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让作家李娟火了。
今天的李娟,拿着丰厚的版税(据说一年有2000多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她的状态,让年轻人们羡慕不已。
镜头前的李娟,看起来也比实际年龄年轻了10岁不止。
但李娟并不是生来就如此淡然。
1979年,李娟在新疆兵团出生,她出生的地方叫“车排子”,意思是荒漠上只有一个烂木头车架。还在襁褓中的李娟,就跟着外婆去了四川,之后便开始了绵绵不绝的在新疆和四川之间的往来。李娟从小缺失父爱,母亲在她的记忆里也很模糊。
原生家庭的不完整,经济的窘迫让李娟从小就倍感孤独与无助,无论是在四川还是在新疆,李娟都处于社会的边缘,在身体和精神上都承受着生活的重压,体会着贫穷而窘迫的生活。
小时候的李娟有多穷?她曾写过:五岁的时候,外婆亲口对“我”说她们没有钱了,这是“我”第一次感到焦灼与悲伤,年少的李娟意识到如果不节省着吃自己的苹果,那么明天或许就吃不到了。
小时候的李娟有多自卑?在《菟丝花》中,她塑造了一个为配合母亲流浪的“我”,身心疲惫不堪,五岁体重才十一公斤半,上三年级,穿四岁小孩的鞋子,整天沉默无声,即使三岁那年出了车祸,腿给碾断了,都没有实实在在地哭出来一声。她说,“妈妈,我只是为了配合你的流浪,才那样地瘦小。我为了配合你四处漂泊,才安静无声。”
曾经的李娟有多懦弱?她在流水线上当女工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50块,因为老板说她技术不熟练,只能当学徒,她只求有个吃住的地方,从不敢和老板闹。
年轻的李娟,却怪异又孤僻,总与周遭现实格格不入,她没法融入当地年轻人的圈子,也不能接受像他们那样经营人生。
幸运的是,李娟找到了她的救赎——写作。
小学时第一次写作文,她写了一篇300多字的关于雪的文章,老师激动不已,在课堂上念了一遍,,又抄到黑板上,让同学们统统抄写一遍。
从此,李娟确定了一生的理想。
面对来自原生家庭、社会、文化上的创伤,李娟伤心、孤独、没有安全感。但面对创伤给她的伤害,李娟用文学为自己搭建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
就如《我的阿勒泰》中李文秀说的,“我每次拿起笔的时候,我觉得我跟那些江湖大侠一样,想去哪儿去哪,想写什么写什么,我觉得特别自由”。
李娟辗转各地打工,后来又去了阿勒泰地委宣传部工作,然后回到阿勒泰的牧场……但写作,始终是她唯一重要的事。
因为写作,她终于成为了自己——“在大雪围拥的安静中,我一遍又一遍翻看这些年的文字,感到非常温暖——我正是这样慢慢地写啊写啊,才成为此刻的自己的。”
做自己,让李娟获得了丰厚的收入,人也不再拧巴,变得舒展了起来。
这世上只有一件事值得坚持——寻找让自己热爱,让自己喜悦,让自己兴奋的那件事,靠着这件事,我们能不断完善自己,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喜悦与幸福引领自己挖掘内在的潜力,自动自发地去付出和奉献。
保持住一份纯粹的生命能量,创造的能量,在最舒服的位置上尽量把事做好。
虽然可能此刻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但不用着急啊,一面好好打理自己的生活,一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尽力做好自己当前能做的事,关注此刻的自己能给世界贡献什么样的天赋才华,慢慢积攒技能点,把它们储存起来,做着做着,之前的努力就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开花结果。
就像《我的阿勒泰》中李文秀的母亲张凤侠说的:“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这叫有用,没有人用,就这么呆在草原上也很好,自由自在。”
希望每一位年轻人都能像李娟一样,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始终保持自信,走夜路不忘记放声歌唱。
只要保有热爱,去做自己,高山大海都会为你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