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令人反感的安利
在90年代和20世纪初,政策法规还不健全,直/*野蛮发展的时代,“安利”的名声就传开了,相信80后的人大概都知道,“一个可以改变自身命运和家族命运,人人平等的机会”,这正是当时安利人的天天喊的口号。安利人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大街上随处可见,相信久经沙场的你一定听说过“安利”(Amway)或者身边有做安利的朋友。有人一听到“安利”这个名号就直接离得远远的,并不是安利公司有多坏,而是这些人把安利与“*”直接挂钩起来,你想想*有多可怕,把你关在漆黑的小屋,不给吃不给喝,动不动就暴力殴打你...
所以,这些人心里就害怕安利,抵触安利。
还有早期做过安利和接触过安利的人就会有另一种感觉,安利就是“洗脑”,通过参加各种会议,听各种草根发誓改变命运实现人生逆袭故事,光宗耀祖,实现财务自由,迎娶白富美,听安利公司的价值远景。听到“洗脑”一词,相信大家心里都会一震,说到这里,你还会对安利公司有好感吗?你对安利公司还会感兴趣吗?是不是都觉得离得越远越好?
02 认识真实的安利
安利在中国有一千多万的营销人员,或者我们换句话说,目前在中国至少有一千多万人从事安利事业和使用安利产品。看待安利,就如同看待阿里巴巴、京东、抖音、拼多多一样,它就是一家公司,靠卖产品赚钱,不同的是,安利的营销模式为“直销”,“直销”顾名思义就是产品直接销售给顾客,其实安利公司并不直接销售产品,而是通过数以万计的营销人员把产品卖出去,安利公司则负责产品的研发、生产、发货、售后等环节。
这一模式十分完美,消费者直接购买公司的产品,没有中间的代理商渠道赚取差价。但,为了激发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安利公司面向营销人员有一套计酬体系,类似于多层次计酬方式(并不是真正的多层次计酬方式,因为违法法律),这也是如此多安利营销人员为安利这家公司疯狂卖命的原因,安利事业的魅力在于可以边吃喝玩乐边赚钱,边旅游边工作,时间自由,生活随心所欲。此外,安利公司对于做到一定业绩的营销人员给予一定的职级,享受丰富的奖金,享受国内/国外的豪华旅游,有多豪华呢?奔驰、兰博基尼等豪车接送,住的酒店至少5星级起步,全程享受贵宾待遇,专人服务。
拿枪的人瞄准谁,与枪无关。
而这套报酬体系就是这把枪,通过不断发展下线,从而把业绩做上去。而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安利人,把你带去家里或者工作室(会场),给你介绍一个0成本创业/在家兼职的机会,让你加入安利这个大家庭。当你加入后,你会发现这个大家庭相亲相爱,甚至比一些亲戚对你都要好,每个人都会相互鼓励(俗称“打鸡血”),每个人都很付出,你的*更会对你爱护有加,一起为安利事业共同奋斗。不谈其它,每个安利营销团队的文化真的值得每家公司学习。
最令人诟病的一点就是,有些团队鼓励/诱导下面的人刷信用卡囤货,目的就是为了尽快把职级做上去,于是这群刷信用卡的人拆西墙补东墙,最后窟窿越多越大,最后弄得家破人亡。
囤货违背了安利的初衷,安利公司如今是抵制囤货的,如果大家遇到这种团队可以直接跟安利公司举报。
03 安利在中国的发展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4月10日,总部位于广州市。
在90年代,不仅有安利在中国大陆大展拳脚,更有大批直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入中国大陆。这导致行业一时间变得纷繁复杂,鱼龙混杂,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一大批人对安利、甚至对直销行业产生了不好的印象。这也导致了1998年4月21日国务院颁布《关于禁止*活动的通知》,坊间称此次禁令为“一刀切”。整个行业面临全面整顿,企业们迎来当头一棒,不少公司纷纷从中国市场直接“收兵撤场”。此时安利在中国的年业绩,都降至约3亿元。
2001年,中国加入WTO谈判时,关于开放中国直销市场的问题却谈得异常艰难,中国政府顶住了压力,将开放的时间定在了3年内。也是在这个节点,中国此后称合法的*叫“直销”,非法*叫“*”。“*”成为相关监管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
发展到2003年时,安利只开设了110家专卖店,专卖店由公司投资并直营,并负责所有的规划和配置。这些专卖店不仅作为销售点,还兼具服务网点的功能,经销商可以在此提取货物。安利主要销售额仍然是通过传统直销模式实现的。既然有了店铺,为何安利还如此重视经销商队伍的培养?这一步策略,其实根植于安利的全球经验。安利深知利用人员直销才正是安利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安利公司的两位创始人都是纽崔莱最早的营销人员,他们深知人员讲解和口碑营销在营养食品销售中的重要性。于是,凭借变通多层次直销模式的安利,保住了团队,取得了不错的转型效果。到2004年,安利营收超过80亿元。
2020年,安利提出转型“大健康”,响应国家“健康中国”的大健康战略,同时不断对中国追加投资。
2022年,安利营收达到587亿元。
2023年,安利从“大健康”到“美好生活之花”企业战略升级。
如今,安利公司是中国直销行业的龙头、也是世界第一的直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