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原意是用来形容春秋战国时期君王在长久的声色犬马后突然奋发图强的故事。
不过,巧合的是,春秋和战国时期还真各有一位君王有这样相似的经历。一位是春秋时期的楚庄王,一位是战国时期的齐威王。他们的故事分别出自《韩非子·喻老》和《史记·滑稽列传》
《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 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过程楚庄王即位之初,各国就开始不断试探和进攻楚国。晋国先在楚庄王二年进攻楚国的附属国蔡国,蔡国向楚国求救,楚庄王却在王宫中声色犬马,置之不理,蔡庄侯在签订了城下之盟后第二年就郁郁而终。
随着晋国的试探成功,各国开始肆无忌惮的进攻楚国各地,占据楚国的各个地方,甚至连附属国都开始动乱。
短短三年间,各地的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往郢都,各城各地都开始戒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天灾人祸逼得楚国几陷崩溃。而楚庄王,却一如既往地躲在深宫之中,整日田猎饮酒,不理政务,朝中之事交由卿大夫代理,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上边写着:“进谏者,*毋赦”
但伍举、苏从等人看着国之将亡,悍然冒死进谏,楚庄王终于找到了真正心系楚国,可以委以重用的大臣,于是一改之前沉溺酒色的模样,开始亲政。
想要亲政的第一步就得先树立威信,于是他抛开先前主政的令尹,选择自己亲征叛乱的附属国庸国并取得大胜。
然后经过几年发展之后,利用晋灵公昏庸无道的时机,以陈灵公背楚事晋为借口起兵攻打陈、宋,取得大胜,削弱了晋国的威名,秦国趁机落井下石,晋国内部陷入动荡,赵穿*死了晋灵公,改立晋成公。晋国才恢复了安定,并出兵迫使郑国重新依附晋国。
在此后的几年里,楚庄王不断的进攻晋国,互有胜负,楚庄王借机整肃了楚国内部,并逐渐强大,获得更多国家的依附,并在邲之战中大败晋军。晋国的附庸国也纷纷人心思动,楚庄王便借机拉拢齐国来掣肘晋国。楚国正式代晋成为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威王一鸣惊人的过程而齐威又王是如何一鸣惊人的呢?
原来这位齐威王在即位之初就因为刚刚国丧而饱受各个国家的入侵,但他却喜好声色,不理国政,而这时,一位叫驺忌子的乐师,也就是语文课文中的那位劝谏齐威王的邹忌,用乐理来劝谏齐威王。
于是齐威王第一次听取了他的建议,以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在三晋内乱,赵国向齐国求救的时候出兵,围魏救赵,在桂陵之战中取得大胜。
但仅仅在取得大胜的两年后,齐威王又开始贪图玩乐,各国于是又一次纷纷开始入侵齐国,占据了齐国的多片土地。依照《田完世家》的记载:六年,鲁伐我,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七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赵伐我,取甄。
没想到,齐威王正是向楚庄王学习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在暗中观察各位卿大夫的能力和品行。就在国内一片混乱的时候,他召集了即墨大夫和阿大夫,分别陈述了自己听到的关于他们的评价以及自己派人调查的结果。重用了不结党营私,努力办事的即墨大夫,烹*了阿大夫和吹捧阿大夫的各位大臣。然后发兵往西边进攻赵、卫,在浊泽打败魏军并围困了魏惠王。魏惠王请求献出观城来讲和。赵国人归还了齐国的长城。于是齐国全国震惊,人人都不敢文过饰非,努力表现出他们的忠诚。齐国得到很好的治理。诸侯听到以后,不敢对齐国用兵有二十多年。
启示齐威王和楚庄王都以非凡的智慧和毅力实现了自己的一鸣惊人。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要轻易放弃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有耐心和毅力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机会来临就要果断抓住它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