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最终的目的是写好行书,该不该先练楷书”?我刚刚看到启功先生谈论学习书法的一个故事。
他说,有一个老师说,你把《散氏盘》临摹一百遍,写什么篆书都没有问题。但是,启功却说:“可后来我看见这位老先生写秦朝的秦刻石,就不如他临毛公鼎的好。可见以为临某一个帖、某一个碑作基础,就可以提高到写一切碑、一切的字,是不正确的说法”。
启功先生虽然不是说行书和楷书问题,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你把楷书写好了,并不代表你的行书就能写好。你把《兰亭序》写好了,也不代表能把《韭花帖》写好。你把《九成宫》写好了,也不能不代表把《多宝塔》也写好了,这是绝对的。
但是,学习书法,需要“博览群书”遍临百家,这是一个常识。
所以,自己要有定力,我想从书法中学到什么呢?千里马一直主张学习书法的目的非常重要。
所以,书法家有的是以草书出名,有的是以隶书出名,有的是以楷书出名,也有以篆书和行书出名的。但是,绝大多数书法家都是写行书。因为行书既不是太快,也不是太慢,书写起来也比较自由。行书也是通用书法。例如,我们创作的隶书书法作品,落款就不能用隶书,而是要用行书,我们创作一幅楷书书法作品,也是要用行书落款,我们创作篆书书法作品呢?落款还是要用行书的。至于行书的落款,也不是楷书隶书,仍然用行书,你看,行书是不是通用书法呢?
所以,你一定首先要把自己需要什么定下来。
学习楷书和学习行书并不矛盾。学习行书也与学习隶书篆书都不矛盾。
启功先生也不是光学楷书和行书,他草书魏碑篆书都学过。
学习字帖多一些,就会增长不少的书法技能和阅历,书法阅历越多,书法的美学含量也就越高,这是成比例的。
我们有一个“楷书是书法基础”的说法。对于这个说法,我认为我们不要误会了。以为楷书是一切书法的基础。
我们从唐代开始,书法是以楷书、行书、草书为一体的。而且读书人,最主要的是把楷书写好,至于行书、草书好不好,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楷书是古代读书人办公用的书法。你楷书不好,当然中举考公务员都是问题,何况你还要办公呢!给上级写个报告,楷书不好,肯定惹祸。
再说,在楷书、行书、草书这样一个体系里,我们从书法启蒙的第一课开始,肯定是楷书不是行书,更不是草书。所以,非常强调楷书的基础性。
当然,不是说楷书不是书法的基础,但是,不是唯一的基础。所有的书法都有书法的基础意义。
我们学习书法如果是为了基础,那么,书法的基础知识是多方面的,就书法的技巧来说,也有笔法、墨法、章法都是基础。这些基础完全适用于楷书,也适用于行书、草书、篆书、隶书。
所以,过分迷信楷书是书法的基础,反而不利于你要学习的行书。
你看看王羲之的《兰亭序》,如果你学了楷书,就一定能写好吗?
所以,我们学习书法,一定要看到技法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如果你为了把行书写好,练楷书N年,那么,你能确定一定就是基础很好了吗?
我们不需要争论,我们看看当代的楷书基础非常好的像田蕴章、卢中南,他们的行书是不是就很好呢?
这就是事实,还要拿什么事实证明?这就是启功先生说的,没有写好一个字帖,就什么字都写好的理由。
学习书法,一方面我们要多学几个字帖,一方面我们还是要围绕自己喜欢的字帖不断突破问题。
例如,最终要写行书,那就多练一些行书,把行书作为主要的书法练习,然后,参入一些楷书,这样练习没有问题。
如果是初学行书,觉得笔力不够,最好是楷书行书一起学。
实际上,书法的笔法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方法对头,楷书也是行书,行书也是楷书。
只是看起来外形不一样而已,其实,书法的笔法原理,结构原理都是一样的。
学习书法,关键是要学会笔法的结构,和字法的结构。这是我们用笔的基础,也是解决结构的基础。
如果学会了笔法分析和字法分析,学习什么字帖都不会有很大的问题。所以,要多学几个字帖。
经常写一个字帖,就是这个字帖再好,你也会感觉不到明显好。只有多临摹一些字帖,你才会在不同的字帖之间,看到相通的原理。
那么,学习行书之前也好,学习行书之后也好,学习楷书是不会影响行书的。但是,一定要说是写好行书的基础,那就要看你自己的最后取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