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泉涌是成语吗,文思泉涌四字成语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2-28 21:45:47

王勃兄:

在我心里,你是永远的少年。少年是一种明亮的气息,像大风飞扬,如白驹不羁。少年是一种蓬勃的信念,对生命始终保有热诚。而你的生命也在最年轻的岁月里戛然而止,这让你一生都未老过。读你的文字,读你短暂的人生,耀眼明亮,那是写在这人世上不老的诗篇。

王勃兄,多年以后,世人多功利,少年们都未及张狂就已被人情世故催熟至老气横秋了,若让你遇见,必嗤之以鼻,拂袖而去了。

文如泉涌是成语吗,文思泉涌四字成语(5)

文如泉涌是成语吗,文思泉涌四字成语(6)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文如泉涌是成语吗,文思泉涌四字成语(7)

王勃出身于书香门第,这是无疑的。

现在我们还能在史书的角落里找到这样的记载: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朝末年的著名学者,也是一位设帐授徒的教育家。他的学生回忆,“夫子十五为人师”,可见王通少年时即精通学问,而隋文帝仁寿三年,即公元603年,王通曾“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奏太平十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这没给他带来人生的机会,只是得了个小官职,王通弃官还乡,后一直以著书讲学为业。王通的弟弟王绩,亦是一位闲散而著名的文人。王勃的父亲也曾饱读诗书,一度为官。

王勃有深厚的家学,他幼年识字,很早开始诵读诗文。耳濡目染大概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书香浸润的家庭环境早早给了孩提时代的王勃一种书卷气质。到五六岁时,王勃已以善于辞章闻名乡里。十四岁那年,当朝太常伯刘祥道巡行乡里。王勃写了封信给刘祥道——《上刘右相书》,那是一封自荐信。是不是因为时间的落差,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十四岁的王勃并不觉得自己还是孩子,相反他早已有了宏大志向。进入青春期后,王勃就一直被自己心里的伟大抱负所折磨,他要到更远的地方去,他要有更大的事业。他热情洋溢地给刘祥道写信,与其说这是一封自荐信,我更愿意将它读成渴望飞翔的愿望的表达。好风借力,在王勃眼里,刘祥道就是一阵祥瑞之风。他写道:

“借如勃者,眇小之一书生耳。曾无击钟鼎食之荣,非有南隘北阁之援。山野悖其心迹,烟露养其神爽。未尝降身摧气,逡巡于列相之门;窃誉干时,匍匐于群公之室。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

因了这封信,刘祥道眼睛一亮,他觉得王勃是一位旷世奇才,自然向朝廷举荐。接下来,一切都很顺利,十四岁那年,王勃参加科举考试,被授予朝散郎之职。不管如何,他还是一个少年,这样的人生前景,对于十四岁的王勃来说,有多么开阔。

文如泉涌是成语吗,文思泉涌四字成语(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