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后的“社交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喜欢打断别人的对话,不能很好地聆听,2、不愿意和小伙伴进行分享,3、无法和他人保持眼神交流,4、不知道怎样才能融入小伙伴的游戏。
如果你的孩子也“不幸中招”了,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焦虑。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社交语言的重要性,今天的育儿话题,我们就来聊一聊孩子的语言发展。
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自己的孩子,明明表达能力没有问题,却还是会出现“社交障碍”,甚至一度显得有些“不合群”。眼瞅着自己离孩子这么近,却又不知道该怎样帮他才好。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语言?一些爸爸妈妈总会认为:说话早的孩子,语言能力肯定比说话晚的孩子要强。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来打一个比喻:语言发展的四大要素,就像一座金字塔。金字塔的最下端是社交语言,最顶端则是表达能力,中间的两层是发音吐字和理解能力。
语言发展能力的内容,并不仅仅只是孩子开口讲话这么简单,它包含的内容有很多。比如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孩子“社交障碍”,其根源就在家庭社交语言的培养。
那么,社交语言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其实“社交语言家庭”有两个成员:一个是“表达意图”,另一个则是“交流规则”。
保护好孩子的“表达意图”表达可不单单只是说话这么简单,它还包括哭闹、喊叫、眼神、表情和手势。孩子与生俱来的哭闹和微笑,都是他们特有的表达方式。
因此,面对孩子的种种“表达”,我们一定要及时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孩子的“表达意图”。
平时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一些面部紧绷、紧皱眉头的表情,都会让孩子感受到一种潜在的“威胁”。所以,这些非语言的反馈,正是社交语言的基础。
下次再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妨试试温柔的眼神,嘴角上扬的微笑。这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一定会更受孩子的欢迎。
合适的游戏,正是孩子社交语言的锻炼方式所有的游戏只有遵循“规则”才有意思,我们不妨和孩子进行一个“君子协定”:你说完我再说,不可以随便插嘴,也不要随意打断别人。
这样“轮流”和“等待”的过程,正是孩子社交语言的基础。“家庭对话”是加强亲子关系的上好选择。
当我们静下心来,去聆听孩子讲话的时候,孩子会感受他是被接纳和认可的。社交语言的培养,不仅仅只是关注孩子能不能说,还应该关注他怎么说。
说到“沟通”,“怎么说”和“说什么”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爸爸妈妈的说话方式,都会成为孩子未来的沟通技巧。
当你还在纠结孩子不说话时
记得提醒自己一句:表达不仅仅只是会开口讲话,先想想我们每天和孩子的互动,有没有给他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交语言榜样?
当你为孩子玩不好某个玩具感到沮丧时
也请记得提醒自己一句:玩玩具只是结果。玩玩具的过程,我们和孩子的语言交流,才是很好的输入、输出呀!
爸爸妈妈们,千万要记住:亲密育儿的宗旨,是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重视。不仅仅语言是对孩子的回应。眼神、动作、神态,都是对孩子的有效回应。
只有让孩子感受到源自我们内心的社交语言,才能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与此同时,孩子的社交语言也会得到发展。
育儿路上,你我同行。今天的育儿知识就分享到这里,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