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得好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学的。
物理学不好的人,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学。
当学不好的人去请教学得好的人,该怎么学?
——答案可想而知。
那么,高中物理,到底该怎么去学?
说真的,高中物理的知识体量,绝对是理化生三科中最少的。
高中物理要学多少东西?按公式算,掐着指头都能算清,与生物和化学相比,知识点实在是太少了。这也决定了:
——物理这个学科的难点,并不在知识,而在于思维。
这也是困扰很多学生的问题:学不懂,想不明白。
那么该怎么学懂物理,怎么学会解题呢?
第1步:知道自己有哪些物理工具
学会解题的第一步,并不复杂,就是明白自己手头上有哪些工具?
不考虑选修部分,按公式来分,包括:
◇ 运动学: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
◇ 力学: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三大定律、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
◇ 电磁学:库仑定律、电场力、洛伦兹力、安培力、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
要相信,就是这些并不算多的公式,就能解决高中物理中几乎所有问题。
这就是你已知全部的物理工具。其他基于这些公式的推导,只是帮助你降低思维难度,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并不超出这个公式本身。
第2步:理解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
物理的难点在思维,思维的难点在理解物理过程。
很多“学不懂”物理的学生,在听完老师讲解后,甚至都不清楚这道题到底讲了怎么样一个物理过程。这个“魔幻”的小滑块、匀质小球、带电粒子,到底经历了这样一番历程,最后又是归于何处?
如果连物理过程都不清楚,就不用说该怎么去列方程,更不用说如何去解。
越是复杂的问题,越是要在开始解题时,思考物理过程。
解任何一道题目,开始列方程之前,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确保自己理解了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思考你的“研究对象”(小滑块/小球/带电粒子)经历了哪些物理过程。
比如刚学抛体运动的同学在解题时,往往也会分:上抛阶段、最高点、下落阶段、落地后阶段,分别去列方程分析。
比如有的同学在做电磁场中的复合场问题时,也习惯先画出粒子轨迹,哪怕并不能精确知道粒子轨迹,也尝试画出大致的轨迹。
比如初学自招的学生在解决天体运动问题时,也会列出一段轨道变化的不同阶段,分为:变轨前的圆周运动、变轨道瞬间的动量变化、变轨后新轨道的运动。
只有这样,你才知道物理过程的哪些阶段,可以列出对应的方程。
很多物理其实不错的学生,也常常因为物理过程思考不细而出错。比如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常常想当然地忽略掉临界点(势能最高点、动能最低点),直接对初末态列了一个方程,毫无疑问会算错。
很多老师喜欢强调物理模型或典型题型。殊不知,很多学生连物理过程都还没理解,就不可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套模型,什么时候该联系学过的典型题型。
直白点说,还没学会跑,就想飞了。
第3步:用物理模型简化思维过程
知道自己有哪些物理工具,能够理解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那么解题就不那么难了。直到这一步,才进入模型化和题型化。
模型化、题型化就是把物理工具运用到具体的物理过程中去。
比如已知起始状态和终结状态,计算过程,常常就要用到守恒定律。
比如复合场问题,常常先算轨迹,推导方程,计算轨迹的半径、周期。
比如摩擦力做功问题(子弹打木块),先算临界点,再列能量守恒方程。
比如天体运动,圆轨道下半径越大,势能越大,线速度越小(既可以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得出,也可从“万有引力=向心加速度”得出)。
当然,高中物理中的很多公式推导,实际上也是在把解题过程中需要一步步去推的公式,放在平时去学。既节省了时间,又减少了不必要的思考精力。
最后提炼出的物理模型或题型,也可以说是解物理题的思维范式/思维路径。你提炼得越充分,越细致,物理题目就解起来越快也越容易。
说白了,模型化和题型化,既是在帮助你思考,又是在帮助你避免过多的思考。
小结:高中物理,到底难在哪里?
那么,高中物理,到底难在哪里?
高中物理的两大难关,一在理解物理过程,二在掌握物理模型/题型。
一部分学生,做题的时候连题目在讲什么都不知道,一个滑块/小球/粒子经历了哪些物理过程都不清楚,更不用说用方程去描述物理过程了。
另一部分学生,尽管能看懂题目,清楚物理过程是什么,但是真的要列方程解题时,一时间想不到用找什么公式,列什么方程,做什么推导。
对于“弄不清物理过程”的学生,我的建议是:
第一,在做题的时候,读完题目,先在脑中捋一遍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再开始解题。如果直接思考有难度,可以借助草稿纸、草图。但切忌在没搞清楚物理过程的情况下,盲目列式解题;
第二,哪怕最后题目没做对,也必须结合老师的讲解或答案,去思考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在脑中过一遍。这样一来,在下次解题时就能够有所借鉴。
对于“看懂题目却不会解题”的学生,我的建议是:
第一,在学习每一个公式的时候,结合例题和老师的讲解去思考,这个公式(以及公式的推导),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第二,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或考试前,定期总结归纳物理的模型和题型,务必思考,这个模型/题型可以用来处理哪些物理过程。
不要把物理想象得那么难。
难的思考,真正难的是拒绝思考。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今日头条:数理化归纳总结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