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生活,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以前就觉得“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没有真正去理解这句话到底有什么道理。
读的书越来越多,仍然没有深入去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今年春节去婆婆家过年,用心去观察婆婆做的事,说的一些话后,我似乎明白了这句话真正表达的意思。
我与婆婆相识已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来,因为千年流传下来的婆媳问题,从没有用心去了解过她。
一直以来固有的认知让我认为,她就是一个传统的农村妇女,能维持表面的平和就可以了。
所以,我一年过年回去一趟,三天年过完尽快离开。
今年也不知怎么了,突然对婆婆多了一份女人之间的理解,过年的这几天,我多了几份耐心和她相处。
才发现她远没有自己认知的那么简单。
想想也是,一个字都不识的农村女人,能在一个大家族里摸爬滚打几十年,凭着自己的一双手把日子支棱起来。
一双儿女学业有所成,在村里不管男女老少,见面她都笑脸相迎,和谁都能平和相处,对谁都一样。
这样一个人,能用简单两个字去概括她吗?
以前我认为她这是讨好,对有些人根本没必要,很是不屑她这种与人交往的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赞同但也不去干扰。
但这几天的相处,让我明白,她有她的生活智慧,而且她的这套生活规则,很适合她。
她说,与人交往首先要与人为善,与人为善自己才会好过。
父母辈的矛盾,不能殃及到儿女,儿女要有儿女的立场,不能因为大人这间的矛盾,儿女们之间互生嫌隙。
做人,首先要自身能力起来,自己立起来,别人才会尊重你。
这些都是婆婆的生活智慧,简单但很多人想不到更做不到,她做到了。
春节期间读了一本书《海绵阅读法》,越读越上瘾。
书中说阅读思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理解,二是为了获得改善生活的智慧。
这与杨绛的对于读书的意义的认同一致,读书都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海绵阅读法》的作者李小墨就是通过边读书边思考,总结出一套自己的阅读方法,写了这本书。
李小墨在《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中,让她对“虚无主义”有了具体的想象,这就是她的思考理解。
当我们对一个词汇不好理解时,我们可以通过读书,从中找出相对应的人物特点或事件加深理解。
李小墨在《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中,她明白了世办上不只存在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这个道理。
同样,我也是通过《海绵阅读法》,让我更加明白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优势,并让思考成为生活的习惯。
所以,我才能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能静下心来去了解婆婆。
我才明白,生活处处是智慧,每个你曾经认为微小的人或物,也许都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
春节期间,又重读了刘晓庆的《人生可以从头再来》。
十年前读这本书时,我只体会到这刘晓庆这个人很强大,那么多的挫折没有压倒她,生而为人,我们要学习她这种抗压的能力。
如今再精读一遍,感受更加深刻。
原来在遇到变故时,大众眼中的女王般的她也会害怕,会六神无主,下意识想着逃到外国,稍微有风吹草动,她就会吓得惊慌失措。
随着她的经历和心历的变化,我开始思考。
每一个他人眼中的强者,在最初遭遇变故时,都和普通人一样,会因为害怕而做出下意识的错误选择。
刘晓庆的经历让我明白,强者和弱者的区别,是遭遇重大挫折后面对生活的态度。
强者,会在一次次的打击中越挫越勇,永远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而弱者,在一次的打击中就再也起不来了。
正如网友在刘晓庆参加的一档节目中形容七十多岁的刘晓庆:她语气温和,从不给人盛气凌人的感觉 ,但就是让人觉得她不好惹。
就是经历过大风大浪,刘晓庆活得太通透,没什么事值得她去与人争与人吵。
温柔而有力量,是真正的强大!
042025年第一感悟:我彻底明白了读书与生活的关系。
而且,今后读书,我都会以《海绵阅读法》的方法去吸收榨干一本书,彻底为自己所有。
用读书所得去生活,用生活所感去读书。
总之,认真读书,轻松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