在江上以速度比拼,这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食粽子
为缅怀屈原,楚国人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经过数千年传承发展,现在的粽子大多用箬叶包裹,加入糯米、黄米制成,不同地区的做法还有不同,比如分口味的甜粽、分材料的肉粽等。
挂艾草
历史上的五月初五之所以被称为“毒日”,是因为在五月气候逐渐攀升,又正值雨季,蚊虫较多,湿气较重,古人则认为五月是“毒月”。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写的就是艾草是药用植物,既可治病,又可驱虫,古人们往往就会在家门口挂上几株艾草,用来防蚊、辟邪。
喝雄黄酒
在酒中可以加入雄黄、中药制成药材酒,因此,饮用雄黄酒也是古人避瘟避毒的习俗。但在古代有很多地方都只是将雄黄与酒混合、晒过后涂在小儿额头、鼻子处治病,并不饮用。因为雄黄虽可入中药,但有毒,大家不要草率饮用。
端午节的祝福
到底是端午节安康,还是端午节快乐?
其实从以上的来源、故事都可以看出,在古时,五月初五更多的是个悲情的日子,“端午节”也是一个用来祭祀、缅怀的节日,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道“安康”。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的端午节也有了新的意义:属于喜庆热闹、阖家团圆的日子,很多人会在这一天和家人欢聚,一起吃粽子、挂艾叶、看龙舟,端午节也变成了“有温度”的节日。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说“端午快乐”并不代表没文化或不尊重,“端午安康”也不该“高人一等”,毕竟,不管是安康还是快乐,都满载着大家对端午节这个节日的祝福,没有必要特殊强调与纠正。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