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王尔德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年轻的时候,我以为钱就是一切,现在老了才知道,确实如此。”
不得不说,大作家看问题就是透彻。王尔德的这句话,从世俗层面说明了生活的真相——人一辈子奔波忙碌、征战四方,可不就是为了钱吗?
也正因为如此,一个人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这不仅直接决定了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甚至还会影响后代子孙。
人们常说生活就像一个战场,那么赚钱的过程,就是一场“战争”。我国兵家圣典《孙子兵法》认为:在战场上,有五种性格的将军打不了胜仗。而在生活中,这五种性格的人,往往也赚不到什么钱。
历史上因为只知蛮干而导致失败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实力原本是大大领先于刘邦的,但最后却落了个“四面楚歌”的下场。
刘邦后来说:“项羽有一个绝顶聪明的范增却不好好任用,这就是他输给我的原因。”东汉谋士郭嘉也这样评价:“项羽一朝失势而导致失败,主要原因就是恃勇无谋。”
《孙子兵法》说:一个将军如果只知道拼死搏斗、蛮干硬拼,就可能招来*身之祸。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世上从来不缺少熬夜加班到凌晨的人,也不缺少起早贪黑的人,但他们明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升职加薪却总是被别人捷足先登。
为什么人们常说“努力不一定能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讲方法的努力,约等于无用功。
《孙子兵法》认为:贪生怕死、临阵怯懦的人,很容易被敌军俘虏。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因为人脉广、资源多,时常会得到一些有前景的项目,却因为性格上的畏首畏尾,使得机会白白溜走。
比如在全体员工面前讲解PPT,或者上级指派我们去接待某个重要领导……这些都是展现自己的大好时机。如果因为害怕失败而把事情搞砸,不仅他人会失望,我们也会失去发展的空间。
人在做事之前,是应该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但如果考虑过度,就会变得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即使最终下定决心要干事业了,做起事来也会束手束脚、拖泥带水。
机会总是转瞬即逝的,该出手时就出手,是“能赚钱、会赚钱”的必要条件。
做人、做事都要讲究一个尺度。有人畏首畏尾,就会有人行事冲动。
《孙子兵法》认为:如果战场上的将军性情冲动、意气用事,就容易受到敌人的挑拨而失去理智,最终导致战败。
意气用事的本质,其实就是情绪管理上的失败,缺乏理性的分析。
比如有的人看见别人做直播带货月入过万,于是在不进行事先学习的情况下,加入直播大军;有的人在体制内干得好好的,看见别人在私企呼风唤雨,于是贸然离职……
世上的很多选择本没有对错,任何选择也都可能会赚到钱,但问题是:在决定做某件事情之前,你有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世界上每一个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对金钱几乎都有着近乎偏执的野心。而那些不贪名利、孤芳自赏的人,或许会是一个高洁之士,但绝不会是一个能赚到大钱的人。
《孙子兵法》讲:过度廉洁、在意名节的人,常常会因为敌人的羞辱而冲动行事。
为人处世,的确应该注意维护好自身的修养和名节。但我们要知道:一个人只有吃饱了、穿暖了,才有多余的精力去在意“名节”之类的精神需求。
在这个时代,不食人间烟火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不是自命清高就可以去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一个人再怎么觉得名利是俗物,他也离不开钱。
因此,如果想给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活,要适当地收起那份自命清高的心态。
《孙子兵法》中说:过于仁义爱民,就会因为忙于解除民困而烦劳。
做人有仁爱之心、乐于助人,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生活中有的人属于是人云亦云的好好先生,常常因为不懂拒绝、忙于他人之事而影响了自己挣钱大事。
曾经有个朋友,开了一家小超市。按理说,那条街上只有这一家超市,生意应该还行,但没过多久,朋友的超市却*了。
后来,朋友说起*的原因:整条街上都是街坊邻居,很多人来买东西都喜欢赊账,更有甚者,拿包纸巾之类的小东西直接不付钱。朋友又不好意思开口要钱,最后导致资金断裂,关门歇业。
乐善好施,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品质。但人云亦云、永远无条件满足他人的“老好人”性格,会成为我们赚钱路上的绊脚石。
《孙子兵法》说:在战场上,上面所说的五种弱点,是将军的过失,也是用兵打仗的灾难。
而在生活中,那些赚不了大钱的人,通常不是因为运气不好,多半也是因为这五个原因。
有勇无谋、畏首畏尾、意气用事、自命清高、不懂拒绝,无论是哪一种性格,如果放在古代战场上,是打不了胜仗的;
而在当今社会,这五种性格的人同样也赚不了什么钱。如果我们身上出现其中一种,就要及时进行修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