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有人说爱情是一场你追我赶的感情游戏,在这样调皮的游戏里,每个人都扮演着奇妙的角色;而其实诗歌如爱情,也是一场有趣的文字游戏,有人深情,有人简单,有人浓丽,有人清新,而在刘禹锡的笔下,却是充分发挥了语言之音与义的巧妙,寥寥几笔描摹表现出男女情爱之间的心动与忸怩。
青青杨柳陌上依,无限春光里的杨树柳色新添了几分昂扬向上的生机。放眼望去,江面平波如镜,光影盈盈。春,是感情最丰富的季节,春风撩拨着河岸两畔少男少女的情思。在这清丽的日子里,少年郎嘹亮的歌声伴着微醺的柔风吹入了情窦初开的年轻女子心田。那歌声简直如同施了魔法一般拨动了心弦。这朦胧的感觉像是空气里飘洒的花香,真真切切地感受着却缥缈难寻。
她的心中装着一只怦怦乱撞的小鹿,期待着情郎来安抚她的跳动。随之而来的两句话看似与前者毫无干系,却是巧妙地应和了少女心中的疑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一面是日出向晴,一面又是霪雨霏霏,说是无晴却也有晴,说是有晴却也无晴,这种朦胧的左右彷徨之感正是初恋爱情的真实写照。此处的“晴”与“情”谐音之意,聪明的姑娘立马就体会到了这隐语背后的“有情”“无情”之意,而最终一句“有情”的驻足暗暗表现出表达者的重点在“有”而不在“无”,这种着重不禁让少女之心喜悦起来。
喻意春日变化多端的天气来双关爱情,切入得恰到好处。朦胧之爱好似这朦胧的语言,在言有义与言无尽之间徘徊着,独具一种含蓄的优雅。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情感,十分贴切自然。
用谐音双关来表达思想情感,自我国古代诗歌以来就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在这首《竹枝词》中,又结合了白描写法,以清新活泼、生动流畅的语言渲染了浓厚的民歌气息。读之朗朗上口,意浅情深,难得成为流传至今的佳作。
“竹枝词”原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在唐代刘禹锡的笔下用得出神入化。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文人诗歌不断地融合借鉴,渗透了更多社会历史变迁和诗人自己的思想情调。
“竹枝词”的发现,正是在刘禹锡被贬落魄之时,偏远之地的异域文化反而给了他诗歌创作的另类启发,也正是在此时,刘禹锡开始对极具地域特色的“竹枝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致力于研究推广。没承想,南方民歌的盛行反而成就了他别样的诗歌风格,纵游在收集民歌的快乐之中,独创新意的《杨柳枝词》与《竹枝词》化作了唐朝诗歌史上的一抹特殊景色。
这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一石二鸟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景象。语言之巧智与情感的表达相映成辉,在刘禹锡的笔下,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