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春江月明
写这篇小文时,反复推敲,是接受“平凡”?还是接受“平庸”?尽管这两个词在词性上都属中性,但从文学意义上说,“平庸”偏向于贬义。考虑再三,最后还是选择了“平庸”。因为无论是否接受,自己都是凡夫俗子,无须选择。接受“平庸”则需要有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虽对庸俗不屑,但身处俗世,难脱世俗之气,所以“平庸”并无不妥。
关于平庸,有自己的认知。
年轻时,曾经怀揣“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奔赴广阔天地,战天斗地,奉献青春。然而,人生的第一步,却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感受了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式的悲壮。
返城进了工厂,拿着学徒工每月21元的工资,吃单位食堂,住集体宿舍,感到特别满足,“春风得意马蹄疾”,身穿厂服逛街市。从学徒工干到技工,后来又考了业大。毕业后做了技术员,每当自己设计的图纸,变成车间需要的工艺装备,生产出合格零件,心中就充满喜悦。那时的人生目标,是成为工程师。
阴差阳错地走上管理岗位,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却必须努力去做,没有选择的余地。不知不觉,人到中年,觉得理想与我渐行渐远了。每天重复着无可奈何的工作,除了一身的疲惫,找不到存在的意义,忙忙碌碌就到了退休年龄。
回首往事,感觉理想像天上的云,抬头仰望,可以想象出各种美丽的场景。回归现实,面对的却是解决不完的问题,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生活里的柴米油盐。
年轻时无房无车,住单位宿舍,骑自行车,孩子入子弟小学。条件简陋,收入很少。虽然没有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的压力,却也有一地鸡毛的烦恼。因屋里闹耗子,彻夜难眠;为自行车被盗,懊恼不已;为买蜂窝煤半夜三更去排号;凭票供应的肉蛋,难以满足孩子营养的需要,只好自己养鸡生蛋。养鸡并不轻松,需要去市郊的菜地里捡菜叶,剁碎了拌上粮食喂鸡。诸如此类的琐事,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理想在这些琐碎的日常事务中,慢慢消磨。当理想的期望值无限趋近于现实时,心中也就接纳了平庸,心止如水,难以再起波澜。
总觉得,人生就是对命运不断地挑战和妥协。尤其面对逆境,你得先得学会生存,适应环境,顺势而为,然后才可能有所作为。我的一位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去送外卖,虽然有自主创业的打算,眼下也得先解决温饱问题。多接单,快送餐,就是他每天的工作动力。电视剧《平凡之路》有一句台词 “为了生存,我必须要放下一些我看重却不足以谋生的东西” 。现实生活中,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多数人终其一生,不过是为生活奔忙。
看过一本关于拒绝平庸的书,告诉年轻人怎样才能鹤立鸡群。讲得面面俱到,简直可以当作成功的教科书。我年轻时如果读到这本书,说不定能少走一些弯路。但是,书本里的知识,并不能涵盖真实的生活,正是书本以外的问题,令人困惑不解,让人不得不接受平庸。有谁甘愿平庸?现在反思,所谓平庸,不过是对人生期望值不断修正的结果。从此种意义上说,平庸并非浑浑噩噩,无所作为,只不过是未达到理想的高度罢了。《三国演义》里蜀国大将廖化虽然也很有本事,但与“关张赵马黄” 等五虎上将相比,却远不能及,没有显赫战功,被称为平庸之人。可是,到了蜀汉后期,战将缺失,廖化却成为先锋,屡立战功,成为蜀汉杰出人才。可见,平庸也是相对而言。
人生当然应该有所追求,也应该有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更要有自知之明,对于超出个人能力的目标,不必苛求,尽己所能,做真实的自我,是最明智的选择。
我们年轻时没有所谓人生规划,因为条件不允许。现在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年轻人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就业难度和职场竞争的压力。尽管成功很难,毕竟有机遇,有选择的权利。只要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又有甘于吃苦的精神,就会有一定的成功几率。即使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只要努力了,便无遗憾。匆匆人生,岂能尽如人意,奋发进取,但求无愧己心。
既然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就不会越俎代庖,过分干预子女的选择。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目标。他们的辛勤努力,应该得到老一辈的理解和鼓励。梁晓声说:“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接受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从来没有要求父母一定要多么优秀一样。” 不以成败论英雄,平凡的人生一样可以迸发生命的光华。
也许,平平淡淡就是真实的生活。平凡之路,就是踏实的人生之路。
壹点号 春江月明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