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需要演唱者从气息、咬字、力度、情绪表达等多个方面对作品的音乐要素进行处理,表现出作品的内容和意境,更好地塑造出作品中人物的形象。
(一)气息的控制艺术歌曲《黄昏有感》的速度为行板,整体是一种哀怨、悲壮的情感基调。在这首作品中,舒缓的音乐给人一种平和、安宁、舒怡的状态,表露作曲家对于生命的感慨与思考。
节奏型
其中长音符的节奏型、大量长的乐句配以连音线,对于演唱者气息的控制与稳定性要求较高。
因而,在演唱前首先需要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掌握和熟悉乐句,由此更好地在结构处进行“声断气不断”的处理。
例如,歌曲A乐段整体是一个舒缓的形式,从小字二组的c音开始,“黄昏后”是一个3拍的连贯下行,之后是一个半拍的休止,演唱者需要迅速地吸气进行保持,为5-7小节的连贯演唱提供气息动力的支持。
与此同时,在第7小节的结束音进行减弱处理,表现出傍晚日落余晖的美景。在28-29小节这一片段处,旋律是一个“Sol-Mi”的上行六度跳进,演唱者往往会出现气息位置不稳定的状态。
为能够使声音通道统一、气息稳定,演唱者在演唱时避免下巴使劲导致声音过紧,而是可以运用横膈膜控制其次,用腰腹的力量使小腹收紧,从而使气息稳定。
在36-40小节处,音乐是在g¹音的位置处左右徘徊,节奏多为密集的八分音符,所以演唱者运用腰腹的力量突出每一个字,避免发出的声音“虚”,整体呈现出一种“说”的语调情绪;而在之后6个小节的长乐句中,演唱者可以在乐句的进行中进行快速的换气,且要确保乐句的完整性与音乐的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