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记武大武汉校友会经济分会成立
魏 栋
5月的江城,万木葱笼,春风和煦。23日上午,武汉市审计局四楼会议室里气氛格外浓烈,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经济分会在这里举行首次聚会,宣布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经济分会正式成立。
武汉大学经济类专业(含现在的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经济类专业)在汉校友众多,据不完全统计约3000余人,遍布武汉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校友们迫切要求成立经济分会,以使加强联系,切磋学识、交流经验、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经校友分会筹委会多方努力,决定5月23日召开武汉校友会经济分会成立大会。
出席这次聚会的校友共60多人,其中有30年代[毕业、如今]已是耄耄〔耋〕之年的老学长,也有90年代毕业、风华正茂的新一辈。与会年龄最大的是79岁的张培刚校友,他是1934年武大经济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武汉大学经济系主任,现任华中理工大学教授、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与会年纪最轻的要数武汉建筑工程承包公司吴宏校友,25岁,1990年武大管理学院毕业。虽然年龄、毕业时间都相距半个多世纪,但这里没有等级之分,所有到会的都是武大校友,都是珞珈山人。大家欢聚一堂,回首往事,共叙友情,交流经验,谈笑风生。看看这水乳交融、亲密无间的情景,老校友孙宗汾开心地说,“这是武大三代人的聚会,也证明,武大学子不论在何处,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互相团结的。”
1929年,张培刚报考国立武汉大学文预科时的登记照
1934年,张培刚从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系毕业时的学位照
1947年,张培刚在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系任教时的登记照
1990年9月15日,武大经济系1949年的部分毕业生和他们的老师们在母校聚会时的合影,前排正中为张培刚老师
皮公亮校友简单报告经济分会筹备经过后,大会进行自由发言。在热烈的掌声中,老学长张培刚教授被恭请首先发言。张老既是学长,又是老师。在座的不少校友都曾聆听过张老师的教诲。他以渊博的学识,受到同学们的尊敬。张老满怀激情回顾了武大光荣传统,希望校友们加强联系、发挥专长,为母校的发展和武汉市的经济振兴作出贡献。接着,他谈到振兴湖北、振兴武汉经济的看法。张老发言深入浅出,严密细致,情绪热烈,听众不知不觉跟着他进入角色,共同陶醉在他的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之中,他的发言不时激起欢快的掌声。
受武汉大学校领导委托,校长办公室主任张杰、校友总会办公室主任张怀群专程到会,代表学校和校友总会祝贺武汉校友会经济分会的成立。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会长孙宗汾、副会长谢国治也在会上致了贺词。
大会一致推选张培刚教授为名誉会长。王孔旭为会长,王远昌、王震章、刘勇、李勤忠、余茂才、陈江旭、陈绍鼎、徐建新、熊华享为副会长。王孔旭代表理事会提出了近期要抓好的几项工作:组织校友参加今年10月在华中理工大学举行的张培刚老师从事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工作60周年庆祝活动和明年母校80周年大庆;组织多种形式的聚会,密切校友之间的联系;积极筹办经济实体,为社会开展咨询服务。
大会最后,由当年在校的著名“女高音”朱琰校友领唱,大家齐声高唱《团结就是力量》歌曲后结束。整个大会充满团结、欢快的气氛。
张培刚老师在武汉校友会
经济分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摘记
参加今天的武汉校友会经济分会,见到了这么多的同学,老学弟、小学弟,感到非常高兴。我们同在武汉市,可解放后有几十年都是老死不相往来,很难得见面,甚至连同学会、校友会都被当作封建的东西统统取消了。只有最近这十来年,改革开放,我们才逐渐取得了一些联系。所以,今天成立经济分会,我感到格外兴奋,值得特别庆贺!
这十来年改革开放,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意思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过去有些人对知识分子就是看不惯,文革时期更是达到了顶点。记得那时华工附近搞了围湖造田,学校叫我们这些老师也去挖泥挑土。其实我出身农村,栽秧割谷这些农活我都干过,栽秧比割谷还累。那个湖塘子淤泥很深,一陷下去就起不来。后来,他们见我年纪大了,叫我去放牛,算是照顾。我负责放四头牛。有一天,一头公牛陷进了淤泥里,怎么也拉不起来,一起劳动的老师们赶来帮忙,越拉,牛越陷越深,眼看就要沉下去了,大家束手无策,把我急得要死,心想只有等着挨批了。一个农民见此情况,不慌不忙回去搬来一块大木板垫到牛肚子底下,旁边再垫些树枝干草,就这样,一面牵牛鼻子,一面撑牛肚子,肚子一得力,牛终于被拉起来了。前两年,省委邀请我们一些经济学专家教授讨论湖北的经济改革,我就讲了这个故事。我说:“中国这么大,沿海开放城市就像是牛鼻子,广大中部地区就像是牛肚子,你要中国经济起飞,如果只是拉牛的鼻子而牛肚子——中部地区经济起不来,那中国经济还是不能起飞。必须既抓住沿海开放,同时实行中部崛起,才能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起飞。”后来人们就把我这个话叫做“牛肚子理论”。(笑声,掌声)
其实,这是很普通的道理。中国这么大,各地情况又很不相同,靠中央直接领导二十几个省市,这样高度集中,统得过死,必然要限制地方的积极性,事情很难办好。我看还是应该划分若干经济区,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联合协作,优势互补,各地搞活了,整体发展就会快一些。同样的道理,要发展商品经济就要有大市场,要市场就得发挥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作用。武汉过去是中央直辖市,是华中乃至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1954 年改为省辖市以后,作用受到了很大限制,经济发展不快。现在要实现中部崛起,要开发长江经济带,就必须充分发挥武汉这个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只要龙头动起来了,整个湖北、长江中游也就活了。(鼓掌)
武大是我的母校,对武大经济系我是很有感情的。虽然我离开武大已经多年了,但那里还有我很多的同事和学生。武大经济系确实有很大的成绩,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经济人才。只是,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过去和现在都没有出一个资本家!(大笑)不然,今天就用不着要大家捐资修建校门了。像邵逸夫这样的资本家为武大、华工大的建设的确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但是,若武大的校友中也出几个资本家(企业家),也在母校建几座大楼,岂不比逸夫楼更出色更有意思么!(热烈鼓掌)
注:张培刚老师在会上作的二十分钟即兴讲话,当时没有录音也没有笔录,这篇摘记是谭成章、朱琰两位校友根据记忆整理的,未经张老师看过,遗误疏漏在所难免,请见谅。
武汉大学校友总会、武大武汉校友会合编:
《武汉大学校友通讯》1992年第1期,
1992年6月,第2-4页。
由武汉大学经济系校友毛振华等人捐建的振华楼(左中)与哲学系、经济系校友艾路明等人捐建的当代楼(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