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创作背景: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十分巧合的是,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到1935年10月,红军整整走了一年,到达陕北。而*踏上征途是1934年10月18日傍晚,他到达陕北吴起镇则是1935年10月18日,刚好一年。
长征的一年,改变了一支军队、一个党的命运,随之也影响到中国的命运。
长征的前四个月,*不负有领导中央红军的责任,故红军损失惨重。
自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的统治,确立了*在党中央与红军的领导地位,长征形势由被动转入主动。在*指挥下,红军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过雪山,越过草地,进行了数百次战斗,纵横11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完成战略大转移。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5年11月5日,*对红一军团的战士讲到长征,说道:“我们从瑞金算起,总共走了367天。我们走过了赣、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经过了……万水千山……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将载入史册。”
七律《长征》,则是诗化的长征总结。
【注释】
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五岭]指横亘于湘、赣、粤、桂四省的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五岭。
[乌蒙]乌蒙山。在云、贵二省交界处。
[金沙]金沙江。长江上游。
[大渡桥]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交界处的果洛山,流入岷江。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由13根铁索,悬挂两岸,上铺木板。
[岷山]又称雪山,在四川松潘之北,为长江黄河分水岭。
[三军]泛指红军。作者自注:“三军:红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古代晋国所说的上军、中军、下军的三军。”
@所有版权原创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