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么变得不负责任的,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心理界限不清,父母替孩子承担了责任,没有让孩子承受自然结果。
父母包办了孩子的生活起居,替他出面解决纠纷,督促他写作业,替他发愁,焦虑,担忧。
孩子逃避责任,接受父母的替自己做出决定,确实有时候会懒惰舒适,但是也意味着孩子将自由拱手相让。
自由意味着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选择和决定,逃避责任的人早已将自由拱手相让,成年后逃避责任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轻松欢愉,有时也会觉得人生被别人入侵而痛苦。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有以下三条原则:
1. 分清是谁的事情君君:“妈妈,我要漱口,给我拿漱口水。”
妈妈:“自己去拿。”
君君:“不嘛,你给我拿。”
妈妈:“这是谁要漱口,不是妈妈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君君:“那好吧。”
但这一招也不能刻板实施,首先三岁以内的小孩强烈的依赖着妈妈,这时候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为主,等安全感充分以后,孩子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再实施。
另外在孩子很累的时候,也不宜实施。
君君刚上幼儿园那会,每天都要在楼下再和同学玩两三个小时,八点不到就趴在我身上睡着了。有时候我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会说:“妈妈,我好累啊,你可以帮我拿一下吗?”这时候我会帮他做一些事情。
每个孩子的精力不一样,有些孩子精力旺盛,回到家后还可以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有些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再和小朋友们玩两三个小时,已经耗尽了精力,回到家只想呼呼大睡充分休息,这时候在进行责任感的训育可能就不合适了,可以等待合适的时机,等他再长大一点体能更好一些,并且完成了幼儿园的入园适应以后,在进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训育。
在这件事的处理上,父母需要有一个人性化的适中点,既要符合孩子目前能接受的要求,同时要避免自己过于卑微,成为“仆人”的角色,家长的感觉始终一种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经常看到那些“老爷”、“小姐”式的小孩,就是在失衡的关系中造成的。如果父母沦为“仆人”,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便失去了快乐。一个不快乐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大人需要为孩子做出榜样,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孩子,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的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最好的。
如果在你的家中,孩子因为贪吃吃掉本来属于母亲的那份美食,却没有受到任何教育,不要认为这是小事,孩子在以后会因为自己的自私自利失去更多。
2. 让孩子承受行为的自然结果有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A拿了另一个小朋友B的滑板车,A的妈妈立马冲过去,告诫A,快还给他,不许拿别人的东西。还没等B小朋友发挥呢,A妈妈就判断A小朋友的行为不妥,进行了介入。
家长的言语告诫远没有孩子的亲身经历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刻。其实我们可以顺由事情自然发展,让A承受自然结果,A拿了B的滑板车,B会反抗,让A还给他,那他会自己意识到行为的不妥,找到交友的界限和分寸,原来未经对方同意直接拿对方的东西会受到对方的拒绝,A经受过这个小挫折以后,下次自然而然在想要玩对方玩具的时候,会礼貌地问一下:“我可以玩你的滑板车吗?”。在生命的早期,游戏对孩子很重要,孩子是在游戏中进行社会化发展的。
如果妈妈实在想指导一下A的社交技能,那是否等她产生矛盾向妈妈求助的时候,妈妈在点拨一下A呢?训育孩子时机很重要,孩子只有在认识到自己错误并且自己想要改正的时候,家长的训育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让孩子接受自然后果在吃饭这件事情上尤其重要,孩子不吃饭,很多家长都会讲道理,或者威逼利诱。
其实孩子不吃饭,就尊重他的决定,他会饿肚子,那么下一次就会吸取经验教训,而且让孩子体会一下饥饿的感觉对孩子是有益的,大自然里面的动物一日三餐都不固定,在进行第二顿捕食之前,可能已经饿了几天了,只有人是一日三餐固定时间吃食,这也使得现代人没有饥饿感。
吃饭是人的天性,不恰当的养育破坏了孩子的天性,导致了孩子食欲的破坏。
当孩子承担行为后果的时候,可能会感到痛苦,可是让孩子适当地体验这种痛苦经历对他是有益,我们可以给与共情,不要评判他的行为,或者“事后诸葛亮”,要让孩子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占主导。
当孩子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可以帮他一起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是平静,充满爱意的,不能惩罚或者怪罪,每次我们处理事情的方式孩子都耳濡目染着呢。当每次遇到问题,大人都专注于平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也会习得这种技能。
3.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孩子在商店里大哭大闹要买一个昂贵的玩具,有些家长会立马训斥,训斥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好的,有强烈的羞耻感。
之前有个著名影星在回忆自己儿童时代的时候,就对母亲的举动耿耿于怀,他提到儿时自己想要一个玩具,母亲却把他暴打一顿,这让他感到非常羞耻,他耿耿于怀地说:“她可以跟我说自己没有钱,抱歉买不起,我想要个玩具有什么错?为什么要打我?”
一个家长拥有爱的能力真的非常重要,其中爱的能力很重的一条就是尊重孩子的需求。
孩子想要一个昂贵的玩具,当家长听到这个要求的时候,心中感觉太贵了,可以表达给他,并给出建议:“宝贝,这个玩具太贵了,你可以等一个星期过来买吗?这个星期我们减少吃零食,减少吃冰淇淋,然后凑足钱下次来买。或者,可以直接买个便宜一点的玩具,你觉得怎么处理比较合适?”孩子比较愿意接受自己的选择。
当我们把行为的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其承受自然结果的时候,实际上我们也把责任放在了孩子的肩膀上。有时候这个自然结果可能会给他带来痛苦,但也给了孩子在痛苦中修复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