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老百姓自古喜欢给地方官员起绰号、送雅号。有些好官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亲切的绰号也就成了雅号。而对有些官员,老百姓则根据他们的特点,以绰号讽刺戏谑。当官当得好不好,任中任后看别号。俗语有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百姓心中有杆秤,寥寥几字的绰号雅号,将一个官员的形象、品行、操守刻画无遗,表达了老百姓褒贬喜厌的鲜明态度,也成为官员的独特“印记”、个性“标签”、专属“画像”。
半鸭知县 康熙朝第一廉吏两江总督于成龙,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舍不得吃的咸鸭,就割下一半让儿子带着,在回去路上吃,“半鸭知县”由此得名。
一钱太守 东汉刘宠任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太守时,政绩斐然,操守廉政。离任时几位老人专门从乡下赶来为他送行,每人拿出一百吊钱送他,刘宠盛情难却,只选了一钱留作纪念。出了山阴县界,他就把钱投到了江里,后人改江名为“钱清江”。
四知太守 东汉人杨震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守。他去东莱上任时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任职荆州刺史时举荐过的官员。王密听说杨震路过,为报答当年提携之恩,晚上准备了十斤金子想送给杨震。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却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很惭愧。杨震被人称为四知太守。
四尽太守 南朝梁鱼泓任太守时经常对人调侃说:“我当一郡太守,要搞他个四尽:水中鱼蟹尽,山中麋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百姓尽。”由此获得“四尽太守”的绰号。
金牛御史 唐朝洛州的严升期,代理侍御史。他喜欢吃牛肉,巡查各处,下面都要为其宰牛。事情不论大小,只要献上金银,什么都可以平息。他因此被称为“金牛御史”。
丹青宰相 阎立本不仅擅长作画,在建筑方面也屡有成就,曾协助其兄阎立德营建翠微宫、玉华宫以及献陵(唐高祖之墓)、昭陵(唐太宗之墓)等重大工程,又设计建造大明宫,深得太宗、高宗父子赞许。在其兄死后,阎立本接任将作大匠、工部尚书职务,专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等事务。但在历朝历代文人士大夫眼中,唯有读书做官、致君尧舜才是“正途”,其他爱好如绘画、建筑、手工艺等纯属“末伎小道”,受人鄙薄,尽管最后位至将相,依然难逃同僚嘲讽。在任期间,阎立本不仅被时论称为“既辅政,但以应务俗材,无宰相器”,而且经常被拿来同左相、名将姜恪相对比,被同僚戏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更有甚者,中唐文学家刘肃在《大唐新语》中,直接把阎立本称为一个靠“末伎小道”获得晋升资本的小人,并警醒世人引以为戒。
模棱宰相 唐代赵州人苏味道自小聪颖,以文才出名,20岁举进士,在武则天时,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跻身相位。他因处事模棱两可,有“苏模棱”之称。后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是苏轼家的先祖)。其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对唐代律诗有推动作用。
浪子宰相 宋徽宗时,李邦彦行事猥鄙,好作秽亵的词曲,自号李浪子。官拜尚书左丞。宋徐梦莘在《三朝北盟会编》中说:“邦彦尝自言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而都人称呼邦彦为浪子宰相。”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一回:“因浪子宰相李邦彦力主和议,与粘没喝讲定。”(成为主和派)
洗鸟御史 “洗鸟御史”原名倪进贤,是明代的一位进士。他因为经常巴结内阁首辅万安,得以任翰林院庶吉士。万安是明代著名的“纸糊三阁老”之一,以奉承皇帝、没有实际才能著称。万安晚年患有难言之隐,即“阳痿”。门客倪进贤便声称自己精通医术,给万首辅献上了治病的药,并且“具药沈为洗之”。洗之复起。好用!这位庶吉士为首辅大人“洗丁丁”,首辅大人自然不会亏待他,因此将倪进贤提拔为御史。这事传开后,人们便称倪进贤为“洗鸟御史”。首辅也没落啥好名,也弄了个“洗鸟相公”的别名。
黑王相公 宋代大将王德用,鲁国公王超之子。其父王超官至建雄军节度使,其生母朱氏早逝,他侍奉继母张氏,因孝顺而闻名。王超率军五万出兵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时年十七岁的王德用任西头供奉官,作为先锋,随王超出击。第一次带兵就显示出沉着应战的良将素质,斩首十三级,俘获一万多头马羊初建奇功,后来屡立战功升任至内殿崇班,出任邢、洺、磁、相四州的巡检。当时盗贼张洪霸等人聚集在各州边界上,官吏无力捕获。王德用到任后,用毡车装载勇士,装作是载着妇人的样子。途经邯郸时,盗贼果然拦路劫掠,车中勇士趁机冲出,将众盗贼一网打尽。又奉命督捕陕西东路盗贼,众盗贼闻讯后,互相告诫说:"这是擒获张洪霸的人。"都接连逃散离境。王德用忠诚老实,乐观平易,与人交往不疑心,不诘责别人的小过错,远看他刚毅有不可侵犯的神情,面色正黑,并且有赫赫的战功,都认为他很凶猛,边塞少数民族和妇女都管他叫“黑王相公”。
伴食宰相 唐代滑县籍官员卢怀慎开元三年升黄门监,与紫微令姚崇共同处理军机大事。他胆小怕事、懦弱无能,遇事都不敢自己做主,一切事务全推给姚崇处理。很多人都对卢怀慎的这种只吃饭不做事的行为不满,私下送他“伴食宰相”的外号。
鱼头参政 鲁宗道(966~1029),字贯之,亳州(今安徽亳州)人,北宋时期的大臣。鲁宗道为人刚正不阿,遇事敢言,即便是实话实说会对自己不利,也能坦诚直言,不枉不欺,所以时人称其为“鱼头参政”。(鱼头又硬又直)
溜须宰相 寇准担任宰相的时候,丁谓是他的手下。丁谓全靠寇准才能当上参知政事,所以他侍奉寇准十分恭敬。有一次大家一起在政事堂吃饭,寇准不小心把汤弄到胡须上了。丁谓看见后立刻站起身来,用袖子慢慢地为他擦拭干净。寇准笑道:“参知政事也是国家的重臣,怎么替长官擦起胡子来了?”丁谓听了之后非常羞愧,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寇准也从这件事看出丁谓心术不正,很讨厌他。丁谓掌权后多次陷害寇准,真宗打算把寇准贬到江淮一带,丁谓却擅自把寇准贬到条件恶劣的道州去当司马。后被贬到光州,郁郁而终。
三旨相公 《宋史·王圭传》:“以其上殿进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曰已得圣旨也。”
阎罗包老 《宋史·包拯传》: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铁面御史 赵抃(1008~1084) 字阅道,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 累官至参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后谥清献,苏轼曾为之作《清献公神道碑》。
青词宰相 明世宗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好长生术,宫中每有斋醮,就命词臣起草祭祀文章。这些文章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谓之“青词”。唐代开始,规定了青词的体例,青词进入官方序列。青词的真正发扬光大是明嘉靖年间,而李春芳、严讷、郭朴、袁炜等词臣均以“青词”邀宠, 步步高升,官居宰相(大学士),故有是称青词宰相。后来,“青词宰相”讽刺那些升官阶梯并非正路的人。
铁肝御史 钱顗 yǐ,字安道,无锡人,曾担任多地的县令,以善治理著称,升任殿中侍御史里行。担任御史后,钱顗依然刚正不阿,坚持原则,得罪了支持变法的许遵,被贬到衢州和秀州监酒税。离开京师时,钱顗曾当着众人的面怒斥孙昌龄:“早先你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在金陵为官时,献媚于王安石,才捞得了一个御史的职位。本来应该好好做事,为何只为了做官而不顾廉耻?如今我被贬,你是不是很高兴呢?其实你在我眼中,猪狗不如。”说完之后,钱顗拂衣而去,孙昌龄目瞪口呆。同病相怜之下,苏轼和钱顗成了一对难兄难弟,并赠诗一首为他鸣不平,讽刺朝廷之上小人越来越多,以至于连钱顗这样的人都被排挤出京。 赈灾事宜结束以后,钱顗为苏轼接风洗尘,还特意奢侈了一把,请了一位歌姬前来助兴。苏轼兴之所至,又赋诗一首: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
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卷地不知寒。犹嫌白发年前少,故点红灯雪里看。
他日卜邻先有约,待君投绂我休官。如今且作华阳服,醉唱侬家七返丹。
此诗首联称赞钱顗铁面无私,面对风霜雨雪仍然毫不畏惧,铁肝御史的名号也由此传扬开去。
刘棉花 刘吉曾在明朝担任内阁首辅一职,后人称其刘棉花。因为刘吉在职期间经常遭到弹劾,但每次都能不丢官位,也没有阻挡他的升迁之路,反倒是弹劾他的人频频遭殃,甚至被贬官,因为才会叫称他为“刘棉花”。
肉台盘 南唐权臣孙晟在家里蓄养了无数容貌出众的家妓,每当孙府要大摆宴席的时候,就连桌子都不用,只让这些家妓不着片缕,捧着碗碟跪在宾客身前。这样客人们可以一边品鉴美味,一边上下其手狎玩美人胴体。这独特的美人侍奉就餐的创意,人们就把这种吃法称之为“肉台盘”,也称孙晟为“肉台盘”。后来也不知道这个创意是不是被东瀛给抄了去,他们在孙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让少女玉体横陈,直接把生鱼片、寿司什么的摆在少女胸口,谓之“女体盛”。
拗相公 王安石被称为“拗相公主要是因为,性格执拗:王安石在推行新法时表现出极强的坚持性和固执,不允许任何人反对或提出不同意见。 行为独特:他的生活方式和决策方式与传统政治人物大相径庭,例如在公共场合坚持不饮酒,以及在个人卫生方面的疏忽,如长时间不更换衣物和忽视个人卫生。
海青天 海瑞是一个清正廉明的官员,受到广大百姓的爱戴,所以又被大家称为“海青天”。海笔架、海青天,足以说明海瑞的特质,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是地方官的表率,不论什么时代,他的品质都很适合在基层地方主政,为一方之父母官。
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人。……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了人,于是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董宣说:“皇上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害百姓,将来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需要鞭子打,请求能够自*。”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光武帝命令宦官扶着董宣,让他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宦官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终究不肯就范。公主说:“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使官吏不敢到家门。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于是下令放了硬脖子县令,赏赐了他三十万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