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金杯美酒一斗价值十两,玉盘美味佳肴价值千两。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推开酒杯丢下筷子咽不下去,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茫然无所适从。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堵塞不能行,想攀登太行山却被莽莽风雪封住山路。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人生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时我将扬帆起航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背景赏析《行路难》李白原作三首,这是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遭受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写的。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诗中抒写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注释“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行路难三首》主要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此诗共十二句,八十四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后两句正面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想到两位境遇相同最后却大有所为的姜尚和伊尹受到鼓励。后一句却仍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最后两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作者1、金樽:指精美的酒器,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2、清酒:清醇的美酒。
3、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极言酒好价高。此用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语。
4、玉盘:精美的食具。
5、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值。
6、箸(zhù):筷子。投箸:丢下筷子。
7、不能食:咽不下。
8、茫然:无所适从。
9、太行:太行山。
10、“闲来”二句:用两个典故,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姜太公姜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
11、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安:哪里。
12、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会:当。
13、云帆:此指大海中的航船。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渡。沧海:大海。
附记李白(701─762,61岁),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李白生平事迹详述:
出生(公元701年) 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托克马克城),其父经商,家境优渥,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五岁(公元706年) 随其父迁居剑南道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号青莲居士的由来(也有说生于蜀长于蜀)。
25岁前(早年时期)蜀中(四川)长大就学漫游,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颇有才名(天赋型选手),十八岁隐居大匡山读书并游学。但碍于“政审”通不过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只能“曲线报国”通过结交权贵获得引荐当官(从政的唯一道路)。于是20岁写《大猎赋》献于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成都二把手苏颋)被婉拒,回山后写下《冬日归旧山》发誓好好学习。
25岁(公元726年)第一次出蜀辞别家乡,正式开启青年时期全国漫游之旅并坎坷求职之路。先拜见渝州刺史李邕(重庆一把手)未受待见,写下《上李邕》,后沿长江而下途经江陵、洞庭、金陵、广陵、会稽山阴等多地,游仕散尽千金(三十万金)却未果,后于扬州穷困潦倒。
26岁(公元727年)第一次结婚,游历到湖北襄阳经孟浩然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圉(yǔ)师的孙女(官三代)入赘10余年,定居安陆,生活稳定,婚姻和谐育一子一女,11/12年后许氏于李白37岁左右(公元738年)去世。
29岁(公元730年) 继续求职写下《上安州裴长史书》,堪称史上最强求职信,吹捧裴宽比做周公,但因被告诽谤失败。
30岁(公元731年) 前往终南山求见玉真公主并写下《玉真仙人词》因暴雨未得见,后到长安见过各大王公大臣均无果,暂时沉沦饮酒作乐写下《行路难》;后继续游历,嵩山问道、洛阳寻唐玄宗等等。后再入长安被贺知章赏识,又游历四方、离开家乡。期间旅行、喝酒、写诗始终贯穿其中。
38岁(公元739年)第二次结婚,南陵名家刘氏之女,同居后分手。《李翰林集序》中并未记载二人正式结婚,也有可能同居关系,或者结婚之后“合离”。
41岁(公元742年)入仕翰林院获封翰林待诏,陪侍皇帝左右。此次是经元丹丘、贺知章、玉真公主的联合引荐下获得唐玄宗礼遇,写下 《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名句。但皇帝只欣赏他的才华,只让他作诗,与他的理想相去甚远,后因作《清平调》遭李龟年嫉恨又因才华斐然遭到各种排挤。
43岁(公元744年)放荡不羁的李白最终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结束了短短两年的仕途之旅。
44岁(公元745年)第三次结婚,长安离职后得赐重金,路过山东任城结识一当地妇人两人情投意合并结婚生子,期间置大批田产交由其打理,后长期云游在外。但好景不长,五年后宗氏不幸亡故。同年于洛阳遇到33岁的杜甫,开启了李杜的忘年之交,也成就了盛唐诗坛的“李杜”时代--天不生李杜,诗坛万古如长夜。后注册成为正式道士,继续云游四方。
50岁(公元750年)第四次结婚,李白在河南开封结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并相传因《梁园吟》被宗氏“千金买壁”而结缘,婚后赠情诗《秋浦寄内》等等。
55岁(公元756年) 安史之乱后第三年加入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李白在浔阳获罪下狱。后被宋若思所救并成为其军中幕僚负责作诗(战地记者)。
58岁(公元759年) 长流夜郎(贵州桐梓),途中遇赦。顺江而下,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
61岁(公元762年) 本欲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却因病折返,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著《临终歌》。
总结:
李白一生怀揣“追求功名,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政治梦想,大部分时候却是“一剑一酒一匹马,仗剑江湖走天涯。”的狂放不羁模样。一心为国效力却报国无门,虽然功名缘浅,却成就了“诗仙”之名,一生轻狂爱喝酒、交友、写诗、出游,整天游山玩水、寻仙访道却粉丝无数。直至今日锦绣诗篇仍流传千古,余光中有诗《寻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