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学习的路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学习这么久,却没有看到太多的进步,问题到底在哪里呢?在思考这个问题前,先问了自己一个,为什么我要参与学习?最核心的原因是自己想要成长和进步,成长和进步如何理解呢?往大了说就是突破自己的认知,看到井外面不一样的风景,往小了说就是要改变自己低效的行为,成为一个职业的人。
踏入学习的大门,我经历的第一个冲击,就是认知的冲击,学习到的知识点和原有的认知不同,很多时候甚至是颠覆的,这个时候如果我是封闭的,无法接受这些新的观点,就会把自己蜷缩起来,用自己现有的认知水平去评估新的知识是否正确,做了一只鸵鸟,把头埋进沙里,就会开始选择性倾听,只听自己认可的部分,接收到的信息是支离破碎的;真正要想学习到东西,就要不忘初心,这个初心就是最初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学习是为了突破认知,有了这个心理建设,才可以让自己更加开放,开放的心态会让我选择先相信,而不是选择先看见。所以对于学习,我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就是开放。
当我慢慢开始有了开放的心态,能够开始认真去思考我学到的东西,就会打开我的天窗,自己发现自己身上存在很多很多的盲区,但是这个盲区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别人给我指出来的,第二种是我自己觉到和悟到的,这两种都离不开一个词叫做主动;主动反馈,主动和高手过招,别人才能够帮助我看到盲区,我主动思考,主动自我洞察,我才可以自己发现自己的盲区,同时也才能在别人身上照镜子,只有主动,我才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点归纳成规律,给自己的日常思维和习惯进行对比,我才可以发现自己的低效行为,否则,我永远只是在听课,做脑部按摩,学到的知识对于我来说,完全没有任何价值,因为不能帮助我明智。
很多时候,我之所以没有进步,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卡在了第二步,我看到了自己的盲区,看到了自己身上很多很多需要改善的点,这个时候就停止了,停止的原因是因为我常常以为听懂了,就学会了,就万事大吉了,这里面有很大一个坑就是,我学习到的东西,都是我认知之外的东西,我以为我听懂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我没有经历过场景,我无法真正体会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只有经历了这个场景,我才能够切身体会原来是这样子的。
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动手,只有动手我才能够深入场景去验证,我所谓的懂,是不是真的懂,还是只是我以为的懂,没有动手实践,我所有学到的东西发现的盲区,还只是方法论,远远达不到学习的目的。行为改变才是学习的开始,所以只有我学到的东西,发现的盲区,通过行为去动手实践的时候,才是真正开始了学习。当我发现我们听了很多课程,记了很多笔记,写了很多感悟,将其理论来头头是道的时候,不妨问一问自己做了哪些行为的改变,有哪些改变落到了自己日常的行为当中,并且正在不断地发生一些变化。
在我动手的过程中,会遇到学习路上最大的坑,那就是功利心,很多时候我会发现,我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实际和想象的有很大的差别,动手之后没有带来效果,甚至会开始怀疑学到的东西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怀疑自己看到的盲区到底存不存在,很多时候我会退回到最开始学习之前的状态,少数的情况下我选择了继续去尝试动手,而我真的觉得,我要做第二种选择,因为原本学习改变和提升就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真的这么容易,每个人只要付出一点时间就会很优秀了,这种过持续改变和动手考的不是强行的逼迫自己,而是从内心地认为我应该去改变,改变对于我来讲是很快乐的,这个才是自律。
当我动手实践并没有快速带来效果的时候,我要考虑的就是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及行为方式背后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个时候更多的需要我的内功去支撑,很多时候我功利心很重,希望短期内看到改变,当问题再次出现的时候,就会自我怀疑,很多时候我没有稳定的情绪,心情好的时候就愿意动手改变,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一切都不在乎了,稳定的情绪和稳定的输出来源于我的内功,这个内功支撑我持续改变,所以这个阶段更考验的是我是否有足够的内功支撑我去持续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