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的苦恼
谈起“成分”两字,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理解这俩字的含义。讲的具体点,就是你的父母过去是什么职业,假设你的父母是工人,你的家庭出身成分就是工人。当然这家庭成分对一个人生的发展有很多的讲究。家庭成分关系到每个个体生命不可抗拒的选择。家庭出身的成分对上学、就业,参军,提干、入党都有很多影响限制。这里就不做一一的展开了,这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家庭出身“成分”已经不存在社会主流意识中,如今随着时间流淌,家庭出身“成分”这两字僵硬的在新华字典里默默的无声躺着。在官方的语言中已经消失了。但在那一代特殊时期成长40后至50后潜意识中,时不时的会沉渣泛起。在人们俗称老人自媒体头条平台中显得尤为突出。
最近和朋友闲聊中,朋友谈起最近做了一回媒人,我还笑他么大一把年纪,凑年轻人恋爱的热闹。他说没办法,几十年的老朋友的儿子,看着他長大,知根知底,孩子忙于事业,耽搁了谈朋友的时间。老俩口急。我朋友急公好义,做了一回及时雨宋江。男方身高1米80几,身体象运动员,面貌象演员,受过高等教育,收入也不菲。女方小巧精致,身高1米60几,身材苗条,面貌较好,同样受过高等教育。双方初次見面,就对上眼了。我朋友想大事告成,就等着十八只膀胖。但想不到半路*出程咬金。想不到女方家长得知男方父母都是工人。原驻地原南市区是下只角(上海把徐汇区、卢湾区、静安区称上只角,意思高级住宿区)顾名思义下只角就是下等区。偏偏男方籍贯江苏盐城人。女方就拒绝了。我朋友苦笑跟我讲:“什么年代了!谈恋爱还要分区,还要查父母的职业,还要看老祖宗籍贯!”我就和他讲历史往往会重复的,有时惊人的相似。想当年贫农、工人的女儿会嫁给地主出身和资本家出身的吗,这是一个立场的问题。我还记得我当年特殊时期,我初入职场时,听到几位年长老同事闲聊时,谈起当时有青年人谈恋爱时,首先的条件就是家庭出身,离谱的时还自制的家庭出身表格,这就是时代的错觉。我还提醒我的朋友你忘了,当时在学校,遇到学校填表格时,填到出身成分时,我们就很苦恼,我的家庭出身是职员,你的家庭出是小业主,都不是彻底无产阶级,但我们另一位要好的同学却是三代贫农。这当然没有影响我们友谊的小船。但我们心里是门清的,我们人生发展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当然这一切随着时代变迁已经翻过去了,成为历史惨痛的笑话。但由于长期封建主义传统的影响,出身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现在在有些人中间门当户对,还深深扎根人们的心间,要消除这种影响,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我们这一代人对出身“成分”都有深刻的印记。此时出身“成分”就象一枚硬币的两面,在那时代有人笑,有人苦恼,具体是错是对,都是历史口赋于我们的重担。挑的动也要挑,挑不动也要挑,只能负重前行。今天这两副担子没有了,我们在夕阳中轻松前行。当然此篇小文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这就是社会。希望网民们发表不同的的看法,本人统统笑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