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觉得我能够考上大学是因为我足够努力,确实我从小就比较笨,不是自谦和自嘲,是实事求是。
我小时候学自行车,我的小伙伴们都学会了,我愣是两年没有学会。我记得那个时候同桌之间是男生和女生学的不一样,女生是学编手链,大家都会编一个手链送给自己的同桌,我学了一周没学会。到后来我同桌一个男生,他看我编他会了,他编了一个送给我了。学量角器测量的时候,全班十几个人轮流教,我都没学会。
到现在为止,我这个10以内的加减法是可以口算的,但是如果两位数字就得掰手指头。我不会看指针表,其实也会,要数格子,最上面的是12,最下面的是6,一圈一圈的转圈,有时候可能会转多或者是转少一个数字。
大学的时候考驾照,科三我考了三次,加上核场,我几乎把能犯的错都犯了一次。当时我们一个车上四个人,教练骂谁,骂啥都得带上我,属于那种走直线都要打弯,特别是刘东格,转弯不打转向灯,特别是刘东格。
再后来教练一骂人,全车人就会一起加下一句,特别是刘东格。有一次我练车请假,教练就在骂人,说她练得最撇,她还请假。同车的同学就说,我领了这个国家奖学金和西南大学的特等奖学金,要在各个学院宣讲。从那以后教练就总是盯着我,然后突然冒一句:你领了奖学金?奖学金?
我第二次科三没过之后,教练的口头禅就变成了:我就不信我教不会你。所以很多事情下来之后,我确定我确实是有一点笨,我就一直把我学业上的一些进步归因于我足够努力。
直到当了老师,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学生,我才发现我可能不仅努力,可能也是有点聪明的。因为在学生时代,我从来没有看过有关学习方法的书,但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很多方法是和大佬总结出来的不谋而合的。比如错题本。
我高三时候很拽的一个点就是所有的习题书没有一本是完好的,做完之后直接把错题剪下来粘在错题本上,其他的题就不管了,高考之前就只看错题。
还有就是在大考之前会大量的去刷真题,速度非常快,文科的大题基本不写答案,看一下材料,大概简写一下自己会怎么组织答案,一套题刷完之后马上看真题的答案和解析,和自己写的答案一致的直接略过自己没有答到的那些点,那就直接抄写答案的原话。
因为抄答案抄多了,自己的语言组织和风格自然就会更加的简练,更加的去贴合标准答案。还有很多自己的一些小方法,比如睡觉之前去回顾今天学的东西,然后去背诵那些长篇课文,碎片化的时间去背单词等等。
后来遇到一些教授和做生意的姐姐,他们总会夸我就是有灵性和悟性,可能就是比起知识和事情本身更愿意去学会,方法也分享给大家,这一点就是学会学习比学习本身更加重要。
给大家推荐一下这本书,对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讲的很透彻,左下角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