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四川省凉山州作家 何玉恒
交流就像是大城市里的交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哪里要是慢了半拍,都有可能导致交通堵塞。难怪常言说交流是门艺术,交流的速度、质量、技巧,无不影响着成功。身边那些嘴皮子利索、能说会道的人,就像是职场上的润滑剂,为枯燥的职场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很讨领导和同事喜欢。都说人心之间不止隔着肚皮,还隔着山海,难以跨越。实际上山海之间,交流就是通往心灵门户的捷径。
交流,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在人类的精神基因中,交流是一种本能,从原始社会的图画符号到现代社会的视频通话,交流的形态不断演变,但其内核“理解与被理解”却始终没变过。有些人喜欢独处,可能会觉得交流的意义不大。然而人是社会性动物,衣食起居、出行用度,只要有活动,沟通交流和联系互动始终是他们避无可避的生活方式。成长的道路上,交流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个人的视野、认知和能力,往往与其交流的范围和深度成正比。作家通过与读者的交流了解反响,科学家通过与同行的交流激发灵感,普通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获得支持和鼓励。跟朋友聊个天、跟家人唠个嗑、跟爱人撒个娇,都离不开交流的滋养。要是没有了交流,生活必然少了许多滋味儿。当然,交流的过程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误解、偏见、利益冲突常常成为交流的障碍。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同理心和智慧,就像烹饪一样,讲究火候和用料。不然很可能费了力气,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
交流,是情感的表达升华。外国人在情感的表露上比较直接,假如爱一个人,通常会当面说出来,亲爱的也随时挂在嘴边。相较而言,大部分中国人偏含蓄,通常选择把沉甸甸的爱藏在心中,如大山般隐忍厚重,不轻易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衣服刮坏了,奶奶静静地坐在油灯下,手中重复着一针一线的动作,任凭布满皱纹的眼睛模糊。奶奶不在后,母亲延续了这个动作。一个动作重复很多年很多次,手上被扎到也习以为常了。大学毕业那年,回家途中,火车上人太多,书包带被挣断了,到好友家休息时,一向少言的他瞧见了断掉的书包带,默默从抽屉里取出针线,细心地为我缝起了书包。结婚后,这个动作又出现在了妻子身上。有次出行,她见我包坏了,嘟囔两句后,取出针线在灯光下一针一线缝补了起来······他们从来不把爱挂在嘴边,只是用小小的针线和重复的动作帮我缝缝补补,可谓细微之处见人心。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真的隔着山海,连言语也无法准确表达时,行动就是架在山海之间的一道桥梁,可以让情感得到升华。
交流,是信息的有效传递。在电视里某档节目上看到过,一些旅行者途经某些鲜为人知的村落,用摄像头和社交媒体为村庄与世界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这座桥梁将自然风光秀美的村落推到了世人眼前,许多网红应运而生,别有风味的土特产也随之敲开了千家万户的门。以往媒体不发达的时候,人们交流方式有限,许多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传递。许多人活了一辈子,可能还没看过县城外的世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传播者。我们只需要轻轻动一下手指,就能看到千里之外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信息的高速交流和有效传递,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在商业领域,只有通过精准有效的市场调研和客户沟通,产品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国际关系中,交流更是不可或缺的纽带。回顾历史,不少冲突和误解的根源往往在于沟通不畅。如果国家之间选择开放对话,许多看似棘手的问题都能找到解决之道。交流的力量,虽无形却强大,它能够化解冰山,传递希望。
交流,是文明的碰撞交融。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文化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理解和学习,还导致了文化创新和社会进步。古丝绸之路作为古代最重要的贸易路线之一,连接了东西方的经济体系,促进了货物的流通,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佛教文化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从印度传入中国。这一宗教的传播不仅带来了新的宗教信仰,同时其佛陀造像艺术与中国的传统雕塑手法相结合,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雕塑艺术。另外佛教绘画也在中国得到了本土化的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风格的佛教绘画艺术;隋唐时期,中国和西域之间的音乐舞蹈形式互为影响发展,空前繁盛;张骞出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西下,无一不是文化交流的足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自古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全球化的今天,交流不仅是个体之间的互动,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
山海之间,亦有捷径。让每一次面对面的接触,都描绘出美好的图景;让每一次心与心的碰撞,都擦出思想的火花;让每一次文化的交融,都孕育出创新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