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及九十年代香港的武侠电影,在心目中,对于中国传统武术的印象,那就应该是电影中的黄飞鸿一般,不只是天下无敌,还要俊逸潇洒,要帅。
马保国老师,闪电五连鞭,如果不上擂台打一次,在徒子徒孙的传说中,那将是一代宗师的存在。最近有很多练习传统武术的大师非要上擂台证明一番,挑战现代拳击,无一例外,像木桩一样被一拳一脚给KO了。还有一些其他的国粹,都21世纪20年代了,同样还存活在神话中。
在一百年前,提出赛先生和德先生,开现代风气之先,为什么过了100年,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普遍应用生活中了,还会有很多的“迷之信”大量的存在?不只是古老的国术等国粹,包括相对论、黑洞,尤其是量子力学,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也是大行其道。
无论社会发展到任何的程度,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差异性和相对性一定是存在的,受个体认知和经验的限制,在宏大繁复的社会和人生经历中,一定存在大量的超越个体认知和个体能力的事件存在。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时,该怎么办?
有大明白会讲,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年老的时候转向了神学和上帝,像爱因斯坦等这样的大科学家和人类智者也讲:当我们科学家一路坎坎坷坷地爬到山顶,引以为傲的时候,却发现那些开悟的宗教大师早就在山顶等候多时了。
我们人类的认知一定存在大量的未知区域,我们人类的经历也一定存在大量的不可解释的事件。上面提到的伟大的科学家的话语,也一定不是要给我们普通大众找一个“迷信”的理论依据,更应该是给人类认知在开辟一种可能的路径。
给未知开辟一条可能的路径,其绝对与我们日常的决策依据和认知逻辑是风貌牛不相及的。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真正的讲科学需要遵循的是,一切符合普通生活常识的事件才是客观的认知,一切被验证的科学和逻辑才能够真正拿来作为行为决策的依据。
除此之外,即便是很多人讲的什么量子纠缠、超弦理论等,因为它只是(很多很多种可能中的)一种可能,超越了现有人们的真正认知,不能作为日常的决策依据;那种“传奇”的事件,同样不能作为日常决策的依据,即便它存在,也是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不能作为普遍的认知和决策依据。对于以上两种情况,其都是等同于不存在。
如此,我们人类的生活貌似变得非常的平凡寡淡,如果讲科学,尤其是非研究的生活工作中的科学,就是平凡,超越平凡的传奇就有问题。人类的不平凡和超越在于人有“感情”,关注和回归个体的情感体验,人终归会在平凡中体验到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