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公斤有多重,25公斤的桶能装多少升柴油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01 02:07:49

25公斤有多重,25公斤的桶能装多少升柴油(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1~102例1、例2,完成教科书P101“做一做”,P105~108“练习二十”第1~3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000克=1千克。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教学准备

课件、天平、以“千克”作单位的秤、1袋黄豆、1枚2分硬币、2袋食盐、1瓶5千克的洗衣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拿出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

师:哪个重些?

让学生分别掂一掂,然后说说自己的感觉。

得出结论:物体有轻重。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P100主题图。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会注意价目单上的信息,教师可把学生找到的内容另外板书,稍后处理,顺势再启发:“你还看到了什么?”

预设2:学生可能会说看到1瓶洗衣液重5千克,1袋玉米高钙饼干重110克,5个苹果重1千克等等。

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你还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斤、公斤、两等。

师:是的,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斤、公斤和两。但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通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生活中的经验,让学生感受物品的质量。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对物品质量的单位有初步的认识。在解读主题图过程中,出现直接观察秤上读数等多种获取物品质量的方法,让学生有一定的印象。

二、探究新知识

1.认识“克”。

(1)根据生活经验,估1克的物品。

师: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在课前自己准备的物品中找一找,掂一掂。

小组探讨,感知物品质量,对物品的轻重有初步认知。

师: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学情预设】根据生活经验,学生会在自己带来的物品中选择最轻的那个,或者有些物品的包装袋上有标识,直接就可以找到了。

(2)利用天平,验证1克有多重。

师: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可以看物品包装上的标注,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我们怎么确定它到底是不是1克呢?

【学情预设】可以用秤称。

师:你们见过秤吗?在哪里见过?你们认识这些秤吗?

【学情预设】学生在不同的场合见过秤,超市里的电子秤、家里用的体重秤、弹簧秤、杆秤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听到“斤”和“公斤”,正视学生的学情,明确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区别和联系。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天平。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称量较轻物品时用的天平。

课件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基本构件。

每个天平有两个托盘,左边放物品,右边放砝码。这盒砝码中,1克的砝码是最轻的,100克是最重的,在砝码上会标注砝码有多重(展示标注给学生观察)。所以这个天平只能称量较轻的物品。在天平的正中央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向“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的重量一样重。

师:哪个小组先来试一试,利用天平验证所找的物品是不是正好重1克?

【学情预设】学生对天平的操作不熟练,会用手直接去摸砝码和游码。此时只是对天平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它的作用,教师在学生不会称时,可把游码、砝码调整好,学生直接放物品到左盘,然后观察刻度盘即可。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注意观察指导,及时板书具有代表性的物品质量。

(3)明确1克的概念,直观感知1克的重量。

师:1枚1角的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的硬币大约重6克。1枚2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出示准备的2分硬币)请大家掂一掂自己小组确定的重1克的物品,感受1克有多重。

让学生充分地掂量,借此加强学生对1克的体验和感受。

师:大家都感受了1克有多重,那“克”一般是什么样的物品的质量单位呢?

【学情预设】“克”是较轻物品的质量单位。

师:请大家估计下,几粒黄豆重1克?(出示黄豆)怎么去验证我们的答案呢?

【学情预设】用天平称一称。

教师演示用天平称黄豆的过程。

师:瞧,7粒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大家都取出7粒黄豆,掂一掂。

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过1克到底有多重了。

(4)知识应用。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1例1。

师:找一找上面的物品有多重。

【学情预设】从外包装上可以看到物品的质量,一片口香糖的质量是3克,一袋菊花茶的质量是12克,一袋瓜子的质量是100克。

师:这些物品是轻还是重?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都很轻。

师:是的,这几个物品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适时板书)

(5)完成教科书P101“做一做”。

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1克为标准,估计物品的轻重,以此使学生初步掌握估量的方法,最后通过说出生活中比1克轻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对1克的认识。

2.认识“千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2例2。

师:请大家观察这两样物品,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预设1:有1瓶洗衣液和1箱苹果。

预设2:1瓶洗衣液的质量是5千克,1箱苹果的质量是25千克。

预设3:1瓶洗衣液的净含量是5千克,1箱苹果的净含量是25千克。

师:谁能到台上来拿一下这瓶洗衣液?说说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学情预设】有点重。

师:是的,经过掂量感觉洗衣液有点重,我们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板书)

(2)理解“净含量”。

师:刚刚有同学提到了“净含量”,“净含量”的意思就是除去包装容器和其他包装材料后内装商品实际有多重。这箱苹果的净含量指的是什么呢?

【学情预设】箱子里苹果有多重。

向学生出示1袋盐的实物。

师:谁知道它有多重?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找到盐的包装袋上写明500g。

师:能用天平称1千克的物品吗?

【学情预设】通过对砝码的认识,学生了解天平不方便称较重的物品。

师:所以我们要找以“千克”作单位的秤。这种秤的指针指向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几千克。(出示课件)

师:谁能来称一称老师带来的物品,你觉得哪些物品的重量会是1千克?请同学上来验证一下。

组织学生称量1千克物品,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师:掂一掂身边重1千克的物品,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

师:现在请大家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拿1克重的物品,每个同学都来掂一掂、比一比,获取新的不同感受。

(3)说一说生活中的应用。

师:1瓶洗衣液用“千克”作单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西瓜、袋装大米等。

师: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下课后小组间交流,并把结果记录在教科书P107第13题的表格中。

(4)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那两袋盐有多重?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能得出两袋盐重1000克。

师:2袋盐重1000克,也可以说1千克。那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学情预设】1000克=1千克。(板书)

请学生上来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设计意图】1千克=1000克,这是一个定论知识,可以告知学生,但二年级学生年龄小,通过搭建一个称和平衡的环节,学生领会了相关知识,而且教师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1.完成教科书P105“练习二十”第1、2题。

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判断方法。

2.完成教科书P105“练习二十”第3题。

师:要想读出物品有多重,首先要观察秤是以什么为单位。谁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托盘秤的单位是千克,弹簧秤的单位是千克,体重秤的单位也是千克。

师:接着我们要看指针指向什么位置。托盘秤的指针还不到1,说明什么?

【学情预设】说明这些草莓没有1千克。

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判断每小格是多少,才能根据指针走的小格子的个数读出质量。不到1千克,那小格子还能以千克作单位吗?

【学情预设】不能,那只能用克作单位了。

师:1千克=1000克,我们可以把1大格看成1000克,所以1小格是多少?

学生思考后独立读数,再集体展示,说说自己读数的方法。余下两个读数用类似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读出后集*流。

3.完成教科书P108“练习二十”思考题。

【学情预设】有人说棉花重些,因为它有很大一包;有人说铁重些,因为它小小的一块,给人的感觉都很重;也有人说一样重,因为都是1千克。

师:一样重是对的。因为它们的质量都是1千克,不能看它的数量多少和大小。

【设计意图】练习中除了基础知识的运用,还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引导分析,让所学知识更具有实用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你在这一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师:以后我们买东西时,先掂一掂,再估一估它有多重,然后再看标签,看看自己估得准不准。我们要想真正成为“克”和“千克”的好朋友,就要在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表示。

1000克=1千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亲自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明确1克和1千克之间的关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1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秤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去实践、去体验的,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但学生在读带有指针和刻度的秤时有些困难,不能很好地把单位换算运用到读数当中,不会数小格。要注意激发学生读钟表的经验,借助已有的经验去处理秤的读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