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怎么鉴赏,揠苗助长精彩语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29 08:11:33

揠苗助长怎么鉴赏,揠苗助长精彩语句(1)

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和英语”“掌握演奏一种以上乐器的技能并形成欣赏高雅音乐的兴趣爱好”“完成不低于1000万字的阅读量”……这不是某所高校对大学生的要求,而是广州一所小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近日,广东广州,有家长晒出一张印有“华附开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八个技能”的照片,并感叹家长压力大。学校工作人员回应称“八个技能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认为,要求小学生都掌握这些技能,几乎就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超人”,就是揠苗助长。坚持办学特色很好,但也要尊重实际情况、尊重教育规律,不能凭着一腔热情一厢情愿,甚至强加于人。

八项技能是要打造“小超人”吗?

□特约评论员 熊丙奇

小学办学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但不宜给学生提过高的目标,否则不但会加剧教育内卷,也会增加家长的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据报道,华南师大附属开发区实验小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八项技能具体为:1.娴熟掌握包括游泳在内的两项运动;2.小学阶段完成不低于1000万字的阅读量(约200本课外读物,其中必须包含50本中外名著,30本古今中外名人传记,30本科普读物,30本纯英语读物);3.掌握演奏一种以上乐器的技能并形成欣赏高雅音乐的兴趣爱好;4.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5.能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和学会书写毛笔字;6.能独立做一桌家常饭菜,学会做家务的技能并养成热爱做家务的习惯;7.在毕业前能参与完成一项实验,并写出一份较完整的实验报告;8.具有创新意识,能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平心而论,这些技能不少本科学历的家长恐怕都没达标。让学生都掌握这些技能,几乎是把每个学生变为了“超人”。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在毕业前能参与完成一项实验,并写出一份较完整的实验报告”,这更像是给大学生提出的要求。给学生提出的成长目标必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过高的目标不但难以实现,还会滋生形式主义。如学校在汇报学生八项技能掌握情况时,可能就会对育人成果进行包装,有的家长为了展示孩子掌握技能的情况,会亲自上阵替孩子写实验报告,让掌握技能变成了“拼爹”。

再进一步分析学生掌握这些技能所需的时间、资源会发现,一名普通学生很难完成。如小学阶段完成不低于1000万字的阅读量,学生有这么多课外时间来读课外读物吗?在有限的课外时间中,学生还要训练艺术技能、体育技能、生活技能,自主发展时间在哪里?

或许在学校看来,学生在培养八项技能过程中,就能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综合素质。但是,被要求、安排培养的技能,与学生自主发展培养的兴趣、特长是不一样的。学校、家长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时间,而不是用各种任务把学生的日程表塞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完整的教育过程体验,而不是要实现功利的目标。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教育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

□特约评论员 于明东

作为家长,如果孩子做到“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掌握演奏一种以上乐器的技能并形成欣赏高雅音乐的兴趣爱好”“完成不低于1000万字的阅读量”等8项技能,您会是什么状态?

我想,家长们一定高兴得不要不要的。可为什么有家长晒出“华附开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八个技能”时,却引发一片哗然呢?平心而论,学校让学生读书、运动、劳动、欣赏音乐、学会创造等,都不是问题,反而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很有好处。例如学好普通话和英语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有助于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一种乐器并欣赏高雅音乐,可以培养孩子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大量阅读,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都很好,问题出在哪里呢?

其实就出在四个字上——“必须掌握”。什么叫“必须掌握”?就是没有层次,没有个例,就像人人都得吃饭一样,人人都要做到。我不反对学校把“八必”作为努力目标,并在工作中认真落实。但是,当学校把这样的目标堂而皇之地印到手册上时,就更多地变成了对学生和家长的压力,甚至变成了对部分家庭的集体欺凌。达标的目的不再是为学生发展,而是学校的名声。所以,人民对这样的教育肯定不会满意。

作为教育者必须反思,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要替人民着想,而不是图“教育政绩”,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要尊重孩子,尊重成长规律,理解家长的需要和困难。如果只是脑子一热就制定“八个必须”“九个一定”,一味追求“高大上”,徒有高远目标,却无切实可行之路,就是华而不实,弄虚作假,揠苗助长。

在教育实践中,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理念可以借鉴,可以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服务,让他们在快乐成长的同时收获更多的成就。但也要注意尊重实际情况和教育规律,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未来人才。

(作者为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师、青岛市家庭教育讲师团首席专家)

要“特色”,更要“切实际”

□特约评论员 宋守山

一个小学生,毕业要有不低于1000万字的阅读量,还要包含30本纯英语读物。我大体算了下,如果能完成这项要求,在6年的时间里,一天不落,大约每天读4500字以上,而且还要有质量,比如读书的种类。不要感到惊讶,这是南方一所小学《学生守则》中的明确要求。

我对照这“八大技能”反思了一下,不知道别人能不能完成,我是感到自愧不如。这还不是全部,除了阅读,其他七项技能每一项都不简单,虽然诸如“娴熟”“高雅”之类的词语表达有些模糊,但看到最后一条,我想还好,没有小学毕业发表SSCI以及核心期刊论文之类的要求。问题来了,这么高强度的要求是“鸡娃”,还是在“鸡家长”?人家学校说了,这是自家办学特色。但如此“特色”的可行性有多少呢?

一方面,这是不是符合常理呢?就拿语言来说,让小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说“普通话”咱能理解,但是英语呢?掌握一门外语的确没什么坏处,但这可行吗?不处于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要求“流利”地说,估计难度不是一般大,不知道制定这项要求的人自己小学时能不能完成。不过一想也是,前段时间新闻报道有高校已不再要求学生考四六级,难道原因在这里?是因为“说一口流利英语”的目标在小学就能完成了?

另一方面,这“八大技能”又该如何判断与衡量呢?如那千万字的阅读量用什么方式来考核?又是谁来考核?考核的标准又是什么?再比如要求小学生“能独立做一桌家常菜”,多少算“一桌”呢?怎么算家常菜呢?不要说这都是些务虚的要求,学校说了这是“必须”掌握的技能。既然是“必须”,总得有个量化标准吧?但是,这个标准其实很难拿出来。可如果拿不出来,又是“必须”,岂不成了闹剧?

退一步说,如果学生完不成这些考核,又会受到何种处理呢?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学校是要开除不达标的学生还是不发毕业证呢?所以,这项“必须”要完成的“特色要求”,怎么看其可执行度都有些低。当然,既然对小学生有如此高的要求,也可能早就想到了落实的方式方法,相信最终都不会仅是一个噱头或者在总结业绩的时候热闹一阵。

(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

互动留言

@潮新闻:

贸然定下过高目标,不但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只会让孩子们累倒在起跑线上,甚至产生挫败心理。教育机构制定教育目标时必须先问一句:这些目标适合大多数孩子吗?遵循孩子们的身心规律了吗?

@极目:

如果说,将培养兴趣变成作业,当发展特长变成任务,恐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技能学习中获得积极的体验。用一个大而化之,求多求全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反而会让他们产生压力,丧失兴趣,甚至形成不必要的攀比。

@红星:

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当然好,大量阅读、擅长运动、科技创新也令人羡慕,但必须先问一句:这些目标适合大多数孩子吗?是大多数孩子通过努力能达到的吗?如果不能,恐怕就要三思了。

@九派:

如果“应试教育”是摧残学生的教育,那么,对所谓的“素质教育”也实行“应试”要求,它同样会摧残学生,影响成长。这样的道理,现在的家长都懂,其实老师何尝不懂。

@齐鲁壹点:

不难想象,华附开小学高调宣称的“八个技能”,必然是难以实现、难以较真的。这种假大虚空的“要求”,除了能让校方自我感觉良好地暗爽一番,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学校既不能较真学生是不是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无法查验是不是真的完成了“1000万字的阅读量”,当然也检查不了是否真的“能独立做一桌家常饭菜”——学校信口开河,家长诚惶诚恐。闹剧一场,何苦来哉?

话题征集

聚焦一周新闻热点事件,深度思考,理性评述,百家争鸣,激浊扬清。亲爱的读者,欢迎您参与“评论区”的话题讨论,无论是微言片语还是长篇大论,我们都期待您来一吐为快。

邮箱:bandaobianjibu@163.com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