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回放
请以“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迷津指点
“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写作时应首先对“那段日子”进行合理定位。从字面看,“那段日子”是具有一定跨度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有的考生写的是“那一天”“那一次”或“那一瞬间”,这显然不符合本文的审题要求,失分在所难免。“佳作赏析”中的三篇文章,对“那段日子”的定位都比较准确,无论是跟随父亲在工地劳作,还是战胜挫折苦练古筝,又或是疫情期间关爱邻家爷爷,这些事情的时间跨度都恰如其分,与小作者审题构思时的缜密思维难以分割。
“那段日子”是本文选材的时间限定,而“忽然长大”则是对文章立意的特定要求,所写内容必须着眼于“我”的经历或感受,其触发点应顺畅自然,令人信服。文中若加以适当的抒情或议论,揭示“忽然长大”背后的真谛,则更能展现考生的思维与语言能力,也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
有的考生选取“那段日子”中稀松平常的事情,也缺乏打动人心的立意,让人难以产生共鸣,使“忽然长大”显得极其勉强,这样的作文得分自然高不上去。下面三篇文章的选材与立意均令人眼前一亮。第一篇文章中,“我”跟随做绿化的父亲到工地劳动,无论是恶劣的劳动环境(繁重的任务、恶臭的水池),还是“我”前后的心理感受与精神状态的变化,小作者都写得真实自然、细腻生动,这便使“忽然长大”具备了良好的语境基础,而不会给读者突兀之感。第二篇文章中,“我”陪伴邻家爷爷过春节,如果在以往,都似老生常谈,但此篇文章却以“新冠疫情”为背景,此时,“我”对孤寂无助的邻家爷爷的关爱便显得尤为珍贵,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忽然长大”也顺理成章。第三篇文章亦然,同学们不妨仔细揣摩,定会获益匪浅。
佳作赏析
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
文南通一考生
犹记得那段浸满汗水的日子,我忽然长大。
在文章的开头,用最简洁的文字点题并领起下文。
酷热的七月,期盼中的暑假,我跟随做绿化的父亲,来到他在湖州的工地。
无法描述那天的太阳有多么毒辣,只记得枝头的嫩叶都打起了卷儿,只记得知了的鸣叫此起彼伏,只记得路上稀少的行人没有不打着伞的。
环境描写,一个“无法描述”、三个“只记得”,突出表现天气的酷热难耐。
然而,就在这种坐着还嫌热的情况下,我们接到了工地老板的任务——给树苗浇水。我是一百个一千个不情愿,但还是顶着毒辣辣的太阳,跟在父亲身后出去了。换了水车,父亲麻利地开到了一个池塘旁边,三下五除二解开了水泵,丢进了池里,机器开始轰鸣。
叙述事情的发展要言不烦,小作者语言的老道可见一斑。
但是天不遂人愿,才一会儿,水泵就停止了工作,原来是河中疯长的水草堵住了进水口。
不知道是父亲想锻炼我一下,还是因为他穿着长裤不方便下水,这个去除水草的任务竟然落到了我的头上。
我?
这个池塘的水并不清澈,浑浊发绿,隐隐有一股恶臭,夹杂在滚滚的热浪里扑面而来。
描写池塘的恶臭,为下文写自己对父亲的重新认识张本。
我回过头望向父亲,想向他求情,别让我下去了,但看着父亲光着膀子蹲在一旁整理工具,我的心像被什么重击了一下:父亲的背脊在太阳的烘烤下,发着古铜般的色泽,汗水混着泥土在肩头蒙上了淡淡的一层灰。这还是我那个年轻帅气的父亲吗?平时,家里,我只看到父亲光鲜的一面,哪里想过工地上的父亲竟然如此辛劳!一种莫名的责任感涌上我的心头:父亲一个人在外的时候,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比起他吃的苦,这点儿臭水池算什么呢?现在,我,父亲的儿子,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浓墨重彩的心理描写,通过“我”对父亲的全新认识表现自己的心理成长,暗扣题目中的“忽然长大”。
我咬了咬牙,小心地蹚着水走到水泵旁,一点一点地清理着上面的水草……
“长大”不仅有想法,更重要的是行动。
尽管太阳依旧,尽管行人还是打着伞行色匆匆,尽管知了还是此起彼伏地鸣叫,而我心里却已无半点儿不情愿。
后来,在湖州的那些日子,我一步也没离开过父亲。他开水车,我就提着水枪洒水;他修枝,我就背着背篓跟在后面。我知道,这些事我有责任和父亲一起来做。
让题目中的“那段日子”四个字在文章中落到实处。
现在回想起来,我甚至可以断定,那个曾经无知的少年,曾经有些任性的少年,就在湖州的那段日子里,就在看到父亲埋头整理工具的那一刻,忽然长大了!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成长不需要太久,只是需要等待一个良机。对我而言,或许这个良机,就是那段浸满汗水和欢笑的日子吧!
议论升华,呼应开头并再次点明题旨。
现在可以确信,我就是在那段日子忽然长大的!
综合点评
本文选材角度新颖,立意深刻,有别于一般的亲情类作文。异乡的工地里,“我”和父亲不仅是父子,更是需要互相扶持的伙伴。拥有这样的心路历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小作者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下悟到这一点就是“忽然长大”。
文章语言传神,没有刻意雕琢修饰,朴实自然的叙述中,表达了“我”真实、真挚的感情。从“不愿意下河清除水草”,到自觉“跟在父亲后面寸步不离”,传达的是动人的父子情,读来令人感动。小作者巧用标点,独字、独句成段,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篇末点题,呼应开头,构思十分精巧。
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
文南通一考生
2020年的春节有点特别。就是在那段不一样的日子里,我忽然懂得了关爱,收获了成长。
开篇点题,直接点明“那段日子”的非同寻常并总领全文。
网络上,疫情的最新消息每天刷屏朋友圈,全国上下弥漫着一种恐慌的气氛。乡村窗外,少了敲锣打鼓的热闹,多了几分沉寂。
万幸,我们一家依旧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得以团聚。
“新年快乐!”妹妹鹦鹉学舌,跟着父母一同庆贺,爷爷奶奶愉悦的笑声不绝于耳。三世同堂,快哉,快哉!
写一家人相聚团圆的快乐,为下文帮助邻家爷爷感受节日的快乐创设情境。
除夕之夜,时针一点点逼近12点,我和妹妹兴冲冲地跑出去,点燃烟花。
烟花在夜空中绚烂绽放,夜也披上了一层夺目的色彩。恍惚间,我看到一座低矮的房子,一盏暗黄色的灯,一个苍老的背影。那是邻家爷爷的小屋,一片寂静,与绚丽而热闹的夜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座低矮的房子,一盏暗黄色的灯,一个苍老的背影”,三言两语,孤独无助的邻家爷爷形象跃然纸上。
邻家爷爷在外地工作的儿女因为疫情缘故,无法回来与他团聚。
近乎是一种冲动驱使着,我叩响了邻家爷爷的门。
“爷爷,来我们家吃水饺吧!”不顾邻家爷爷的发愣,我和妹妹一前一后簇拥着他来到家里。
场景气氛的描写,故事情节的推进均要言不烦,可见小作者的文字功底不错。
“新年快乐!”家人纷纷站起身来对邻家爷爷表示祝福。在我们一家人的热情感染下,邻家爷爷原本些许尴尬的眉宇很快舒展开来,不一会儿便与我们融为一体,你一言我一语,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
看他眉眼间的愁色淡去不少,我心中蓦然生出一种获得成功的自豪感。
过渡自然,详略得当。
夜,又一点一点深了。
我想方设法拿到了邻家爷爷女儿的号码,又对着电视说明书研究起了投屏。连接,下载……
在文章的紧要处进行适当的铺陈与渲染,既是增强考场作文情境感染力的重要技能,也是让阅卷教师心动的亮点所在。
“确认!”当最后一个按键按下时,电视上出现了邻家爷爷和他女儿一家视频的画面。
他愣在原地,随即笑了,笑得很明媚,脸上的皱纹里也盛满了笑意。
我偷偷地笑了。
从大年初二开始,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村里便不再允许邻里之间互相串门。但我每天都会几次三番地拨通邻家爷爷的电话,或者念一首诗,或者唱一支歌,或者讲一个故事,说一段笑话……不断变换着花样,让他感受新年带来的喜庆。从邻家爷爷电话里的情绪变化中,我似乎看见无法见到儿女的孤寂在他脸上渐渐消失了。
大年初二之后的这一段内容不可或缺,是体现题目中“那段日子”的重要元素。
暖流慢慢溢满心间,生活似乎有些不一样了。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在那段居家隔离的特殊日子里,我第一次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第一次想方设法为别人带来温暖和快乐……
关爱,很暖;成长,很甜。
篇末点题,给人的感觉的确“很暖”“很甜”。
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
综合点评
对大家而言,2020年春节的那段日子是非同寻常的,但是能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将“那段日子”落笔于考场作文并打动阅卷教师,并不容易。本文语言朴实,小作者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读后令人感触颇深。本文出彩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取材符合题目的要求,“那段日子”在文中精准体现,“忽然长大”的感觉抒写得恰到好处;二是结构精巧,将背景、过渡、中心事件,以及开头与结尾的合理照应及反复点题一一铺开,使文章详略得当,可读性强。
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
文南通一考生
那段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日子,那段在荆棘中高声歌唱的日子,让我瞬间长大。
三言两语,既点明题旨,又营造出一种不一样的“长大”氛围。
记得那年,我还年幼,正在家中看电视。屏幕上两个大姐姐长发飘飘,弹奏古筝。她们心无旁骛的样子,好美。我心里的一角被深深触动了。
娓娓道来,交代有关的背景缘由,为下文张本。
从此,我爱上了古筝。凭着这份源于最初的热爱,我顺利地通过层层考核。考完九级时,我可谓是志得意满,日日夜夜便想着马上就能拿到十级证书了。
可奔赴十级的第一堂课就给了我一个狠狠的下马威!
全新曲调,许久不练的我久久找不着感觉。我拼命地想去熟悉,可它却张牙舞爪;任凭我气喘吁吁,竭尽全力,却拿它无可奈何。和老师一起弹奏时,尽管老师一再放慢节奏,我却始终跟不上,甚至不敢直视老师的双眼。那时已不是盛夏,可一节课下来,我连出了好几身汗,就像是刚从健身房里走出来
“拼命地想”“气喘吁吁,竭尽全力,却拿它无可奈何”“一节课下来,我连出了好几身汗”,挣扎、无奈、痛苦之情呼之欲出。一样。
回到家中,我的情绪已濒临崩溃。轻轻关上房门,看着那引以为傲的九级证书,弹起那往日熟悉的古筝,心中竟涌上别样的酸楚,努力忍着,却止不住泪眼滂沱。
挫折与痛苦,从来都是成长的催化剂。
迷茫。我选择的路是对的吗?点击百度视频,寻看古筝表演,却意外看到了儿时的两个小姐姐,我记得她们!看着她们在台上专注的眼神,投入的姿态,我似乎看到了自己,那个执着热爱古筝的自己,那个为梦想未曾想过退却的自己。
“长大”的过程,其实就是被无数个倏忽而至的“瞬间”唤醒的过程。
接下来的那段日子,那个爱撒娇的小女孩变得坚强,那个想过退缩的小女孩在咬着牙坚持,那个遇事爱哭的小女孩,那个怕苦怕累的小女孩,竟全都消失了。那时正值小升初,学业紧张,每天都被作业和练琴重重地压着,压得我简直喘不上气。可每次回家时,我总会尽力挤出一个笑,只是对妈妈云淡风轻地说:“我去练古筝了。”
对“那段日子”展开详细描述与铺陈,唯其如此,“忽然长大”方才水到渠成。
那段日子,累了,就看满天星星;跌倒,就立刻爬起。路虽遥远,我却不怕,因为背后有父母、老师鼓励的目光追随。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
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看似写天气、环境,实为表现战胜自我获得成功时的心情。
拿到十级证书的那一刻,我抚摸着心爱的古筝,轻轻地笑了,没有像去年那样激动地大喊大叫。
日出,云开。
那段风雨中前行的日子,那段疲倦时仰望星空的日子,让一个小小少女忽然长大。
篇末点题,升华主旨,这是优秀作文的标配。
综合点评
沿着淙淙流淌的时光,我们感受到顺境下的温暖安宁;攀着不断奔波的求索之路,我们体味到成长所经历的迷茫与苦痛。这就是自然,是人生。那段日子里,既有得偿所愿的欣喜,也有练习受挫的沮丧。纸上的世界,融进了心灵的悲欢,每一个细小的字眼都像音符在跳跃。长大是一个历程,长大也是一个瞬间,“忽然”而至的勇气和信心并非凭空而来,它有着坚实的基石——曾经的初心与努力。文章首尾圆合,简笔的意境或渲染或勾勒,让人不由在心里叹一句:长大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