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河微澜
最近偶然读到清朝乾隆年间诗人袁枚的著作《子不语》,记叙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今天山东济南一带,有一个有钱人,家中钱财无数,可是其为人十分抠门,附近的百姓无人不晓,有人暗地里给他起了个外号“铁公鸡”,意思是他很小气,一毛不拔。
一天,这个有钱人想要纳妾,但他向媒婆提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小妾要有出众的外貌,可只能索取少得可怜的聘礼。没过几天,媒婆领着一个女人来见富人。这个女人一点聘礼也不要,只求能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就可以了。有钱人喜上眉梢,很快就把这个女人娶回家做了小妾。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有钱人照例去检查他珍藏的金钱和宝物,却发现仓库里空空如也。有钱人经过细致严格的审问后才弄清楚,他新纳的小妾竟然是他过去的一位旧房客。当初,有钱人认为她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将她撵出了家门,而这个女人之所以会不要聘礼就同意做有钱人的小妾就是为了回来报复他。她悄悄地把有钱人积攒的金银财富一一偷走,拔光了他所有的羽毛。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铁公鸡”并不鲜见。
记得我在济南读书时,一到周末,老乡或者同学们会三三两两地去到市区玩,有一个同学,每次登上公交车前,都会说:“我没带零钱”,其他同学只好替他拿上。时间久了,次数多了,我发现他是故意不带零钱,或者带着,就是“铁公鸡——一毛不拔”。那时候的车票, 记得是几分钱,他的算计可能是,我要是掏钱,就不能光掏自己的,还得把大家的一起拿上,舍不得。
我参加工作后,老员工还时常给我提起一个“铁公鸡”的故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平原县恩城银行有个副主任,就是有名的“铁公鸡”,主要体现就是一点:上面来人检查工作,都是在单位吃饭,几个主任凑饭菜。所谓“凑”,就是你带根黄瓜、白菜心、花生米,他买块猪脸肉,喝点60多度的白酒。这个副主任每次都会在大家声言带什么过来的时候,千篇一律的慷慨道:“我那还有一头蒜!”
时间久了,人们不等他发声,都会督促说:“快,回家拿你那头蒜去!”其讥讽贬斥之意不言自明。
来而无往非礼也。
附原文:
济南富翁某,性悭吝,绰号“铁公鸡”,言一毛不拔也。忽呼媒纳妾,价欲至廉,貌欲至美,媒笑而允之。未几,携一女来,不索价,但取衣食充足而已。翁大喜过望,女又甚美,颇嬖之。
一日,女置酒劝翁曰:“君年已老,需此多钱无用,何不散之贫人,使感德耶?”翁大怒拒之,嗣后且防之,虑其花费。如是者半年,启其所藏,已空矣。翁知女所窃,拔刀问之,女笑曰:“君以我为人乎?我狐也。君家从前有后楼七间,是我一家所居,君之祖父每月以鸡酒相饷,已数十年。自君掌家,以多费故罢之,转租取急,俾我一家无住宿处。怀恨在心,故来相报耳。”言讫不见。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