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旧时人以为此诗是在梓州作,方回却道:此诗已去成都分晓,旧以为在梓州作,恐亦未然。当考公病而止酒在何年也。长江滚滚,必临大江耳。
后人考证此诗当是大历二年秋,杜甫于夔州作。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各地时有叛乱发生,百姓生活愈发艰难。而在蜀中受到高适和严武照应过了几年安稳日子的杜甫,不得不因为严武去世,蜀中时局日渐震荡,选择离开这个地方。
其实早在大历元年春晚,杜甫便已经移居夔州,有《移居夔州作》诗为证曰:“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
在夔州的日子,倒也不是很艰难,当时柏茂琳为夔州都督,经常资助杜甫,杜甫也有《园官送菜》及《园人送瓜》诗,皆是感谢他的。
等时间来到了大历二年的秋天,趁兴登高的诗人,却在那一刻想到了更多的事情,日渐式微的帝国时代,流离失所的百姓,久为旅客的自己,正是万里悲秋的原因所在。
首联,用“急”来加深我们对环境风之大的印象,而远处出来的猿声用“哀”一字,夔州以猿猴多而著称,临大江的峡口必然风大而急,区区十四字诗人便把他的所见所闻注入了灵魂。再往远处看去,水清沙白,鸟已飞回,而无边落木与不尽长江之对句工整浑然天成,令人为之一颤。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关于这一联,我颇喜欢何焯在他的《义门读*》中的一段评语:远客悲秋,又以老病止酒,其无聊可知。千绪万端,无首无尾,使人无处捉摸,此等诗如何可学?
是啊,这一首正是,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