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
2020-09-14 15:00
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年第23届全国推普周定于2020年9月14日至20日举行,主题为“同讲普通话 携手进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丰硕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一些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普通话的推广工作正稳步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很多地方都贴着“学前学会普通话,长大出门走天下”“小手拉大手,共讲普通话”“彝家娃普通话顶呱呱”……这类普通话学习标语。那里的学前班孩子们通过生动有趣的课程设置来学习普通话。而这也是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凉山州启动实施“学前学普”行动试点工作。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对于扶贫工作而言,推广普通话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在学前教育中推广普通话,让彝族小朋友学会说普通话,是帮助少数民族地区从源头上脱贫致富、保持脱贫致富成果,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法。
由于受自然、社会和历史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教育事业发展也相对滞后。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短、不达标,特别是当地群众习惯于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这让他们与外界多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不利于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也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学习普通话,会讲普通话,就相当于为他们打开了一道门,“通向更大的世界”的门,也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当地的青壮年可以走出大山,走进大城市,通过打工赚钱;沟通的畅通也会让外地游客、客商愿意走进来,在当地投资,发展当地经济;有效的沟通,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让许多边远地区都搭上了“顺风车”,拼多多、淘宝等直播带货平台,让许多农民都变成了“主播”,而普通话的普及,也将会让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越过语言屏障,同享互联网“红利”……
以前我们说“要想富,先修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对于少数民族群众来说,走出大山已经不是一件难事。而打破语言上的障碍,学会普通话,则真正为他们搭建起通向各地的桥梁,让他们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更加畅通无阻。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要“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于一些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是发展的希望,而普通话则是这一希望的起点,在学前教育中普及普通话,为青壮年做好普通话培训,在沟通无阻中“携手进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