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学习伙伴Alix的加入,也为课堂增光添彩。Alix像一位量身定制的私人语言导师,能根据学生水平智能调整对话,提供个性化反馈。学生通过屏幕与Alix交流,仿佛在进行一场真实的交流。
虹口区联合探索,
如何更好利用教学数据?
上海市虹口区自2021年1月参与上海市数字化转型项目的研究以来,在市级项目的引领下,聚焦“探智能教学环境,研转型教学方式”开展实践研究。广灵路小学老师陈晓羽分享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节点的案例,分析如何读懂、用好教学数据。
案例一:课前“看见”数据,精确定位教学目标
在准备牛津英语3AM2U2 My family的第一课时,老师对新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还不是很了解。为摸清底细,老师在课前布置了一些前置作业,考查学生对家庭成员相关词汇的掌握程度。通过作业平台的数据分析,老师发现学生不仅能够准确拼写出这些单词,还能在句子中正确理解和使用。
基于这些发现,老师在备课时做了一些调整:减少了单词拼写的练习,转而增加了更多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的应用实践活动。
案例二:课中“看懂”数据,精细调整教学策略
在牛津英语3BM3U3 Seasons的第三课中,老师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精心设计了一项自学任务。学生通过平板上的图片、录音和视频,探索tulip、magnolia和cherry blossom这三个词的发音、拼写和意义,以及这些花朵的特点。老师通过实时更新的任务完成情况,能够精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课堂参与度,从而合理规划教学时间,控制教学节奏。
案例三:课后“看透”数据,精致完善教学评价
在牛津英语3BM3U1 Shapes的第二课中,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与Alix对话的作业。通过“作业辅导助手”提供的数据,老师不仅能对常见的语法和发音错误进行集体指导,还能利用“课程回放”功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他们的个性问题提供一对一的辅导。
但如果老师对数据的分析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只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就会忽略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以及学生完成每项任务的时间。如果老师能深入分析这些数据,就会发现任务完成的质量和这些隐性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望未来,
如何利用好数字化技术给课堂“升级”?
如何利用高科技的硬件设备,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特级教师祁承辉在活动后提出,“今日的研讨带给我们许多启发,我们要明确,在数字化的环境中,语言的教学方式要跟上人工智能的步伐,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曲阳第四小学的教师团队致力于挖掘数据的潜力。通过多角度分析,他们能够追溯数据来源,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作出更精确的教学决策。朱依黎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数据的有效利用为教学干预、个性化学习和教育公平等关键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为了提高老师们的数字技能,促进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曲阳第四小学还构建了一个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行动框架。朱依黎强调,“这不仅推动了学校教学模式的创新,还激发了老师积极参与数字化教学研究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