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集团员工展示用手撕开0.02毫米厚的超薄带状不锈钢(2019年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钢与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当你走进中国宝武宝钢股份的“黑灯工厂”,你会第一时间想起顾城的这首诗。
“黑灯工厂”实际上是宝钢股份上海宝山基地冷轧厂的C008热镀锌智能车间,因智慧制造变革,只需少量人工操作、即使关灯也可以运行而得名。
今年以来,中国宝武宝钢股份四大基地没有因疫情停工“一分一秒”,包括“黑灯工厂”在内的整个生产端,在智慧大脑的指挥下做到了稳产高产。
技术人员手机里安装着智能远程操控软件,生产线上遇到技术问题在家就能解决;不光上海宝山基地,就连远在3000公里外的宝钢湛江基地的情况也能尽收眼底。
机器人把最危险、最脏、最难的活包办了;进料、捞渣、出料、打包一气呵成;人们在同一个车间内,可以实现“不碰面生产”,既能高效产出,又能确保疫情防控到位。
成本压力、人力短缺、环境负荷、能源消耗、安全生产……钢铁行业面临的痛点,传统发展模式很难全面破解。
这次疫情“大考”,加速钢铁业向智慧制造转型升级。
今年年初,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新一轮全球制造业领域的18家“灯塔工厂”名单,宝钢股份上海宝山基地成功入选。
“灯塔工厂”诞生于全球制造业面临转型难题的大背景下,广泛应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创新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生产系统和价值链。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荣表示:“在钢铁行业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如何自我救赎?我认为智慧制造是重要出路。”
“黑灯工厂”正如同传统钢铁行业里黑色的眼睛,寻求着智慧制造的光明,也让人们看到了钢铁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光明前景。(记者谢希瑶、王贤、王昆、梁晓飞、何欣荣、陈灏)
太钢集团员工走过超薄带状不锈钢立体仓库(2019年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太钢集团的质检人员在检验“笔尖钢”钢丝的质量(2017年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这是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热膜耦合式海水淡化设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