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一座城池出现在世人的视野里,这是诗中主要描摹的场景之一。
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巍然屹立。这一句描写了边塞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玉门关独特的地理形势,突出了守外边关的将士所处的环境,为后两句刻画将士们的心理做足了铺垫。
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更加彰显出此城地势险要与处境孤危。“一片”这个词语在唐诗中经常能见到,往往与“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李白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益的“一片孤云何处寻”。
王之涣诗中的“一片”这里相当于“一座”,这样理解的话,诗句的意思就更加明了了,这座塞外孤城,是戍边的城池。
“孤城”在我国传统诗歌中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杜甫《秋兴》中的“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王维《送韦评事》中的“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王之涣在第二句写出“孤城”二字,无非是为了表明,这座戍边的城池里驻扎着守外边疆的将士,为边关将士的出现做好了行文上的铺垫。
最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没有再将笔墨用在对孤城的描写上,而是引出了吹奏羌笛的声音,而且羌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守边将士的离愁了。
这一句是从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的诗意化用而来的。乐府诗是这样写的:“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行客儿。”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人们内心的愁烦心绪。
“羌笛”作为西域边塞的特有乐器,与前两句的“黄河”和“孤城”一样,都是诗人浓墨重彩描写的。羌笛是用来吹奏乐曲的,而词曲却恰是具有离愁别绪的《杨柳枝》,表达了作者婉转哀怨的感情。
从羌笛引出词曲《杨柳枝》,全诗的焦点似乎都集中在这首具有离愁别绪的曲调的歌曲上了。
是什么人在吹奏羌笛么?显而易见,是守卫边疆的将士吹奏的。他们为何吹奏吧如此幽怨的歌曲的?因为他们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