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李白出生地之谜李阳冰《草堂集序》: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昺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
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
“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
李阳冰和魏颢的记载,都可以理解为李白之父到了四川之后才“生”李白,那么李白当然应该说是生于蜀中了。
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云:
“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
此表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以此上推,可知李白应当生于武后大足元年,亦即长安元年(701),此时下距中宗神龙元年(705),已有四年之久,则是其父携家自西域到蜀中,李白已年五岁。这也就是说,李白应当生于西域。
有关李白早年的事迹,李阳冰与范传正的记载最为可信,因为李阳冰为李白的《草堂集》作序,是应李白的请求而写作的。有关李氏的经历,应当出自李白的口述。范传正于宪宗元和年间至当涂访问李白遗迹,见到了伯禽所保存的记载李家世系的手疏,在这一问题上李、范二氏的记载又是一致的,因此后人应当信从二人的记载。
李阳冰说李氏谪居条支,条支为古地名,古时常用以泛指西域,如许敬宗《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曰:“辍餚观化宇,栖窠萃条支。”刘言史《代胡僧留别》曰:“此地绿疏语未通,旧时老病去无穷。定知不彻南天竺,死在条支阴碛中。”贯休《人塞曲三首》之一曰:“定远条支宠,如今胜古时。”
李白乐府《战城南》、《天马歌》均用此典。这就说明,唐人习用“条支”这一典故泛指西域远地。因此具体地说,李白的生地应当在碎叶。
2、李白的家世李阳冰与范传正都说李白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创业君主李暠之后。李暠,字元盛,《晋书》有传。李暠为西汉名将李广之后。李白《赠张相镐二首》之二中说:“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因为李广的后裔有一支定居于陇西成纪,后为唐代著名郡望中的陇西李氏。李唐王室也自称系出陇西李氏,则是李白与王室还有同宗的关系。
李白与王室中的一些人物交往时,也常用族叔、族兄、族弟、族侄等称呼,后人论证,认为世系不合,因而以为李白并非出自陇西李氏。但李白一家迁居西域多时,与唐之宗室自难联宗。唐玄宗天宝元年,曾下诏让李暠之后的绛郡、姑臧、敦煌、武阳四公子孙列入宗正寺,编入属籍,只是李白家的一系或因谱牒无存,仍然无法请求列入。
范《碑》上说:
“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俞平伯曾引《周易·讼卦》释“以逋其邑”。卦辞曰:“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象日:不克讼,归逋窜也。”
孔颖达疏:
“归而逋其邑者,讼既不胜,怖惧还归,逋窜其邑。若其邑强大,以大都偶国,非逋窜之道。人三百户无眚者,若其邑狭小,惟三百户乃可也。”
俞氏以为范《碑》用典精炼恰当。这一用语说明李白之父是因避难避仇避官事而逃到四川的。他怕招惹是非,不敢到名都大邑去,只好住到人口较少的小州中隐居下来。
这当是符合实情的。
3、李家何以迁居西域?李白一家何以移居西域,范传正说是“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新唐书》本传上说“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看来就是根据范《碑》上的介绍。李阳冰《草堂集序》则说“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与范《碑》上的说法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