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很多热恋情人常挂在嘴边的肉麻情诗,然而你们知道这“三秋”到底是多久吗?
这两句诗出自《诗经·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非常简单的情诗,全诗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的肉麻之语,但就是这直白露骨的思念之情千年来打动了无数人,其中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更是传唱不衰。
诗歌采用了三章复沓的手法,将男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写到了极致。
那么采葛的姑娘啊,我是那么地思念她,一日没看到,就好像隔了三个月那么长。
那个采萧的姑娘啊,是多么地令人想念啊,一天没看到她,感觉好像过了三个季节。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多么令人牵挂啊,一天没见到她了,仿佛已经过了三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姑娘的想念是反复递进,层层深入的,从三个月,到三个季节,直到三年。
那么这个令诗人相思入骨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姑娘呢?
我们也知道,先秦人民主要是以采摘和打猎为主,男子负责打猎,那么女子便是采摘了。
而若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姑娘采摘的植物其实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葛”,它的块根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古代的“葛布”的原料也是从这种植物中提取的,所以“葛”代表的就是饮食和纺织。
而“萧”,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艾蒿”,有香气,可以驱虫,然而它最重要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古人认为它可以驱邪,所以通常会用于祭祀。
古人非常看重祭祀,所以这“萧”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最后的“艾”,便是艾草了,而它的作用也很重要,通常用于针灸。
所以你看这姑娘所采摘的植物,每样都有重大作用,渗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个姑娘很能干,很重要,这也是诗人为何会如此思念姑娘的根源所在,他完全离不开这个姑娘,无论是生活上,还是情感上。
而这世间最折磨人心的莫过于那刻骨的相思了,尤其是对热恋中的情人来说,即使是短暂的分离,也是度日如年。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最常见又折磨人的情感,反复吟咏,引起了千年的共鸣。
很多人都曾疑惑为什么不是“三春”、“三夏”或是“三冬”?因为他们都能代表三个季节。
对于古人来说,“秋”有着特别的意义,它是百草凋零的季节,最易引发人的愁思,王勃的《滕王阁序》,白居易的《琵琶行》,苏东坡的《赤壁赋》都是写于秋天这个季节。
关于秋天,古人总有说不尽的愁情。
至于春天、夏天、冬天都无法表达这样的情感。
全诗以最简单的语言抒发了最复杂的相思之情,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人。
李白曾言“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这样直白的情话,比起所谓的海誓山盟来得真挚感人。
也许这就是它能千年流传的原因吧。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