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励志诗的鉴赏方法
励志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以其鼓舞人心、激励志向的特点,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古典励志诗,它们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底蕴。下面让我们一起探讨古典励志诗的鉴赏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领略其魅力。古典励志诗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要理解其精髓,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赏。
首先,我们要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主题是诗歌的核心,它反映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通过仔细品味诗歌的主题,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对人生、理想、奋斗等方面的思考。例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达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的精神,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豪情壮志。同时,我们也要留意诗歌所传递的情感,诗人如何通过文字来唤起读者的共鸣。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句,抒发了奋发向前的决心,激发了读者的积极向上之情。
其次,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古典励志诗常常运用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比如,梅花在诗中常常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竹子则代表高洁的品格。通过解读这些意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寓意。此外,象征手法的运用也能增加诗歌的含蓄性和艺术性。例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以菊花象征高洁,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另外,韵律和格律也是古典励志诗的独特之处。韵律的和谐使诗歌具有音乐般的美感,格律的严谨则体现了诗歌的形式之美。我们可以通过朗诵诗歌,感受其韵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体会诗人在音韵上的巧妙安排。同时,关注格律的规范,如对仗、平仄等,也能欣赏到诗歌的工整和精妙之处。
要全面鉴赏励志诗,还需要了解诗人的背景和时代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以及文化背景都会影响其创作。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意图和诗歌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例如,杜甫的诗歌常常反映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只有了解其时代背景,才能真正领会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最后,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诗歌相结合,产生共鸣和启示。古典励志诗中的智慧和励志精神具有普遍性,可以在不同的时代和情境中引发共鸣。通过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思考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激励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不懈。
综上所述,鉴赏古典励志诗需要我们关注主题和情感、意象和象征手法、韵律和格律、诗人背景以及与自身生活的联系。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方面,我们能够领略到励志诗的独特魅力,从中获得启示和鼓舞。让我们走进古典励志诗的世界,感受诗人的智慧与激情,汲取力量,追逐自己的梦想。
第七节 励志诗名句
-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遣兴》
-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
-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赵恒《劝学诗》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袁枚《苔》
-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史记•淮阴侯列传》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卷十三》
-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
- 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苏轼《稼说送张琥》
-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围炉夜话•第一七六则》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第二十章》
-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篇》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太平御览•学部•卷一》
- 不劲直,不能矫奸。——《韩非子•孤愤》
-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滑稽列传》
-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 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后汉书•列传•周黄徐姜申屠列传》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论衡•卷二十六•实知篇》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荀子•非十二子》
-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非十二子》
-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知音》
- 草木秋死,松柏独在——《说苑•谈丛》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中庸•第二十五章》
-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赵恒《劝学诗》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 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隋书•列传•卷十一》
-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二节》
-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德经•第三十八章》
- 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 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南史•列传•卷十九》
-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列传•卷四十一》
-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三国演义•第九回》
-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行欲方。——《格言联璧•持躬类》
-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冯道《天道》
-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 澹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小窗幽记•集醒篇》
-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 得不为喜,去不为恨——《史记•日者列传》
-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 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 敌未灭,何以家为?——《宋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传•象传上•坤》
- 动人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故我清静而人自正。——《晋书•帝纪•第六章》
-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围炉夜话•第一一四则》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 笃志而体,君子也——《荀子•修身》
-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小窗幽记•集醒篇》
-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切莫放手。——《菜根谭•概论》
-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议兵》
- 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韩非子•解老》
- 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李白《秦女休行》
- 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淮南子•主术训》
-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
- 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易传•象传下•家人》
-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淮南子•俶真训》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 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尊贤而不退不肖。——《晏子春秋•卷四•内篇•篇二十四》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佚名《十月之交》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佚名《车舝》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篇》
- 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时。——《菜根谭•概论》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篇》
- 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国语•晋语•医和视平公疾》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杜甫《柏学士茅屋》
-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墨子•02章 修身》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逸周书•卷六•谥法解》
- 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列子•说符》
-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韩非子•说林上》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第二十章》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 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世说新语•言语》
-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 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论衡•卷十四•状留篇》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增广贤文•上集》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战国策•燕三•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
-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 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观书》
-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孟郊《劝学》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
-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卢照邻《长安古意》
-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李绅《答章孝标》
- 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正名》
-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荀子•修身》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德经•第六十六章》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列传•光武十王列传》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菜根谭•概论》
-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菜根谭•概论》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岑参《感遇》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墨子•18章 非攻(中)》
-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篇》
- 君子不以冥冥堕行。——《明史•列传•卷三十七》
-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学而篇》
-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篇》
-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荀子•非十二子》
-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篇》
- 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中庸•第十章》
-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天论》
- 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帝纪•卷二》
-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 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三回》
- 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
-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易传•文言传•乾文言》
-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易传•象传上•大有》
-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
-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荀子•劝学》
- 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中庸•第十一章》
-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常建《落第长安》
-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尚书•虞书•皋陶谟》
- 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荀子•修身》
- 腊梅花儿向下开,大风卷雪登门来。
- 腊梅哪怕寒霜降,石山哪怕大雨淋。
- 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萧泰来《霜天晓角•梅》
-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 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围炉夜话•第四一则》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王勃《滕王阁序》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 神龟虽寿》
- 老去才虽尽,穷来志益坚。——陆游《醉睡初觉偶作》
-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菜根谭•概论》
- 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围炉夜话•第三九则》
-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管子•禁藏》
-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修身》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 龙吟虎啸,凤翥鸾翔,大丈夫之气象。——《格言联璧•持躬类》
- 路逢险处难回避,事到临头不自由。——《增广贤文•上集》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
- 路漫漫其修远兮,徐弭节而高厉。——屈原《远游》
-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商君书•更法》
-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淮南子•说林训》
-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 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警世通言•卷四十》
-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 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围炉夜话•第二八则》
- 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苏轼《留侯论》
-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中庸•第二十三章》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瀑布联句》
-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商君列传》
-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易传•彖传上•谦》
- 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同,必胜;知而好谦,必贤。——《荀子•仲尼》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 勤能补拙,学可医愚。
-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袁枚《独秀峰》
-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赵恒《劝学诗》
-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韩愈《原道》
- 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论衡•卷十三•别通篇》
-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
- 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
-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世说新语•自新》
- 人能弘道,焉知来者之不如昔也?——《中说•卷五•问易篇》
-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后汉书•列传•张衡列传》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水浒传•第二十四回》
- 人无善志,虽勇必伤。——《淮南子•主术训》
- 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醒世恒言•卷三十二》
-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 任大者思远,思远者忘近。——《盐铁论•卷六》
-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
-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礼记•儒行》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论语十二章》
- 少而学者如日出之阳,壮而学者如日中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之明。——《太平御览•火部•卷三》
-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李白《少年行二首》
-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佚名《长歌行》
-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中庸•第十四章》
-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荀子•修身》
- 慎厥身,修思永。——《尚书•虞书•皋陶谟》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 生则尽力,死则死耳!——《明史•列传•卷二十》
-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 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佚名《论语十则》
-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说苑•谈丛》
- 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日知录•卷十三》
- 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末俗以繁华相尚,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围炉夜话•第八九则》
- 世上无难事,只怕不专心。——《增广贤文•下集》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杂说四•马说》
-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菜根谭•概论》
- 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墨子•01章 亲士》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前出师表》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 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随园诗话•补遗 卷三》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汉书•传•司马迁传》
-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
-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苔》
-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苏洵《心术》
-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李商隐《题小松》
- 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荀子•劝学》
-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经•第七章》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老子•德经•第七十八章》
- 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中说•卷六•礼乐篇》
-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高适《塞下曲》
- 万事莫贵于义。——《墨子•47章 贵义》
-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孟郊《劝学》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 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围炉夜话•第十四则》
-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易传•彖传上•同人》
- 惟仁者宜在高位。——《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 文死谏,武死战——《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唐寅《把酒对月歌》
-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德经•第六十七章》
-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夷待访录•原臣》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荀子•劝学》
-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围炉夜话•第三六则》
-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菜根谭•概论》
- 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围炉夜话•第三十则》
-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格言联璧•学问类》
- 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荀子•非相》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 修身以敬,勿托以尊。——《晋书•列传•第八章》
-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篇》
-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汪洙《勤学》
-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篇》
- 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劝学》
-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苏轼《和董传留别》
- 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佚名《晏子答梁丘据》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 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 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围炉夜话•第九八则》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张耒《示秬秸》
- 一念开明,反身而诚——《传习录•卷中•答陆原静书》
-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 一生之内, 当无愧古人。——《梁书•列传•卷二十九》
-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商君书•更法》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卜算子•咏梅》
-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中庸•第十三章》
- 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40章 经(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围炉夜话•第十四则》
-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三侠五义•第八十一回》
-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
- 余幼时即嗜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大学•第一章》
- 欲治身,先治心;欲责人,先责己。——《元史•列传•卷二》
- 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墨子•02章 修身》
-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梅尧臣《古意》
- 运筹千里,勇冠三军——《旧唐书•列传•卷三》
-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鲁迅《自嘲》
-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 丈夫不能再辱。——《汉书•传•李广苏建传》
-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列传•马援列传》
-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
- 真积力久则入。——《荀子•劝学》
- 整顿乾坤,廊清宇宙,男儿此志会须伸。——张元干《陇头泉》
-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淮南子•缪称训》
- 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格言联璧•存养类》
-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戴圣《虽有嘉肴》
-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老子•道经•第二十八章》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第一章》
-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 至乐性愚,至静性廉。——《阴符经•下篇》
- 志,气之帅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 志不励,则士不死节;士不死节,则众不战。——《尉缭子•战威》
-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儒效》
-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篇》
- 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矣。——《菜根谭•概论》
-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荀子•修身》
-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韩非子•喻老》
- 掷地,当作金石声——《晋书•列传•第二十六章》
-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幼学琼林•卷三•人事》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写怀》
-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四节》
-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侍郎许敬菴先生孚远》
- 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格言联璧•持躬类》
- 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銛,则割不深。——《论衡•卷十三•超奇篇》
-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第八节 代表作赏析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蟋蟀》
诗经•国风•唐风〔先秦〕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译文】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留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本职事情莫耽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多警悟。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停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分外之事也不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敏事务。
天寒蟋蟀进堂屋,行役车辆也息休。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不停留。行乐不可太过度,还有国事让人忧。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乐悠悠。
【简析】《毛诗序》说:“《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悯)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娱)乐也。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蒋立甫《诗经选注》受王质说启发,定此篇为“劝人勤勉的诗”。
《蟋蟀》是一首岁末述怀诗。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感物伤时,劝诫自己和别人勤勉,或说有劝人及时行乐之意。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人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以重章反复抒发,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此诗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不仅有其独特的乐舞意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是对当时晋国时代特征的反映。
《离*》
屈原〔先秦〕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惟 通:唯)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改此度 一作: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椉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曼曼 一作:漫漫)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译文】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想到草木不断地在飘零凋谢,不禁担忧美人(代指君王)也会日益衰老。
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
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
杂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
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直,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
夏桀殷纣多么狂妄邪恶,贪图捷径必然走投无路。
结党营私的人苟安享乐,他们的前途黑暗而险阻。
难道我害怕招灾惹祸吗,我只担心祖国为此覆没。
前前后后我奔走照料啊,希望君王赶上先王脚步。
你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
我早知道忠言直谏有祸,原想忍耐却又控制不住。
上指苍天请它给我作证,一切都为了君王的缘故。
我们两个定好在黄昏成亲,你为什么在半途就改变心意了呢。
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约,现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
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
分垄培植了留夷和揭车,还把杜衡芳芷套种其间。
我希望它们都枝繁叶茂,等待着我收割的那一天。
它们枯萎死绝有何伤害,使我痛心的是它们质变。
大家都竞相争着向上爬,利欲熏心而又贪得无厌。
他们猜疑别人宽恕自己,他们勾心斗角相互妒忌。
急于奔走钻营争权夺利,这些不是我追求的东西。
只觉得老年在渐渐来临,担心美好名声不能树立。
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
只要我的情感坚贞不易,形销骨立又有什么关系。
我用树木的根编结茝草,再把薜荔花蕊穿在一起。
我拿菌桂枝条联结蕙草,胡绳搓成绳索又长又好。
我向古代的圣贤学习啊,不是世间俗人能够做到。
我与现在的人虽不相容,我却愿依照彭咸的遗教。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进谏晚上就被罢免。
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那些小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芳香。
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姐姐对我遭遇十分关切,她曾经一再地向我告诫。
她说“鲧太刚直不顾性命,结果被*死在羽山荒野。
你何忠言无忌爱好修饰,还独有很多美好的节操。
满屋堆着都是普通花草,你却与众不同不肯佩服。
众人无法挨家挨户说明,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世上的人都爱成群结伙,为何对我的话总是不听?”
我以先圣行为节制性情,愤懑心情至今不能平静。
渡过沅水湘水向南走去,我要对虞舜把道理讲清:
“夏启偷得《九辩》和《九歌》啊,他寻欢作乐而放纵忘情。
不考虑将来看不到危难,因此武观得以酿成内乱。
后羿爱好田猎溺于游乐,对射*大狐狸特别喜欢。
本来淫乱之徒无好结果,寒浞*羿把他妻子霸占。
寒浇自恃有强大的力气,放纵情欲不肯节制自己。
天天寻欢作乐忘掉自身,因此他的脑袋终于落地。
夏桀行为总是违背常理,结果灾殃也就难以躲避。
纣王把忠良剁成肉酱啊,殷朝天下因此不能久长。
商汤夏禹态度严肃恭敬,正确讲究道理还有文王。
他们都能选拔贤者能人,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
上天对一切都公正无私,见有德的人就给予扶持。
只有古代圣王德行高尚,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
回顾过去啊把将来瞻望,看到了做人的根本道理。
哪有不义的事可以去干,哪有不善的事应该担当。
我虽然面临死亡的危险,毫不后悔自己当初志向。
不度量凿眼就削正榫头,前代的贤人正因此遭殃。”
我泣声不绝啊烦恼悲伤,哀叹自己未逢美好时光。
拿着柔软蕙草揩抹眼泪,热泪滚滚沾湿我的衣裳。
铺开衣襟跪着慢慢细讲,我已获得正道心里亮堂。
驾驭着玉虬啊乘着凤车,在风尘掩翳中飞到天上。
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
我本想在灵琐稍事逗留,夕阳西下已经暮色苍茫。
我命令羲和停鞭慢行啊,莫叫太阳迫近崦嵫山旁。
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让我的马在咸池里饮水,把马缰绳拴在扶桑树上。
折下若木枝来挡住太阳,我可以暂且从容地徜徉。
叫前面的望舒作为先驱,让后面的飞廉紧紧跟上。
鸾乌凤凰为我在前戒备,雷师却说还没安排停当。
我命令凤凰展翅飞腾啊,要日以继夜地不停飞翔。
旋风结聚起来互相靠拢,它率领着云霓向我迎上。
云霓越聚越多忽离忽合,五光十色上下飘浮荡漾。
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
日色渐暗时间已经晚了,我纽结着幽兰久久徜徉。
这个世道混浊善恶不分,喜欢嫉妒别人抹煞所长。
清晨我将要渡过白水河,登上阆风山把马儿系着。
忽然回头眺望涕泪淋漓,哀叹高丘竟然没有神女。
我飘忽地来到春宫一游,折下玉树枝条增添佩饰。
趁琼枝上花朵还未凋零,把能受馈赠的美女找寻。
我命令云师把云车驾起,我去寻找宓妃住在何处。
解下佩带束好求婚书信,我请蹇修前去给我做媒。
云霓纷纷簇集忽离忽合,很快知道事情乖戾难成。
晚上宓妃回到穷石住宿,清晨到洧盘把头发洗濯。
宓妃仗着貌美骄傲自大,成天放荡不羁寻欢作乐。
她虽然美丽但不守礼法,算了吧放弃她另外求索。
我在天上观察四面八方,周游一遍后我从天而降。
遥望华丽巍峨的玉台啊,见有娀氏美女住在台上。
我请鸩鸟前去给我做媒,鸩鸟却说那个美女不好。
雄鸠叫唤着飞去说媒啊,我又嫌它过分诡诈轻佻。
我心中犹豫而疑惑不定,想自己去吧又觉得不妙。
凤凰已接受托付的聘礼,恐怕高辛赶在我前面了。
想到远方去又无处安居,只好四处游荡流浪逍遥。
趁少康还未结婚的时节,还留着有虞国两位阿娇。
媒人无能没有灵牙利齿,恐怕能说合的希望很小。
世间混乱污浊嫉贤妒能,爱障蔽美德把恶事称道。
闺中美女既然难以接近,贤智君王始终又不醒觉。
满腔忠贞激情无处倾诉,我怎么能永远忍耐下去!
我找来了灵草和细竹片,请求神巫灵氛为我占卜。
“听说双方美好必将结合看谁真正好修必然爱慕。
想到天下多么辽阔广大,难道只在这里才有娇女?”
“劝你远走高飞不要迟疑,谁寻求美人会把你放弃?
世间什么地方没有芳草,你又何必苦苦怀恋故地?
世道黑暗使人眼光迷乱,谁又能够了解我们底细?
人们的好恶本来不相同,只是这邦小人更加怪异。
人人都把艾草挂满腰间,说幽兰是不可佩的东西。
对草木好坏还分辨不清,怎么能够正确评价玉器?
用粪土塞满自己的香袋,反说佩的申椒没有香气。”
想听从灵氛占卜的好卦,心里犹豫迟疑决定不下。
听说巫咸今晚将要降神,我带着花椒精米去接他。
天上诸神遮天蔽日齐降,九疑山的众神纷纷迎迓。
他们灵光闪闪显示神灵,巫咸又告诉我不少佳话。
他说“应该努力上天下地,去寻求意气相投的同道。
汤禹为人严正虚心求贤,得到伊尹皋陶君臣协调。
只要内心善良爱好修洁,又何必一定要媒人介绍?
傅说拿祷杵在傅岩筑墙,武丁毫不犹豫用他为相。
太公吕望曾经做过屠夫,他被任用是遇到周文王。
宁戚喂牛敲着牛角歌唱,齐桓公听见后任为大夫。
趁现在年轻大有作为啊,施展才能还有大好时光。
只怕杜鹃它叫得太早啊,使得百草因此不再芳香。”
为什么这样美好的琼佩,人们却要掩盖它的光辉。
想到这邦小人不讲信义,恐怕出于嫉妒把它摧毁。
时世纷乱而变化无常啊,我怎么可以在这里久留。
兰草和芷草失掉了芬芳,荃草和惠草也变成茅莠。
为什么从前的这些香草,今天全都成为荒蒿野艾。
难道还有什么别的理由,不爱好修洁造成的祸害。
我还以为兰草最可依靠,谁知华而不实虚有其表。
兰草抛弃美质追随世俗,勉强列入众芳辱没香草。
花椒专横谄媚十分傲慢,茱萸想进香袋冒充香草。
它们既然这么热心钻营,又有什么香草重吐芳馨。
本来世态习俗随波逐流,又还有谁能够意志坚定?
看到香椒兰草变成这样,何况揭车江离能不变心。
只有我的佩饰最可贵啊,保持它的美德直到如今。
浓郁的香气难以消散啊,到今天还在散发出芳馨。
我调度和谐地自我欢娱,姑且飘游四方寻求美女。
趁着我的佩饰还很盛美,我要周游观访上天下地。
灵氛已告诉我占得吉卦,选个好日子我准备出发。
折下玉树枝叶作为肉脯,我舀碎美玉把干粮备下。
给我驾车啊用飞龙为马,车上装饰着美玉和象牙。
彼此不同心怎能配合啊,我将要远去主动离开他。
我把行程转向昆仑山下,路途遥远继续周游观察。
云霞虹霓飞扬遮住阳光,车上玉铃丁当响声错杂。
清晨从天河的渡口出发,最远的西边我傍晚到达。
凤凰展翅承托着旌旗啊,长空翱翔有节奏地上下。
忽然我来到这流沙地段,只得沿着赤水行进缓缓。
指挥蛟龙在渡口上架桥,命令西皇将我渡到对岸。
路途多么遥远又多艰险,我传令众车在路旁等待。
经过不周山向左转去啊,我的目的地已指定西海。
我再把成千辆车子聚集,把玉轮对齐了并驾齐驱。
驾车的八龙蜿蜒地前进,载着云霓旗帜随风卷曲。
定下心来啊慢慢地前行,难控制飞得远远的思绪。
演奏着《九歌》跳起《韶》舞啊,且借大好时光寻求欢娱。
太阳东升照得一片明亮,忽然看见我思念的故乡。
我的仆从悲伤马也感怀,退缩回头不肯走向前方。
尾声:“算了吧!
国内既然没有人了解我,我又何必怀念故国旧居。
既然不能实现理想政治,我将追随彭咸安排自己。”
【简析】《离*》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首充满奇幻色彩的游仙诗。此诗以诗人的身世、遭遇、心志为核心,全面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诗人在前半篇反复倾诉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切,表达了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对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在后半篇,诗人对神游天界、追求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此诗中美人香草之比喻、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无边的想象,共同形成其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体”的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歌行》
汉乐府〔两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简析】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长歌行》是汉乐府中的一首诗,属《相和歌辞》,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诗篇。此诗主要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等事物,发出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要热爱生命,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此诗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龟虽寿》
曹操〔两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 一作: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简析】作者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此诗约作于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53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中无限感慨。
《龟虽寿》是一首四言乐府诗,为《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篇。诗人自喻为年迈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深刻感悟,洋溢着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全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为一体。
《命子》
陶渊明〔魏晋〕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焉虞宾,历世重光。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
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於赫愍侯,运当攀龙。
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
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
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时有语默,运因隆窊。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於皇仁考,淡焉虚止。
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
顾惭华鬓,负影只立。
三千之罪,无后为急。
我诚念哉,呱闻尔泣。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厉夜生子,遽而求火。
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
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日居月诸,渐免于孩。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译文】我家祖先甚遥远,帝尧之世称陶唐。其后为臣宾于虞,历世不绝显荣光。御龙效力于夏世,豕韦亦曾辅佐商。周世陶叔甚端庄,我祖由此得盛昌。
乱世纷纷属战国,衰颓冷落彼东周。凤凰隐没在林中,隐士幽居在山丘。虬龙奔腾绕乌云,鲸鱼奔窜掀激流。上天成全立汉代,顾念我祖封愍侯。
赫赫愍侯声威扬,命中注定辅帝王。英勇威武仗剑行,屡立战功在疆场。汉帝盟誓泽子孙,我祖受封甚荣光。陶青勤勉任丞相,先人功业得弘扬。
涛涛大河源头长,茂盛大树干粗壮。群川支流共来源,众枝虽繁依树长。时运有显有隐没,起伏盛衰岂有常?在我东晋鼎盛日,长沙郡功业辉煌。
威武英姿长沙公,功勋卓著道德崇。天子赐爵永世袭,分掌军权司南征。功成不居愿辞归,心明无须恃荣宠。谁说如此高尚心,近世能得再遭逢?
我祖严肃且稳重。谨慎善始亦善终。正直严明树楷模,恩惠遍郡似春风。可赞先父仁慈心,恬淡无为不求名。暂时托身于仕途,不喜不怒得失同。
叹我寡闻学识浅,仰望前辈难企及。自顾华发心惭愧,孤身一人负影立。刑罚罪过有三千,身后无儿数第一。我心为此甚忧虑,欣然听你叭叭啼。
我子降生我占卜,皆曰吉日兼良时。为你取名叫做俨,为你取字叫求思。温和恭敬朝夕处,名字含义须牢记。孔子贤孙名孔伋,愿你效法能企及。癫病患者夜生子,急取灯火瞧仔细。凡百君子皆有心,并非唯独我自己。既见我儿喜降生,实愿将来有出息。人们经常这样讲,此情真诚无假意。
日月如梭去匆匆,我儿渐渐会成长。幸福不会凭空至,灾祸容易身边降。早起晚睡须勤奋。愿你未来成栋梁。如你竟然不成才,休矣休矣我心枉。
【简析】此首诗作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年),此时陶渊明42岁,其长子陶俨已经14岁。诗人在陶俨即将步入“成童”时期,写了这首以“命子”为题的诗,勉励他继承祖辈家风,努力成才。命子者,训子也。然而,从头到尾读者却没有感受到被“训”的压力,反而心中时时会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诗人对其子的慈善和宽容。
此诗讲述陶氏远祖始于尧,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且累世盛德,辉光相承。因时运而有盛有衰,有高有低。在中晋之时,长沙公陶侃功业昭著。祖父一生谨慎、正直义方、仁爱和顺;先父性情淡泊,不因仕宦与否而愠喜;在感叹自己的无成以及两鬓花白而仍无子嗣时,儿子陶俨出生了。从诗人对陶俨生辰的占卜、命名取字中,表现了他对儿子寄予的无限希望。他告诫儿子说,祸福不会无缘无故到来,都是由人自己生成。望儿子能早起晚睡,勤奋刻苦,努力成才。这些无不是一个慈善父亲的殷殷希望。最后,诗人宽容地对其子陶俨说,如果按照以上所说的去做了,你还不能成才,亦无可奈何了。
另外,先祖的“功遂辞归,临宠不忒”、“慎终如始。直方三台,惠和千里”以及“淡焉虚止”盛德风范,也深深影响着淡泊名利的陶渊明。诗人的远祖始自尧。尧之子丹朱,虞舜待之以宾礼,称为虞宾,累世盛德,辉光相承。先祖御龙氏任职于夏,而豕韦氏又辅佐于商。陶叔又使陶祖得以昌盛。战国纷争杂乱,周王室衰微寂寞。在乱世中,贤人若凤隐于林一样隐居不仕,陶氏亦不显;纵逸之虬龙蟠绕于云间,奔逸之鲸鱼惊起于水中,群雄竞起。皇天使汉成功,并眷顾愍侯陶舍。愍侯得到追随帝王建功立业的机缘。持剑如风超越,显示了愍侯武功的高强。高祖书写誓言分封诸侯,陶舍得以分土于开封。陶青果能蹈袭父踪,而为丞相。
陶氏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后代指派分散。时运有盛有衰,有高有低。中晋之时,长沙公陶侃功业昭着,不仅有功勋,而且有德行。天子酬陶侃,受命都督南国。祖父一生谨慎,其正直义方之德闻于朝中,而仁爱和顺之风广被千里。诗人先父性情淡泊,不因仕宦与否而愠喜。嗟叹自己孤陋寡闻,望祖先之项背而不可及。看到自己两鬓已经花白,而仍无子嗣,只有影子相伴,心感惭愧。在各种罪过中已无后为最大。诗人给他儿子起名为“陶俨”,希望他牢记为人要时时文和恭敬,并希望他能追慕孔汲。日月流逝,陶俨已渐长大。作者望陶俨早起晚睡,勤奋刻苦,努力成才。
这首诗共十章,前六章历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励儿子继承祖辈光荣的家风;后四章旨在表达对儿子的殷切 希望和谆谆诫勉,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全诗言辞恳切,感情厚重,表现出诗人对儿子的希冀之切。
《杂诗十二首•其一》
陶渊明〔魏晋〕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人生在世就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似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人生历尽了艰难,人们都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了。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又何必只是骨肉之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一起畅饮。
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便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简析】这组诗共十二首,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年),陶渊明54岁时;后四首约作于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年),陶渊明37岁时。这首诗是《杂诗十二首》中第一首。此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继而稍稍振拔,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与欢乐,他虽叹息旅途行役之苦,但仍有自勉之意,表现出其归隐后有志难酬的政治苦闷,亦显示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全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其用语朴实无华,取譬平常,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壮士篇》
张华〔魏晋〕
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
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
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
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
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
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
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
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译文】天地在不停地运动变化,这种生生息息的过程是没有穷尽的。
世间的人或物都遵从着宇宙间的生灭规律,都有自己的初始也有自己的终结。
人的时光俯仰之间就已逝去,功名应该尽快建立并使之崇高。
身为壮士而应该勇搏、激情满怀,怎能够安守所谓的虚无呢?
乘上我那大宛产的良种战马,手按我那名为“繁弱”的大弓。
手握我那可以横扫九野的长剑,头戴着高得快接天际的征战之冠。
当慷慨走上战场的时候有天上的白虹壮气,有萧萧而起的清风送行。
*敌的吼声、鼓声惊骇着敌阵,奋勇向前的威势展示给周边的敌国。
既可像鱼那样遨游沧海,也可驰骋于大漠。
壮士独步于圣明之世,四海之内都称其为英雄。
【简析】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之一。封建贵族穷奢极欲,以一种病态的狂热度过醉生梦死的岁月,当时“奢侈之费,甚于天灾”(《晋书·傅玄传》)。由于张华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所以不满意士族阶级的醉生梦死,写下了这样的诗篇。
《壮士篇》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抒发豪情壮志,从“天地”与“人物”两方面着眼,从宇宙万物的搏击变化与人们应有的处世态度着笔,表现壮士的英风豪气,自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的胸襟、抱负。全诗神完气足,格高韵壮,雄阔开张,可说是一首“风云”之作,在诗风日趋轻靡的当时并非多见。
《代出自蓟北门行》
鲍照〔南北朝〕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征师 一作:征骑)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译文】紧急征召的文书从边塞岗亭传来,战争爆发的消息已经传到京都。
被征召的骑兵驻扎在广武县,将兵分几路解救被困的朔方。
肃*的秋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战士们的战斗豪情丝毫没有减弱,他们手里的弓箭更加强劲了,但敌人的战阵也精锐而坚强。
天子听到敌兵气焰嚣张的消息,按不住心中的怒火,也亲临战场与敌人一搏。战争十分激烈,传送军情战况的使者往来不绝。
军队沿石径行进,如雁飞排成的行列;士兵依次渡过桥梁,如游鱼前后连贯。
军乐流露出汉人的情思,战士们的旌旗和铠甲都披上了胡地的霜雪。
他们冒着疾风冲锋陷阵,战场上的沙砾被扬起,随风飘荡。
因为天气寒冷,马毛都像刺猬一样缩成一团,角弓也拉不开了。
但在时局危险的时候,才可以看出那些臣子的节操;天下乱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忠良。
战士们为回报君主之恩,都奋力拼*,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身死之后,他们会成为为国牺牲的光荣的烈士。
【简析】《代出自蓟北门行》是一首五言古诗,属杂曲歌辞。此诗通过边庭紧急战事和边境恶劣环境的渲染,突出表现壮士从军卫国、英勇赴难的壮志和激情,闪现了英烈们为国献身的思想亮光。诗中在表现壮士赴敌投躯的忠良气节时,穿插胡地风物奇观的描写,是南北朝时期罕见的接触边塞生活的名篇。
二、隋代•唐代•五代十国
《行路难三首》
李白〔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白雉 一作:白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那不合我心意。
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
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为君主效力。
而今燕昭王之白骨已隐于荒草之中,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首阳采薇而食。
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被*时,才想到急流勇退,可惜为时已晚。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简析】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
《行路难三首》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表达了其怀才不遇的郁愤,反映他在思想上既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却又不愿独善一身、独行其道的矛盾。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让这组诗气象非凡、大气磅礴,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第一首诗一共十二句,八十四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中的第一首,此诗浩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人的情绪从宴酣之乐转为迷茫苦闷,却又不愿停止追索,最后又变得高昂乐观起来;其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充分显示出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由此引起他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他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此诗多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
第二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象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它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
第三首纯言退意,与第一篇心情有异。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此篇用典频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论表达出至为复杂的心情。首先对许由、伯夷与叔齐的弃世提出非议,可见前两首所说的“济沧海”“归去来”并非心甘情愿;可是,接着又对伍员、屈原、陆机、李斯之殒身政治表示不满。弃世既不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济世又深感世情险恶,两边都不是他原意选择的出路。正因为如此,李白的“行路难”才有别于鲍照等人,具有更深刻的悲剧性。不用说,诗中引用历史教训也出于现实感受。
如果说第二首用典主要是揭露宫廷的腐败,此首则在揭露宫廷政治的黑暗和险恶,两方面都是诗人在长安宫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不得不辞官的理由。最后他对及时身退的张翰表示赞赏,正如前两首的结尾一样,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强自宽解,也是对现实表示抗议的激愤之词。“且乐生前一杯酒”,犹如“直挂云帆济沧海”,神仙和酒原是李白排除忧愤的两大法宝。但他还说过“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举杯消愁愁更愁”,无论仙与酒都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始终是积极的。这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态度,既是李白悲剧深刻性之所在,也是李白诗歌永恒生命力之所在。
《冬日归旧山》
李白〔唐代〕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译文】沾满灰尘的帽子还未清洗,匆匆归来后立即叩访山门。
爬满青藤的小路向远处伸延,高远的万点雪峰若隐若现。
周围满地都铺上枯枝冷叶,寒冷的峡谷中都是凝滞不动的密云。
冬日里生命常新的嫩篁竹,深山中老树古木斜倒着横在江面。
白狗离开村子在远处狂吠,苍苔在屋里的墙壁上生长。
厨房中出现野鸡穿来穿去,临屋处依然有猿猴在啼鸣。
树枝掉落上面的鸟巢还在,篱笆疏漏成为野兽的路径。
整理床铺有苍鼠急忙逃走,倒出箱子惊动了箱中蠹鱼。
要发奋读书学好治国本领,养成青松一样高尚的品格。
这次回来不久将又要离去,离开后准备大干一番事业。
【简析】这首诗收录于《文苑英华》《李太白全集》及《彰明县志》,是李白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学者一般认为李白归“旧山”时间在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冬天。开元九年春二、三月李白投刺苏颋不中,只受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的夸奖,却不见用,而大为扫兴,有“却忆青山上,云门掩竹斋”之意,故七八个月后归“旧山”读书处,作此诗。
《冬日归旧山》是一首五言排律。此诗写诗人匆匆归家发现旧居的荒败景象,表达了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全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叹惋之情中又显示出诗人立志发愤读书,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这首诗在形式上既讲求格式又不为格律所羁缚,体现出李白在诗歌创作上形式迁就内容的特点。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
李白〔唐代〕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见君乘骢马,知上太行道。
此地果摧轮,全身以为宝。
我如丰年玉,弃置秋田草。
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
【译文】华山顶上的高松,玉立亭亭凌霜傲雪。
天生的百尺长松,岂能为小的狂风所折?
而桃李却与长松不同,它们所卖弄的是艳丽的美色,使行路之人为之着迷。
当春光已尽之时,它的碧叶就化成了黄泥。
愿你做那卓尔不群,傲骨嶙峋的松树,不要沦为平庸,自甘堕落的桃李花。
受屈而忠心不改,然后才能辨别谁是真君子。
见君乘着骢马,知道您要上太行之山道。
果然此地摧车投轮,道路十分艰险,千万要注意安全,保全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我如丰年之玉,被弃置在秋田的草丛中。
您要为官清正廉洁,努力工作,不要以年老为叹。
【简析】此组诗是赠给韦黄裳的政治讽谏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当时李白在北方,处于“赐金还山”离开长安后的第二次漫游时期。《赠韦侍御黄裳二首》是一组五言古诗。第一首诗希望韦黄裳向长松学习,不要做桃花李花,认为只有遭受困难和挫折也不改变决心,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大丈夫;第二首诗以骢马意象及其相关典故表达期望友人为官清廉、努力工作之意。全诗政治针对性较强,立场鲜明坚定,讽喻辛辣而刺意直切。
《赠韦秘书子春二首》
李白〔唐代〕
谷口郑子真,躬耕在岩石。
高名动京师,天下皆籍籍。
斯人竟不起,云卧从所适。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惟君家世者,偃息逢休明。
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
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
秘书何寂寂,无乃羁豪英。
且复归碧山,安能恋金阙。
旧宅樵渔地,蓬蒿已应没。
却顾女几峰,胡颜见云月。
徒为风尘苦,一官已白须。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译文】汉朝有隐士郑子真隐居在谷口这个地方,在山涧耕读鱼樵。
清高的风韵,名震京都与天下。
他坚决不当官,在山中悠闲自若,坐卧松云。
若大家像他那样不救济世难,独善其身有什么意思呢?
阁下乃世家子弟,也隐居过一段时间,现在逢与明主。
谈起天下大事就滔滔不绝,说起连横合纵的霸略那是精彩纷呈。
谢公在国有危难时毅然出山,拯救天下苍生。
老弟曾经身为国子监秘书,那是个寂寞无闻的职位,真的是委曲人才。
你也曾经退归故乡,不留恋那虚度生涯的官僚生活。
故乡的田园已经荒芜,长满了野草。
看看附近的女几峰,她正以嘲笑的神态看着云和月。
笑你为官半生,白了少年头。
如今我们风云际会,你不远万里来庐山找我。
披着庐山云雾,遥望蓝天,咱们毫不拘束,畅谈天下大事。
留侯张良与商山四皓的绮里季,原来就是一家人,不分你我。
我们要先安定天下,功成以后就隐居四海五湖。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唐代〕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白酒刚刚酿好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呼唤童仆为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着牵扯我的布衣。
一面高歌,一面痛饮,欲以酣醉表达快慰之情;醉而起舞,闪闪的剑光可与落日争辉。
苦于未在更早的时间游说万乘之君,只能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有很多像会稽愚妇轻买臣一样轻视我,但是尽管轻视我,我今天也辞家西去长安。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简析】742年(天宝元年),已经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他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这首诗。《南陵别儿童入京》是一首歌行体作品。此诗用直陈其事的赋体,又兼采比兴,夹叙夹议,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在豪放跌宕的笔调中,洋溢着诗人积极奔放的生活热情和慷慨激越的进取精神,将诗人求用心切、受宠忘形的神态跃然纸上。全诗充分表达了诗人欲再展抱负的极其喜悦的心情和豪迈自得的心境,其行文跌宕多姿,感情真挚且鲜明,极富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上李邕》
李白〔唐代〕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闻 一作:见)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其力量之大仿似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少年人啊!
【简析】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李邕在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李白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上李邕》是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开篇激昂高调,前四句均以“大鹏”自比,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诗人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充满对权贵的傲视和对自由的追求。他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有讽刺,这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对他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全诗语气直率不谦,态度相当桀骜,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也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且自信、自负、不愿流俗的精神。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亦足 一作:意足)
【译文】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狠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屋,普遍地庇护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简析】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八月。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761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了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他从中生出万千感慨,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这首诗叙事与抒情并重,叙事部分大篇幅写实,诗人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而后的抒情部分将苦难加以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展现出诗人的崇高理想和境界。叙事部分的有力铺垫为全诗最后的言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充分体现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望岳》
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同: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升腾的层层云气,使心胸摇荡;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隐入了山林。
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简析】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写得气骨峥嵘,体势雄浑。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领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精妙奇绝。这首诗虽有深远寄托,却丝毫不见刻意比兴的痕迹,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体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戏为六绝句•其二》
杜甫〔唐代〕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译文】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简析】《戏为六绝句•其二》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论初唐四杰。初唐诗文,尚未完全摆脱六朝时期崇尚辞藻浮华艳丽的余习,“轻薄为文”,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诗人厌恶这种论调,驳斥了当时文坛上一些人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此诗反映了诗人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表明评价作家不能脱离其时代的条件。
《画鹰》
杜甫〔唐代〕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译文】洁白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
竦起身躯,想要捕*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
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
何时让它搏击凡鸟,我们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观景象。
【简析】这首题画诗写于唐玄宗开元(713年—741年)末年,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画鹰》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绘画鹰的威猛姿态和跃跃欲试的神情,抒发了诗人自负不凡、痛恨庸碌的壮志豪情。开头两句点题,含惊讶之意;中间四句正面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最后两句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诗人的思想。全诗笔触细腻传神,章法谨严,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是题画诗的杰作。
《柏学士茅屋》
杜甫〔唐代〕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译文】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简析】此诗当作于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当时杜甫56岁,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柏学士茅屋》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以鲜明的对比开篇,一方面描绘出学士焚弃象征荣华富贵的“银鱼”符印,另一方面写他骑白马返回山岩居处,远离尘嚣,专心学问;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强调学问的积累需要时间和勤奋;颈联转而描绘学士居所的环境;尾联是此诗的点睛之笔,直接阐述了富贵与勤奋、学问之间的关系。全诗既表达了对学问的尊重和追求,也强调了勤奋努力的重要性,精神振拔,内涵丰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简析】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归来之际,老友已逝,人事全非,恍若隔世,不禁悲从中来。但诗人并未沉浸于悲痛之中,他挺身向前,千帆竞发于沉舟之侧,万木争春于病树之前,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在诗的末联,他点明酬赠之意,感激友人的关怀,也以此与友人共勉,表现出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情感真挚,虽有沉郁之感,却不失豪放之气,它不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也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唐代〕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
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
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不要说日落之时天色已晚,虽然是流照在桑榆之上的余晖,依旧能够幻化成霞,绮丽满天。
【简析】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64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司东都洛阳,实际上等于退出了政治舞台;此时,他的同龄人白居易以同样的身份留居洛阳也已三年。这两位早已是诗文至交,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的《咏老赠梦得》一诗中,表现出了对衰老的一种消极悲观情绪,刘禹锡便写了这首答诗。
《酬乐天咏老见示》是一首即事感怀诗。此诗阐明了诗人的观点,他认为人到老年虽然有人瘦、发稀、视力减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还有处事经验丰富、懂得珍惜时间、自奋自励等有利的一面,如果细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树立正确的老年观,才能从嗟老叹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而有所作为。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死问题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唯物的态度积极对待人生。此篇前后两段一反一正,转折自然,颇具辩证说理的意味。
《浪淘沙九首•其八》
刘禹锡〔唐代〕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译文】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
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简析】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八首。
《浪淘沙•其八》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逻辑清晰,情感深沉。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描绘了人生中的困境与挫折,传达出面对困境应有的坚韧和信念。首句和次句形成对比,一方面揭示了困境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又表达了面对困境的决心和信念;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经历磨难的重要性,以及最终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这首诗诗句押韵工整,用词精准,极富哲理性。
《始闻秋风》
刘禹锡〔唐代〕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译文】去年看菊花与秋风告别,今年听到蝉鸣又再次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飕枕上觉,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
战马思念边塞秋草,拳毛急剧耸动;鸷雕望见晴朗的高空,睡眼倏开。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带着病体为你登上高台。
【简析】这首诗作于836—842年之间。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刘禹锡作《秋声赋》。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与《秋声赋》颇为一致,可见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不会与《秋声赋》的写作年代太远。836年秋天,作者刘禹锡患了足疾,此后一直疾病缠身。这首诗中明写诗人有病,与这个时期诗人的健康状况颇符,说明这首诗断不会作于836年之前。
《始闻秋风》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是为秋风代言,将之拟人化。诗人与秋风的对话紧扣诗题,并侧面反映出秋风与他原是故旧,秋风对他很有感情;中间两联,宕开一笔,作了转折,由为秋风代言变为写诗人之所闻、所见和所想;尾联是诗人对秋风的答词。这首诗先写秋风对诗人的谈话,再写诗人对秋风的言语,含蓄别致地表达了其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简析】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簿,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也有说法是这首诗乃朱斌所作。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之势;后两句写意,把哲理与景物、情势融合得天衣无缝。诗人在受到大自然震撼之后,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登高放眼,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此诗篇幅虽短,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风》
李峤〔唐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风能吹落秋天的树叶,也能吹开春天美丽的花。
风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又能使万竹倾斜。
【简析】此诗作年未得确证。有人认为,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葱郁。等及峰顶之时,一阵清风吹来,李峤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这首诗。
《风》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它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经过江河时能掀起滔滔波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全诗四句两两成偶,以“三”“二”“千”“万”数字对举排列来表现风的强大,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叹服和敬畏之情。
《劝学》
颜真卿〔唐代〕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三更挑灯夜读,五更鸡鸣即起,这一早一晚正是男儿读书的好时候。
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简析】颜真卿3岁丧父后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他自己也格外自律,这首诗正是颜真卿为勉励后人所写。《劝学》是一首七言古诗。前两句通过对学习环境的描写来表达年少读书时应该勤奋,后两句通过头发颜色变化来表达年长时读书已晚。诗人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这首诗语言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被广为传诵。
《从军行》
杨炯〔唐代〕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简析】679—681年(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然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
《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此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志士的爱国热情;第三四句描写了军队辞京后的出战;第五六句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激烈的战斗场面;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全诗虽仅四十字,但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同时对仗工整,使诗文更有节奏和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金缕衣》
杜秋娘〔唐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惜)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译文】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
花开可以折取的时候就要尽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简析】歌词这首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切的。
《金缕衣》是一首七言乐府诗。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涵义深永的小诗,它规劝人们不要重视荣华富贵,而要爱惜少年时光。此诗含义丰富,可以说其劝喻人们要及时摘取爱情的果实,也可以说是启示人们要及时建立功业,正因为它没有说得十分具体,反而更觉内涵丰富。全诗修辞别致新颖,艺术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唐代〕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简析】这首诗歌是《南园》组诗十三首中的第五首,是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陆续吟成,撰作时间可系于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春夏之交。
《南园十三首•其五》是一首近体诗。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地表达出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第二个设问则显示出更浓郁的牢*意味,表面上看,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其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运用反衬的笔法,又叠加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加深了语气,更深化了主题。
《少年行四首》
王维〔唐代〕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译文】新丰盛产美酒价值万贯,出没都城长安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相投,痛快豪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刚刚离家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随后又跟从骠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
谁知道不能奔赴边疆从军的苦楚呢?纵然战死沙场,还留下侠骨芬芳。
一个人能以双手拉开雕有图画的铁弓,虽然有层层包围的敌人骑兵,但在他眼中却像身处无人之地一样。
侧身坐在马鞍上,从容调配好弓箭,箭射出去,敌方的许多头目纷纷落马。
朝廷君臣庆功大宴刚刚结束,就坐在高高云台上谈论战功。
天子亲临轩殿赐给他们以侯爵的印信,让这些将军佩上步出了明光宫。
【简析】《乐府诗集》卷六十六录此四首于《结客少年场行》之后。根据陈铁民《王维年谱》及组诗所反映的少年游戏精神面貌来看,这四首诗是王维早期创作的,应当作于安史之乱发生之前。
《少年行四首》是一组七言绝句。这四首诗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一群急人之难、豪侠任气的少年英雄,对游侠意气进行了热烈的礼赞,显示出盛唐社会游侠少年踔厉风发的精神面貌、生活道路和成长过程,表达了年轻诗人的政治抱负和理想。组诗每一首都各自独立,各尽其妙,又可以合而观之,构成一组结构完整而严密的诗章。诗人用笔或实或虚,或显或隐,舒卷自如,不拘一格,呈现出雄浑劲健的风格,充溢着浪漫气息,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
《题乌江亭》
杜牧〔唐代〕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于841年(会昌元年)赴任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时所写。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题乌江亭》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诗中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旨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小松》
杜荀鹤〔唐代〕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长在深草丛中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简析】杜荀鹤出身寒微,虽有才华,却屡试不中,一生潦倒。因此,对于被埋没在深草中的小松,他有特殊的感情,故而作此诗,其创作时间不详。《小松》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首句描绘出小松独特的形态特征;次句展现了小松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四句笔锋一转,发出对“时人”的嗟叹:这些人,他们无法理解小松的价值,他们是世俗之人,愚昧无知、见识短浅。此诗是寓意深远的托物言志之作,诗中借松写人,托物讽喻,极富哲理。
《白鹿洞二首•其一》
王贞白〔唐代〕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简析】这首诗是《白鹿洞二首》中第一首,此诗描写诗人的读书生活,为一首惜时诗。首句叙事,诗人读书入神,全然忘记了时间;次句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是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着世人珍惜光阴;三、四句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从全诗可见,诗人是惜时如金、潜心求知的人,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劝学》
孟郊〔唐代〕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简析】孟郊早年丧父,家境清苦,青年时代隐居河南嵩山,发奋读书,历经三次应试终于登第。后来虽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的生活一直处于困顿之中。即便如此,他依然勤学苦读,孜孜不倦,以“苦吟诗人”闻名于世。这首诗就是他对自己学习经验的总结。
《劝学》是一首五言古诗。前四句写要想了解知识,必须通过学习,并以击石起火这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后四句说万事都需要自己动手动脑,思考创造,并指出青春很快会过去,应抓紧时间学习,切莫白白浪费光阴。全诗词句恳切,朴实自然,比喻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上堂开示颂》
黄蘖禅师〔唐代〕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译文】摆脱尘念劳心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须拉紧绳子、俯下身子在事业上卖力气。
如果不经历冬天那刺骨严寒,梅花怎会有扑鼻的芳香。
【简析】《上堂开示颂》是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比喻经过艰苦摸索、禅机顿悟的境地,从而表达了诗人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的思想。他用梅花来象征一种精神,这象征本身已包含某种哲理;倘再就其经受的“彻骨寒”与最终获得的“扑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则作为喻体的“梅花”,更寄寓着另一层深刻的道理。
《鹅赠鹤》
白居易〔唐代〕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译文】鹤借助风力飞入青天自由翱翔,鹅却命运不济被迫和鸭子为伍。
我鹅长有雪白的脖颈、洁白的羽毛和红红的脚掌,哪一点比不上鹤?
【简析】《鹅赠鹤》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鹅、鹤对话的形式,道出鹅与鹤虽然同为禽类,但由于各自所处的环境的优劣,决定了它们命运的不同,以此感叹命运的不济,同样是禽类,鹤可以一飞冲天,鹅却只能与鸭群为伍。其中寄寓了诗人的身世感慨,同样的才华,有人被接纳、被赏识,可以一展抱负;有人却被埋没,郁郁不得志。全诗设喻恰当,语言平朴自然而蕴藉深长、引人深思。
《答章孝标》
李绅〔唐代〕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译文】只有虚假的,不好的东西才需要一个好的包装。如果是真实的,好的东西就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了。
十年春秋苦读才能及第,你为什么不积累知识,而去想那些远大的志向呢?
【简析】《答章孝标》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以金子为喻,形象地说明事物的本质和价值,这里不仅揭示了真伪之间的区别,更强调内在价值的重要性;第三句道出读书人考取功名的艰辛和不易;末句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这首诗说明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人们要追求内在的价值和充实,而不是外在的华丽和虚荣;要注重长期的努力和积累,而不是短视的功利和浮躁。
《岭南江行》
柳宗元〔唐代〕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译文】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
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
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
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
【简析】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进入今广西以后赴任柳州刺史的旅途之中。当时作者因谗被贬柳州,溯湘江进入岭南,继续乘船经灵渠入岭南水系到达柳州刺史任所。
此诗写出了岭南的特异风物瘴江、黄茆、象迹、蛟涎、射工、飓母,曲折地反映出当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同时运用象征手法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政治环境的险恶,发出了“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的感慨,蕴含着对未来的忧虑之情,表示不能坐待时光的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内为治理地方有所建树。
诗中“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两句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都提到“华发”,但情感有所不同。从两者相比较可知,此诗意志并不消沉,情感并不低回,作者有欲趁暮年有所奋发之意。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参〔唐代〕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译文】我孤身一人奉命出使到万里之遥的安西。
一路上,想起家乡的月,不免对月垂泪;踩着脚下的沙,更觉路途艰辛。
漫漫长路,似乎要走到大地的尽头,正如当年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通过了沙漠,走在广阔的高原之上,天似乎也变得低了。
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我乘醉写下家书,就请你为我传递。
【简析】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抱着建功立业的志向,离开京师长安赴安西上任。此诗当为作者初至安西送人回京之作。全诗气魄沉雄,在远行的豪情中有思乡的清泪,在艰辛的磨难中又表现出勇猛奋进的精神。且都是通过对安西的新奇而特有景物的描写,曲折表现出来的。
这首诗本为送李判官入京,却先从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笔。“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说自己在天宝八年(749年)受高仙芝之聘,不远万里,从长安来到安西。安西,在唐代是一个十分遥远、荒凉的所在,不少人视为畏途,而诗人为实现一身报国志心甘情愿地前往这个遥远荒凉的地方。 在“一身”与“万里”的悬殊中,表现出作者惊人而又超人的胆魄和勇气;同时,“一身”也包含离别家乡亲人之意,为下文写乡愁埋下伏笔。“从”、“向”二字的连用,又表现出作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气概。两句起得十分有力,着墨不多,但却内涵丰富而又形象鲜明,为下面具体描写安西情形作了自然的导引。
中间两联,是全诗的重点,作者着重写了来安西途中的所见所感。这里面,既有对旅途艰辛的描写,但更多的却是从一个刚从内地来到西北边陲的人的眼中,以惊愕的神情,来描写那未曾见过的新奇而壮阔无比的景象,其中饱和着作者对新鲜生活的追求和对边疆的热爱,充满着由衷的激情。
通过这样的层层转接,对万里西行的铺叙、描写,最后终于写到了给李判官送行,“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家书醉里题”,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在醉中仍然没有忘记家乡和亲人,足见乡思之切、之深;另一方面也极为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醺然中挥毫疾书、下笔不能自休的情景。一股豪气充满军帐,融注在全诗的字句中,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
三、宋代•金代
《满江红•写怀》
岳飞〔宋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山缺 一作:山阙)
【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简析】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第二种说法: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第三种说法:《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满江红•写怀》普遍被认为是蕴含着反侵略思想的名篇。这首词的上片,词人表达了对中原沦陷的痛心疾首,对前功尽弃的惋惜之情,透露出他壮志未酬的悲愤。词人以炽烈的笔触,抒发了自己愿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下片则更显激昂,词人将对民族敌人的刻骨仇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以及对朝廷的忠诚之心一一抒发出来。全词的情调激昂,语言慷慨壮烈,展现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其不仅反映了词人的个人情感,更是他对民族丹心一片的写照,也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奋发的精神。
《过零丁洋》
文天祥〔宋代〕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简析】这首诗当作于宋祥兴二年(1279年)。公元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
《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格调大气磅礴,情感真挚自然,语言工整精妙、生动形象、含意丰富。诗中从生平遭遇写起,思今忆昔,感慨万端,并加以铺叙国破家亡的现实,最后以死明志,是诗人对自身命运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其将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融为一体,情调高昂地激励和感召着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扬子江》
文天祥〔宋代〕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译文】自镇江逃脱,绕道北行,在海上漂流数日,费尽千辛万苦回到扬子江头。
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针,不永远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简析】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年),文天祥历北海经长江口南下之时,作《扬子江》一诗述志。
《扬子江》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二句纪行,叙述诗人自镇江逃脱,回到长江口的艰险经历;后二句抒情,以“磁针石”比喻其忠于宋朝的一片丹心。全诗语言浅近,运用比兴手法,触景生情,抒写了自己心向南宋,不到南方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字里行间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宋代〕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
【简析】这首诗是诗人于1199年(庆元五年)于山阴写给二十一岁小儿子陆聿的。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精神,告诫孩子学业要毫无保留,全力以赴;次句强调了做学问的艰难;而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让人在理性思辨中受到教益,其蕴含着深刻哲理,表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种主要途径。全诗韵味悠长,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思考。
《病起书怀》
陆游〔宋代〕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病体虚弱消瘦,以致纱帽帽沿都已宽松,不受重用只好客居在与之相隔万里的成都江边。
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简析】《病起书怀》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四月,陆游时年52岁。被免官后病了20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他挑灯夜读《出师表》,挥笔泼墨,写下此诗。
《病起书怀》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表现了诗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开篇两句叙事、点题;三四句为全篇的主旨所在,诗人在此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以国家大事为己任;五六句宕开一笔,抒写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末两句采用典故,表达了爱国情怀。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志,表现出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全诗语言警策精粹、灵光独具,其艺术境界拔人一筹。
《自嘲》
陆游〔宋代〕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译文】少年时候读诗书,连汉唐的武功也不放在眼里,到老却寄身农桑。
骑在驴身上两脚快要到地,喜爱喝酒,酒杯常在身旁。
老去以后容貌虽然变改,醉了以后意气仍然轩昂。
太行王屋两座山究竟是怎么被移动的?可笑我自己就像愚公一样不自量。
【简析】《自嘲》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反映了诗人深沉的主体忧思、崇高的家国情怀以及独特的生命意识,以自嘲的口吻,述说了自己不因年老而易志,仍然踌躇满志,渴望为家国尽力。这首诗抚今忆昔,情思复杂,于感慨中又有旷达的情志。
《秋声》
陆游〔宋代〕
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
快鹰下韝爪觜健,壮士抚剑精神生。
我亦奋迅起衰病,唾手便有擒胡兴,
弦开雁落诗亦成,笔力未饶弓力劲。
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
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
【译文】历来被人们认为悲凉的秋声,但我却喜欢在枕边听到它。
因为在这大好的季节里,猎鹰跃跃欲试,爪钩刚劲有力,战士也摸着宝剑精神抖擞。
我也一扫衰弱抱病之态,很快有了生擒金人的兴趣。
拉开弓弦,箭中大雁,一首诗也作成了,但笔力和弓力一样坚强。
在北方,金兵就像苜蓿、蓬草一样被一扫而光。
在北方,金兵就像五原的苜蓿,青海的蓬草一样被一扫而光。
前线捷报频传,胜利之师向着敌人的老巢冲*过去。
《金错刀行》
陆游〔宋代〕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译文】用黄金、白玉装饰的宝刀,到了夜间它的光芒穿透窗户,直冲云霄。
大丈夫五十岁了还没有在沙场立功,手提战刀迎风独立傲视天下。
我在京城里结交的都是些豪杰义士,彼此意气相投,相约为国战斗,同生共死。
羞耻于不能在流传千年的史册上留名,但一颗丹心始终想消灭胡虏,报效天子。
近来,我来到汉水边从军,远处的终南山顶山石嶙峋、白雪耀眼。
啊,楚国即使只剩下三个氏族,最后也一定能报仇灭秦。难道我堂堂中原大地,竟会没有一个能人(能够把金人驱逐出关)?
【简析】1172年(孝宗乾道八年)正月,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聘请,从夔州(今重庆奉节)赴南郑(今陕西汉中),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投身收复失地的准备工作。乾道九年,那年陆游48岁,奉调摄知嘉州,他根据这段在中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这首《金错刀行》。
《金错刀行》是一首七言歌,全篇咏物言志,借赞美金错刀以寓诗人抗金报国之志。它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提刀独立顾八荒”,从赋咏金错刀入手,引出提刀人渴望*敌立功的形象;第二层从“京华结交尽奇士”到“一片丹心报天子”,从提刀人推扩到“奇士”群体形象,抒发其共同的报国丹心;第三层从“尔来从军天汉滨”到结束,联系眼前从军经历,揭明此篇题旨,表达了国家必胜的豪情壮志。此诗歌在用韵上四句一转,与诗人情感表达的流泻起伏变化相适应,读起来抑扬顿挫。
《雪梅》
卢钺〔宋代〕
梅雪争春未肯降,*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简析】这首诗是《雪梅二首》中第一首。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色。其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则是其对梅与雪的评语。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颇富文人雅韵。
《劝学诗》
朱熹〔宋代〕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简析】1196年(庆元二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此诗。《劝学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年轻人们要爱惜时间,刻苦学习;后两句则含蓄而形象地写出光阴似箭、时不我待的感受。全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黄庭坚〔宋代〕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译文】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都是水,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破船上。久雨放晴,又逢重阳佳节,在蜀江之畔,畅饮狂欢。
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
【简析】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安置,开始他生平最艰难困苦的一段生活。在黔州贬所时候作此词。这首词主要通过对重阳节的描述,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显示出其身处逆境而宠辱不惊的旷达胸襟。全词结构一抑三扬,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其豪迈之气动人心魄,于颠沛流离之中发出动人心魄的豪迈慷慨之言。
《酹江月•驿中言别》
邓剡〔宋代〕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译文】面对水天相连的长江,我真恨老天不肯帮忙,竟让元军打败了我们。春天来了,杜鹃鸟在哀啼,夕阳斜照着花朵,可是我怎么忍心去看被元军摧毁了的南京城呵。想到我们的妇女和珍贵文物被敌人掳掠一空,连我自己也当了俘虏,真不知道靠谁才能报仇。我是多么的痛悔,可惜了我的那把宝剑,它还以为我是个豪杰呢。
回想不久以前,为了抗击元军,我曾经摆脱敌人严密的监视坐了小船,经过海路,到南方举起抗元的大旗。虽然后来失败被俘,但我决心要象蔺相如痛斥秦王、诸葛亮吓退司马懿那样,英勇顽强地同敌人斗争到底,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这样想着,我再也难以入睡。周围是那么寂静,只有秦淮何上的孤月,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啊。
【简析】此词作于邓剡和文天祥被押送燕京途中。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为虏。次年南宋最后的厓山行朝覆灭,邓剡跳海未死也被俘。邓剡和文天祥是同乡好友,被俘后同被囚禁在一起,又一同被押解北上元朝京都。到金陵时,邓剡因病留下就医,文天祥将继续北上。临别之际,感触良多,作此词赠友人,为之壮行。文天祥集中有《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一词,当为此词唱和之作。
此词上片开头三句回忆抗元斗争的失败,接着两句惋惜懊恨抗元的失败;下片回顾救国斗争的艰苦经历,并向友人表示誓不屈服的决心。全词写情写景较为融洽,用典颇多,借历史人物,抒发自己胸臆。这首词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韵,难度极大,但仍写得气冲斗牛,感人肺腑,朋友之情、家国之悲深蕴其中。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陈亮〔宋代〕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译文】年华老去我能向谁诉说?看了多少世事变幻,是非颠倒!那时留在中原的父老,活到今天的已所剩无几,年青人已不知复仇雪耻。如今在世的,当年都是乳臭未*婴儿!宋金议和有着多少的悔恨,世间哪有南北政权平分土地的道理。胡女弄乐,琵琶声声悲。
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怎堪离别。只有你(辛弃疾),与我有许多相同的见解。我们天各一方,但只要双方不变初衷,则无须多问挂念。希望不会缺少知音。炼丹一旦成功,就要牢牢拾取,点铁成金。龙虎丹炼就,就可功成迸裂而出。
【简析】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陈亮约朱熹在赣闽交界处的紫溪与辛弃疾会面。陈亮先由浙江东阳到江西上饶 ,访问了罢官闲居带湖的辛弃疾。恰好收到陈亮索词的书信,辛弃疾便将《贺新郎》录寄。陈亮的这首“老去凭谁说”,就是答辛弃疾那首《贺新郎》原韵的。
词的上半片,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鬓发已苍,满怀忧国之思不知向谁倾诉的一腔激愤;下半片表现了他与辛弃疾的战斗友谊以及相互期望报效国家的一片丹心。这首词先论天下大事,雪耻无望,令人痛愤;再表达希望志同道合的二人今后互相鼓励、奋斗到底的共勉。
《勤学》
汪洙〔宋代〕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译文】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
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简析】《勤学》是一首五言绝句。首句直接点明学问的来源——勤奋;次句用生动描绘了学习的场景;三句暗喻长时间的刻苦学习;末句以反问的形式,用努力和学问积累,对是否“腹中无墨”进行了有力的回应。全诗意象鲜明,语言平朴,表达了诗人对勤奋学习的推崇和对知识的尊重。
《二砺》
郑思肖〔宋代〕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译文】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像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
【简析】《二砺》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以高歌《梁父吟》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愤;颔联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终灭吴,以及申包胥七日痛哭秦廷救楚的典故,来暗示自己坚定不移的复仇决心和救国愿望;颈联进一步烘托了国破家亡的哀凉气氛;尾联是诗人豪情壮志的集中体现。这首诗是诗人写来勉励自己磨砺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对侵略者的痛恨,可体会出其坚定不移的爱国信念和精神。
《松》
成彦雄〔宋代〕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译文】大夫松,名气高扬,古今赞赏它的人无数!但是它却仍闲于苍茫的山巅,显得十分的出众!
等到山头安静下来的时候,只看到悬崖孤松之上,悬挂着一轮残阳和几片飘渺的云朵!
《和董传留别》
苏轼〔宋代〕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年老的学人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
中举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呢。
【简析】《和董传留别》这首诗是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话聚临别留赠董传的。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时与之相随。董传当时在凤翔穷困潦倒,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次年苏轼回长安后作此诗。
《和董传留别》是一首酬赠诗。此诗首联写董传粗丝绑发,粗布披身,赞扬董传虽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颔联写他倦于从师学礼,忙于温书应考,表明其志向远大,希望出人头地;颈联用两个典故鼓励董传;尾联承上继续鼓励他,希冀他能够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全诗蕴藉含蓄,巧于用典,董传的粗衣在外与经纶在内以及他的贫困窘迫情状与诗人对他的美好祝愿都如层层交织的矛盾,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望阙台》
戚继光〔明代〕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
我的心血如同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洒向群峰,染红所有秋叶。
【简析】明嘉靖中,戚继光抗击倭寇,打击海盗,转战于闽、浙、粤之间,十年间屡立战功,基本扫清倭夷。先后调任浙江参军,福建总督,这首诗就是作者任福建总督时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望阙台》是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高度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寓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他有感于曾一起抗倭的汪道昆被弹劾罢官,形容自己像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远望皇帝居住的地方,诗人盼望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和抗倭热情,也蕴含着对朝廷的忠贞。
《竹石》
郑燮〔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简析】这首诗是郑燮晚年之作,在他的多幅《竹石图》上都题有此诗,落款内容与时间各有不同,且文字也略有差异。《竹石》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一首题画诗。前两句赞颂了劲竹立根于破岩之中所展现出的内在精神,凸显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刚毅的品格。后两句则进一步描写了劲竹在恶劣环境中所经历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傲然挺立、永不屈服。此诗借物喻人,诗人通过吟咏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语言通俗而有新意,虚实结合,情景相生,饶有理趣。
《苔》
袁枚〔清代〕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也 一作:亦)
【译文】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
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简析】这首诗写于袁枚归隐十余年后的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在具有明确系年的《小仓山房诗集》中被编次在《望山尚书以七十生辰作相仍督两江奉贺四首》《董畅菴守砚图》后,可知《苔》写于这两首诗后不久。此诗是袁枚奉贺恩师尹继善七十寿辰受乾隆赐宴擢相之作。
《苔》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歌颂了苔藓虽生活在阴暗潮湿之处,却有自己的生活本能和生命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全诗把苔藓人格化,将诗人的感受、情绪融入到形象的塑造中,理趣横生,意蕴明彻而深邃,简约疏朗中具有浓重的哲思意味。
《论诗五首•其二》
赵翼〔清代〕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数百年。
【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流传至今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历史上每一朝代都会有有才华的人出现,各自开创一代新风,领导诗坛几百年。
【简析】生活在清朝的赵翼接触过许多著名的诗词,但作者提倡创新,反对一味的模仿。作者慷慨激昂,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内心的感情。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的人物,不必为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林则徐〔清代〕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译文】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戍卒适宜。
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简析】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配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被发配到新疆伊犁。诗人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满腔悲愤下写下此诗。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是一组七言古诗。此诗情感基调苍凉悲壮,诗中充溢着深沉的情感与坚定的信念,运用对比、排比的手法进行渲染,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情厚意,又展现了其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与担当。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历史意义,它为我们展示了林则徐这位伟大爱国者的光辉形象与崇高精神。
《出塞》
徐锡麟〔清代〕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译文】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哪会想将来战死后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简析】1905年,清王朝在各省扩练新军,以加强反革命的武装力量,作者决定“捐官”去日本学陆军,以便掌握军队。出发前夕,作者到奉天、吉林等地,察看形势,面对沙俄与日本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东北的角逐,无限感慨,于是创作出《出塞》。
《出塞》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运用很多反映古代将士英勇征战、为国捐躯的典故,以抒发其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表达了他愿为推翻帝制、振兴中华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全诗语言朴实流畅,音韵铿锵,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气壮山河。
《漫感》
龚自珍〔清代〕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译文】从军疆场的壮志难酬令人怅惘,只能将对东南形势的忧虑情怀注满诗行。
赋诗抒怀和仗剑抗敌是我平生志愿,如今十五年过去,白白辜负了“狂士”声名。
【简析】该诗作于道光三年(1823年),作者32岁。当时,西北边疆分裂祖国的叛乱虽然暂时平息,但在外国侵略势力支持下,正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叛乱。东南沿海,英国派船只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进行经济侵略,清政府屡禁不绝。面对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国势,龚自珍忧心如焚。
《漫感》是一首七言绝句。该诗前两句写诗人建议加强西北边防的计划落空,为报国志愿失落而惆怅;后二句以“箫剑”精神概括平生意志,是他的自我写照,也是其在抑郁中发出的抗议。 该诗抒发了诗人对国事时局的深重忧患,表达了不畏宵小嘲笑、愿以文才武略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全诗言辞慷慨,意气骏发,一种胸怀壮志却不为世用的不平之气拂拂指端,读之令人怅恨,令人感奋,更令人扼腕。
《自嘲》
鲁迅〔近现代〕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译文】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
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横眉怒对那些各路来的敌人的指责,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简析】据《鲁迅日记》记载,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郁达夫同王映霞于聚丰园宴请作者鲁迅,鲁迅结合7日前的谈话有感而作,当时同席的还有柳亚子夫妇。《自嘲》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描写当时诗人所处的险恶处境;颔联写其坚持斗争的行动;颈联写他坚持斗争的内在动力,即强烈的爱和憎;尾联写他战斗到底的决心。全篇表达了诗人从自己深受迫害、四处碰壁中迸发出的愤懑之情,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当时国民党的血腥统治,形象地展现了他的“硬骨头”性格和勇敢坚毅的战斗精神。全诗内在逻辑性强,文字风趣,内容庄肃。
《自题小像》
鲁迅〔近现代〕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译文】我的心没有办法逃避这(神秘隐匿的)箭矢刺射所带来的痛,因为我的国家正在遭受着灾难。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简析】1903年,鲁迅在《浙江潮》上发表了《斯巴达之魂》歌颂斯巴达人以生命和鲜血抗击侵略者,借以抨击清朝统治者的丧权辱国,唤醒中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毅然剪掉象征封建传统和种族压迫的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这首诗送与好友许寿裳。
《自题小像》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在首句倾吐自己内心蓄积的爱国感情;次句叙述其爱憎的原因;三句总括前两句内容,并作了转折,流露出感到“同胞未醒”的苦闷忧虑;末句是为国献身的誓言,表达了诗人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决心和为国捐躯的精神。全诗诚挚恳切,雄健激昂,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