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说文》怎么说?有误导!
《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系统性字典,是后人学习汉字之必备经典著作,其偏旁部首的定性分类成为后人字典编辑树立一个历史参照典范。
但是其在偏旁定性分类,既给后人带来方便性,也给后人汉字研究造成上千年思维局限甚至是方向性误导。
这个“笃”的解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说文》:笃,马行顿迟也。
顿如顿首,以头触地。马行箸实而迟缓也。马行如箸实而遟缓也。
顿首,如竹一节一节般而点头顿首。以头触地也。
什么意思?
白话一点,就是“马得病了,耷拉着头,行动很迟缓。”
一匹病怏怏之马,哪有一点“笃行、笃实、厚实”之坚定步骤。
按照字典编辑中,划归“竹”偏旁。
按照这一解释,是根本理解不了“笃行、笃志”等之义的。
《康熙字典》就没有采用《说文》此说法,只是罗列收录其中。
03
课本古诗文中怎么用“笃”?
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
在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课本《论语·十二则》文中,有“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句
这里的“笃”指专一、坚持、固执,
这里的“笃志”就是“专心致志”之义。
在《中庸·第二十章》文中,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句,
这里的“笃”指“坚实,切实”有步骤,
这里的“笃行”就是“切实有步骤实行”之义。
在《礼记·儒行》文中,有“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句。
这里的“笃”指“专一、专心、切实”有步骤,
这里的“笃行”就是“一心一意、单纯无杂念切实实行”之义。
在《庄子·外篇·秋水》中,有“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这里的“笃”指“固,固守,固执”。
这里的“笃于时”其实也是“坚持、固执于时节”之义。
在《围炉夜话·第一七六则》中,有“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句。
这里的“笃”指“专一、坚持、固执”。
这里的“笃志”就是“坚持、固执,专心致志”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