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背500道题,高考历史大题必背模板及答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7-22 07:07:36

2024年全国高考的甲卷有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五个省区,目前其高考历史试卷都早已在网上公布。试卷涉及的历史选择题从24题到35题,一共12个选择题,每个选择题4分,一共48分。非选择有三个,第一个是问答题(25),第二个论述题(12分),第三个是选修题(15分)。

以前,人们认为只要熟背主要的历史事件、事件、原因和影响就能够轻松应对历史考试,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只是记得,那只是初中历史考试罢了。高考的历史主要强调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历史素养等。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具体考了些什么。

24.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当“盟主”。齐国、晋国、楚国接续争雄,吴越争霸。诸侯成为“盟主”可以

A.取代周天子获得分封权力

B.成为诸侯国的“大宗”

C.免除向周王室纳税的义务

D.号令各诸侯国的行动

这道题,算是比较基础的题,主要考察先秦时期分封制、宗法制的相关内容。这道题不难,可以通过排除法轻松选出。春秋时期的“霸主”,说到底始终是诸侯之一,虽然可以凭借实力号令天下,但是并没有取代天子的分封权力,因此A错D对。B答案分析:大宗指一家之长,周朝诸侯的“大宗”永远是周天子,不可能是诸侯,诸侯只能是卿大夫的大宗,因此B错。C答案:“霸主”也是诸侯,名义上必须要向周天子交纳贡赋,甚至还要做好表率,因此C错。

25.隋唐时期,常有商贩运着木材到城中指定区域进行售卖,也有人在城外种植桑树,然后砍伐送到城市作日常为柴薪进行售卖为生。由此可知,该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B.城市能源问题突出

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D.市镇经济开始兴起

25题考察的知识点是隋唐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只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就可以得出答案。从材料得知,农村的木材、桑树都被运到市场销售,可见商品经济在不断发展,选C。材料没有反映国家政策的影响,而且和基本历史常识不符合,所以排掉A。有木材到市场贩卖和能源问题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排除B。市镇经济只农村市集、乡镇发展起来,一般都是从宋朝以后才出现,而且材料说的事城市,不是市镇,因此排除D。(技巧:选项中出现“开始”一词一般都是错误的)

6.明代中后期士大夫广泛参与日用类书籍编纂。弘治年间进士邝璠以《耕织图》为蓝本,编撰《便民图纂》一书,为苏南一带农村生活及农事活动提供指导。其内容庞杂,载有农艺、园艺、养畜等农业技术和饮食器用方面的知识。《便民图纂》的出现体现了

A.朝廷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B.士大夫阶层趋于世俗化

C.平民文化需求范围扩大

D.日常生产生活的标准化

第6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士大夫推广农业知识的一些行为,没有涉及任何朝廷行为,所以排除A。市民文化,是城市中的居民文化,主要代表有词曲、戏剧、书法、绘画等,通俗易懂,而材料涉及的都是农业知识,所以排除C。材料只反应了士大夫对推广知识的热心,并不能反应人们的生活标准化了。为什么B是正确的呢?材料中的“士大夫广泛参与日用类书籍编纂”,这句话是主干,广泛参与就基本能够证明士大夫阶级参与了。而编撰日用类书,就是世俗化的表现。这道题背后的经济背景是明朝后期商品经济恢复发展,士大夫阶层广泛参与其中,不断世俗化、商业化。

27.清初《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小说出版盛行,广为传播,同时出现了满文版本进行刊印。而对于清政府认为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的书籍则被列为禁书,进行销毁。这导致了

A.世俗文化发展停滞化

B.社会政治和平失序化

C.政府的思想专制僵化

D.传统伦理道德的延续

这道题简单,就是考察明清时期文化专制带来的影响,直接选C就行,不用多讲。

高考历史必背500道题,高考历史大题必背模板及答案(1)

28.19世纪50年代之前,江苏镇江府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而到了六七十年代,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十之八九的土地为耕者所有,1888年后基本集中在小农户手上。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强入侵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太平天国运动

D.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

这道题实际上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材料反应的时间都是清朝后期,主要的现象是土地从集中走向分散,而变化的关键时间是50年代。为什么土地的集中被中断了?唯一的解释就是太平天国运动*了大量的地主,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导致土地被分配给了中下阶层。这道题唯一可以误导人的事D答案,但土地商品化提高只能让土地更加集中,而不是分散,因此排除。这道题实际上就是考察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29.20世纪初,清廷正式宣布考察政治的决定后,获得了国内外社会各界广泛认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朝廷对立宪政治认识的大转变。“纷纷革命颈流血,无非蛮动力。一人坐定大风潮,立宪及今朝。”一时间内国内外革命的风声也都消失。由此可见清末宪政

A.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B.使得知识分子意见趋向统一

C.是清廷通过改革自救的手段

D.符合其时代背景和政治需求

高考历史必背500道题,高考历史大题必背模板及答案(2)

29题的难度比较大。首先,我们通过阅读材料后,可以把B答案和C答案排除。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意见趋向统一,出现思想、意见趋向统一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材料没有反应清朝立宪是否是改革、是否是自救,实际上立宪的确是自救,但并不是真心诚意的改变。这道题难得就是A和D答案都有道理。从材料来看,清朝只是宣布“预备立宪”,还没有正式推行,怎么能够得出缓解矛盾的结论呢?虚假的“预备立宪”反而激化了立宪派和保皇派的矛盾,导致立宪派转而支持了革命,因此“立宪”反而是加重了矛盾。立宪还未实行,但是得到了当时许多人的支持,说明了民心所向,时代趋势,D答案没问题。

30.表1为1943年陕甘宁边区佳县城关区各阶层公粮负担情况。

这一现象体现了

A.社会阶级间的差距的扩大

B.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满足

C.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扩大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高考历史必背500道题,高考历史大题必背模板及答案(3)

这道题,需要学生对“1943”“陕甘宁边区”等字眼敏感。1943年,说明是抗日战争时期。这时候的陕甘宁边区,学生必须要想起大生产运动、“三三制”“减租减息”“交租交息”,这系列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团结各个阶层共同抗日,也就是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民族战线,所以这题直接选D。

31.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七条中规定: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这一规定

A.有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B.开启了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C.推动了基层的民主与法治建设

D.确立以人民为导向的创作方向

这道题,从材料中看,第一句话强调公民有文化创作的自由,第二句话强调支持有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这道题容易排除B答案好C答案,因此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不能是一部宪法就可以开启的。而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和题干毫无关系。这道题的A大难和D答案都有迷惑性。许多学生想到“双百方针”就想到1956年*提出,但是却忽视改革开放后*重新树立“双百方针”的旗号,双百方针就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鼓励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符合题意,A答案正确。D答案晃眼一看正确,但材料说的事鼓励、帮助,而答案将词语变成了“确立”,也就绝对化了,错误。

32.在14世纪之前,人们把时间寄托给上帝,时间是“走向永恒过渡”。而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除了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他们强调要掌控时间,把握当下。一位意大利的母亲在给她儿子的信中说道,“要好好利用时间,不要荒废了时间……”这表明文艺复兴

A.冲击了宗教势力

B.因信称义开始确立

C.强化了世俗观念

D.天赋人权广泛传播

这道题是世界史的第一道选择题。这道题,大部分学生都会选A。材料中提到人们将以前给上帝的时间,变成了给古典文化研究等。给上帝的时间,就是研究宗教、圣经、祷告等,而现在却关注自己的生活了,不要荒废时间。说明,人们的精神逐渐从宗教世界解脱,转而关注现实社会,选择C答案。材料没有反应教会的问题,排除A(需要注意,问题带“表明”一词,就直接解释材料的信息,不需要联想材料带来的影响,A答案只能算材料带来的影响,并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身)。B答案是宗教改革,D答案是启蒙运动,排除。

33.18世纪上半叶,英国纺织厂女工如果在劳作的时候停下来休息,并不会有人过多在意。而到了18世纪下半叶,纺织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和调配,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纺织厂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这使得女织工不能够轻易休息。这一现象表明工业革命

A.解放了女工人身的自由

B.提高了工人生产自主性

C.推动了生产组织的变革

D.强化了工厂的管理能力

这道题,考察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开始1765年,之前是手工生产,一个人需要完成一个产品的所有制造过程,可能还是计件式的,因此对工人管理松散。工业革命后,生产程序被分解为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步骤的生产都简单,逐渐流水线化。任何一个生产缓解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产活动。这个过程的变化,反映了从手工工场到工厂制度的变化,是生产组织的变革,所以选C。而D答案,只是表象(所谓表象就是材料直接说出的信息,而不是材料反应的信息,高考题不会考表象,只会考实质,因此考生必须有区分实质和表现的能力才能应对这种类型的题)。

34.伏尔泰在一次集会上说“像牛顿这样一千年才出现一个的人,才真正是个伟大的人物……而那些该尊敬的,是以真理的力量主宰人们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用暴力把人们变成奴隶的人,是指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据此可知,伏尔泰

A.崇尚理性精神力量

B.批判封建并且反对愚昧

C.主张实行精英政治

D.倡导建立自然科学体系

这道题,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以选出A,并不难。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启蒙运动追求的打破束缚人的制度和思想,追求理性。材料中恰好反映了伏尔泰对于打破思想专制的崇尚,这是理性主义的表现。理性主义的一个表现就是敢于打破权威,自主思考。

高考历史必背500道题,高考历史大题必背模板及答案(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