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选址过程都很顺利——珠海的香炉湾很美,海中的石头在潮起潮落中显得非常宁静。而且海洋是联系港澳、海外的桥梁,也联系着珠海当地的生活气息,海中的渔女完全符合珠海的风情和文化特点。
灵感突现:渔女献珠
在一开始的草稿里,雕塑都是以男人雄壮的形象出现,但珠海是一座具有渔业基础的城市,可以通过女性渔民的形象来代表珠海。渔女婀娜多姿的体态,也是南海千万渔家姑娘的典型。那么雕塑如何与珠海产生联系?设计师们突然想到了“珠”,珠海产珠,渔女献珠,而且明珠托起来,雕塑还要面向北京,意为向北京献珠。而渔女双手戴的手环也不能对称,一边三个,一边四个,才有了后来的渔女撒下手环中的珍珠变成海岛的传说。
构想与现实的结合
当时潘鹤教授在珠海就渔女的创作进行考察时,挑出一位名叫黄小雯的姑娘,穿上珠海渔民的传统服装,摆出造型作为现实原型的参考。
不大不小刚合适
形象定好后,开始准备筹备动工了。珠海渔女从脚到手中的珠实际高度是8.69米,一共用了32块花岗岩,全部采自广州郊区,另外还用了一吨半钢材,支撑在渔女的中心,作用是防台风。渔女手中的明珠是用不锈钢制成。而基石则来自海中天然的岩石。当时潘鹤教授认为,无论从艺术角度和安全性、资金方面出发,这个高度是非常合适。
最后,珠海渔女就是这样带着特区城市的希望诞生的。
几十多年过去了
珠海渔女经历了风波和雨水
身姿却依旧娉然
手捧珍珠,面对这香炉湾畔
继续着她的故事、珠海的故事……
今日话题:今天三八妇女节,有收到礼物吗?或者有送出礼物吗?
车行千里,你在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