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中有很多《塞上曲》、《塞下曲》,仅《塞下曲》就有一百多首,那其中水平最高的是哪10首?本文将进行解读和排名,排名是次要的,重点是分享好诗给大家欣赏。
第10名 唐朝许浑《塞下曲》夜战桑乾北,
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
犹自寄寒衣。
此诗以极精练的手法,高度浓缩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剧性。前两句叙述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惨烈战况,多数士兵已战死沙场;后两句叙述远方的家人,不知道亲人已战死沙场,犹自挂念征人,寄来寒衣,读来令人泪目。
这首诗构思巧妙,境界悲壮,和陈陶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士兵及其家属的同情。
玉帛朝回望帝乡,
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
兵气销为日月光。
其他《塞下曲》诸如“单于夜遁逃”、“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等都是炫耀武力、气吞边关之作,而这首《塞下曲》别具一格,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主题。
历史上中央朝廷与西域各国阴晴不定,时有弛张,时战时和。常建此诗为什么拈出“和亲”、“和睦”加以热情的赞颂?
这跟当时唐玄宗晚年开边黩武、战火连绵、百姓疲于应兵征战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这是一首针砭时弊、盼望和平之作。
年少辞家从冠军,
金妆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
惟见龙城起暮云。
此诗写主人公年轻时就离家跟随大将军出征,身佩宝剑奔走四方、建功立业。环境艰苦卓绝,自身不顾天寒地冻水寒伤马骨,投入边境战争,努力拼*。
此诗用语豪壮、阔达,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赞美少年在边境有难时,不怕天寒地冻,毅然从军为国建功的精神。
边草萧条塞雁飞,
征人南望泪沾衣。
黄尘满面长须战,
白发生头未得归。
这首诗也是一首很典型的边塞诗,首句写出边塞典型环境,后面写征人望乡流泪,回想起年轻时就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而如今已白发苍苍,因边战频繁,仍为国为家而战,还乡无日,这一把老骨头很有可能会埋在沙场!
虽未明写,但诗句间弥漫着浓浓的反战情绪。这首诗写得很情深、动人,读来令人泪目,满满全是感叹和怜悯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