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这两句版本仍然存在较多分歧。河上公本是“信不足焉,犹兮其贵言。”少了“有不信焉”四个字;王弼本为“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断句不同,“犹”为“悠”;傅奕本作“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哉。”帛书本和竹简本差不多,帛书本是“信不足,安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竹简本为“信不足,安有不信。犹乎其贵言也。”差一个字“呵”与“乎”,都是助词。“犹兮其贵言”还是“悠兮其贵言”?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信不足焉’,君信不足于下,下则应之以不信,而欺其君也。‘犹兮其贵言’,说太上之君,举事犹,贵重于言,恐离道失自然也。”他采用“犹兮其贵言”,君王举事迟疑不决。
王弼注:“信不足焉,则有不信,此自然之道也。已处不足,非智之所济也。自然,其端兆不可得而见也,其意趣不可得而睹也。无物可以易其言,言必有应,故曰‘悠兮其贵言’也。”他主张“悠兮其贵言”,缺少告诫之意。看现代名人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既然不足以信任,人们就不予信任。最好的统治是那样悠闲,很少言语”。(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56页。)他认为“悠兮其贵言”是“悠闲,很少言语”。
南怀瑾说:“‘悠兮’是悠然自得,所谓‘其贵言’的意思,却很难说得清楚。‘贵言’,不是说应该很宝贵地告诉你这个意思,而是再怎样高明的语言文字,都很难形容出道的境界。”(南怀瑾:《老子他说》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00-201页。)把“贵言”扯到“道的境界”上去了。
陈鼓应今译:“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悠然而不轻于发号施令。”(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43页。)都是遵照王弼本,采用“悠兮其贵言”。最好的统治者不会悠然的,应该是“犹兮”而谨慎。所以,“犹兮其贵言”才合理。解读如下:
*诚信不足,还有谁能相信他?人们不信任他,也就没人听他领导,自然而然就会失去领导地位。为人做事都一样,无信不立。
“犹兮其贵言”的“犹”同第十五章的犹,小心谨慎的意思。*不但要讲诚信,说话也要小心谨慎,不能信口开河。何谓“贵言”呢?接现代汉语词意就是“吉言”。如承你贵言,这是对祝福者的一种谢意,同时也是期盼。“贵言”,以言为珍贵,就是少说话,少发号施令。成语“金口玉言”是指皇帝说的话,不可改变。作为俗人,也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口就不能轻易改变,要讲信用。其实,“犹兮其贵言”也是劝诫之语:小心谨慎啊,特别是领导者少发号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