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准备(12天)
1. 明确考试内容与分值
根据本省考情,梳理行测各模块(言语、判断、资料、数量、常识)的分值占比和题型特点。
申论重点关注近年真题主题(如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数字化发展等)。
2. 自我诊断短板
做一套近3年真题(限时模拟),分析各模块正确率,明确强弱项。
优先突破提分快的模块:资料分析、判断推理、申论小题。
二、分模块突破(15天)
1. 行测复习(60%时间)
资料分析(每天1小时)
熟记公式(基期、增长率、平均数等),掌握速算技巧(截位直除、尾数法)。
每天限时刷20题(15分钟内完成),重点训练速度和准确率。
判断推理(每天1小时)
图形推理:总结高频考点(对称性、笔画数、叠加规律等)。
逻辑判断:强化翻译推理(如“如果A→B”的逆否命题)、削弱加强题。
定义判断:快速定位题干关键词,排除干扰选项。
言语理解(每天40分钟)
逻辑填空:积累高频成语(如“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结合语境排除法。
片段阅读:抓主旨句(首尾句、转折词后内容),避免过度引申。
数量关系(每天30分钟)
主攻高频简单题型:工程、行程、容斥、牛吃草问题,放弃难题。
背熟公式(如相遇追及公式、排列组合公式)。
常识判断(碎片时间)
关注时政热点(二十大报告、中央一号文件、本省重大政策)。
利用晨读时间记忆法律、科技、文史常识。
2. 申论复习(40%时间)
小题(每天1.5小时)
精练概括题、对策题:从材料中提炼关键词,分条作答(每条1015字)。
对比参考答案,优化语言规范性(如“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人才支撑”)。
大作文(每2天1篇)
搭建框架:标题(对仗式)、开头(引用名言/政策)、分论点(3个,紧扣材料)、结尾升华。
积累5组万能素材(如黄文秀、张桂梅案例;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的金句)。
三、冲刺模拟(10天)
1. 全真模考
每天上午9:0011:00行测,下午2:005:00申论,完全模拟考场环境。
使用本省近5年真题,限时涂卡,训练时间分配(如资料分析25分钟/篇)。
2. 错题复盘
整理高频错题类型(如资料分析的计算错误、逻辑判断的偷换概念)。
针对弱点专项突破,避免重复失误。
3. 申论押题
结合本省热点(如“共同富裕”“基层减负”)准备23套作文模板。
背诵规范表达(如“多元共治”“数字赋能”)。
四、考前3天调整
1. 减少新题量
复习错题本和笔记,重点记忆行测公式、申论规范词。
2. 调整生物钟
按考试时间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头脑清醒。
3. 心理建设
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缓解压力,避免过度焦虑。
最后提醒
行测考场策略:发卷后优先做擅长模块(如资料分析),常识题快速过(每题≤30秒)。
申论答题技巧:小题答案尽量用材料原词,大作文标题、开头、结尾务必精炼扣题。
工具推荐:粉笔APP(刷题)、学习强国(积累时政)、人民日报评论(申论素材)。
时间有限,但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聚焦高频考点,稳住心态,坚持到最后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