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阅读心得20字,父与子的阅读感悟100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22 04:31:46

《父与子》是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小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义阵营和自由主义阵营之间尖锐的思想斗争。刻画了两种社会势力——民主主义者和自由派贵族间的思想冲突。

小说主人公巴扎罗夫是年轻一代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与代表保守的自由主义势力的老贵族帕维尔和尼古拉兄弟格格不入。

“父”与“子”的冲突表现为帕维尔和巴扎罗夫之间的对立。充满自信、生气勃勃的巴扎罗夫是精神上的强者,他具有自主的人格和锐利的批判眼光,绝不屈从于任何权威。他的精神力量和批判锋芒集中表现在他与帕维尔的论战上,两人初次相见,就在感觉上互不相容,进而展露出思想观点上的针锋相对。

巴扎罗夫以自己特有的简洁、粗鲁的话语对帕维尔展开强有力的反击,体现了年青一代的独立态度和斗争精神。

在俄国文学史上,巴扎罗夫作为第一个俄国“新人类”形象,率先传达出了平民知识分子已成为生活主角的时代信息。但是,屠格涅夫却让自己笔下的巴扎罗夫在爱情受挫后一蹶不振,不能自拔,直至死亡。这种违反人物性格发展逻辑的矛盾变化,与作家的思想倾向不无联系。

屠格涅夫对巴扎罗夫所代表的平民知识分子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向往,他钦佩他们的个人品质和牺牲精神,但并不赞成他们的社会政治主张。这位温和的自由主义贵族作家害怕暴力革命,不希望他们的事业成功。他认为他们的观点必然导致他们成为悲剧人物,因此他安排了巴扎罗夫的失恋、悲观乃至最后死亡。巴扎罗夫性格上的不一致,恰恰折折射出作家对民主主义者的矛盾态度。

掩卷而思,却总也抹不去巴扎罗夫的父亲对巴扎罗夫的那份挚爱的真情。虽然认识与观念不一致,瓦西里•伊凡内奇对儿子的关爱却无时无刻不存在。害怕儿子走了,害怕儿子吃住不好,不忍伤着,爱到“毕恭毕敬”的地步。有一种“惹”不起的意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言语过重了,儿子便不理他了;关心得过频繁了,儿子觉得麻烦也关门不理他。儿子有一点点高兴,两口子也高兴不已,让人觉得他们一切都是为儿子而活,为儿子而忙碌。儿子得了传染病死后,还一直在儿子的坟前祭奠,其悲苦,其哀痛,深深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这与如今现实中的父母有何区别啊,儿女们二十多岁后,有几家父母不是小心翼翼地与他们说话?把小时明明白白的爱都转入隐蔽与地下,惹不起的儿女们一一他们敢顶撞,敢笑你老古董,敢离家出走!父母只能握着风筝轴,看远近得放线,怕飞远见不着、拉太紧怕线断!一颗悬着的心经常牵挂着,爱得更加艰难、更加酸楚

读后《父与子》深感作者对小说整体的把控非常到位。每每是情节高潮时,便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像诗一般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有一种余韵未尽、玩不尽兴的感慨!使人想起“花未开全月未圆”的话来,或许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黄金分割点,就是文学作品的穴位所在。

一书一得,每读一本好书就是对灵魂的一次洗礼,就是对心田的一次浇灌。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