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石油辽河油田辽兴油气开发公司经理张国龙
文/董 迪 李俊亚 许 达 崔 力
张国龙把根深扎进油海,扎进员工群众的中间。他用忠诚诠释信仰,用实干诠释担当,用优异的业绩回馈组织的信任和员工的期待。
他,中等个头,体型微胖,圆黑的脸庞上挂着厚实的眼镜,言谈间透露出自信与坚定……38岁的张国龙,有一种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如今的他,是辽河油田辽兴油气开发公司经理,也是辽河油田最年轻的采油厂厂长。
当别人羡慕他骄人的履历时,他却把根深深地扎进油海,扎进员工群众的中间,用忠诚诠释着信仰,用实干诠释着担当,用优异的业绩回馈组织的信任和员工的期待。
公司发展的主心骨
2005年,张国龙从石油名校大庆石油学院毕业。少年时代的地质梦和大庆石油学院浓厚的学风,让“我为祖国献石油”成为他最大的追求。参加工作16年来,他始终把增加油气产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己任。
2020年5月,他从茨榆坨采油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调任辽兴油气开发公司经理,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难题摆在他的面前:“生存还是灭亡?”
彼时,辽兴公司油气产量多年在30万吨上下徘徊,规模在辽河油田倒数第三。最近几年,油田内部有关“30万吨以下采油单位将被整合”的说法不绝于耳。而辽兴公司除在盆地外围有一个整装区块外,其余小碎块均散落在各采油大厂中间,被整合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公司上下人心浮动,不是想方设法调走就是一心混日子。
面对这样一支队伍,上任之初张国龙并不急于颁布他的“施政纲领”,而是深入机关和基层,了解公司的整体状况。半年时间里,他的脚步跑遍了数百个生产现场,300多公里外的奈曼油田去了不下五次。他以年轻人谦虚的态度,丢掉领导架子,与班子成员聊,与机关干部聊,与基层员工聊,向干部员工讨教。
通过深入调研,他对公司的整体情况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在他看来,辽兴公司的“生存”问题,表面上看是由上级决定的,实际上是由自身决定的。公司虽然面临整装区块少、产量低、成本高等劣势,但在勘探开发、经营创效、党的建设方面存在较大优势。“有为才能有位。”他对干部员工讲,“只要我们精神不滑坡,把上级交代的各项任务完成好,生存就不是问题!”
将不乱,则兵安。他一边给干部员工鼓劲,一边带领大家真抓实干。2020年,辽兴公司油气综合商品量稳稳地站上了30万吨线,实现利润超交4800万元,获评辽河油田质量安全环保先进单位,员工收入保持了稳定。这些成绩稳定了军心。
2021年2月,随着辽河油田新一轮矿权调整尘埃落定,困扰辽兴公司多年的“生存”问题得到了解决:公司散落在其他采油厂中间的小碎块虽然被划走,但在外围盆地获得了3个整装区块,成为辽河油田专门管辖外围盆地的采油单位,发展定位更加清晰。辽兴公司一跃成为辽河油田本土勘探开发面积最大的采油单位,辖区内最近两年有望形成千万吨级储量规模,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厚实。
辽兴公司油气产量一路上升,上产动力十足,干部员工精气神为之一振。在张国龙心中,一幅公司发展的新蓝图初步绘成:以“一年打基础、两年上水平、三年争先进”为目标,力争2023年产量突破30万吨,完全成本降至45美元/桶以下。
精雕细刻的管理者
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在开井数和产量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张强作业区今年3至4月动力费同比下降39%,奈曼作业区前4个月动力费同比下降30%。
“管理出效益,精细管理出大效益。”这是张国龙的管理之道。
桶油完全成本,是油气田企业的核心竞争指标之一。2020年,外围油田完全成本高达85美元/桶。如何把成本降下来?张国龙打出了“单耗刻画”这张牌,把公司的各项成本落实到每口井、每台设备上,通过开展精细对标,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生产成本下降。
单耗刻画,说易行难。由于历史原因,有的成本项并不能准确地落到单井上。以电费为例,由于很多井场建设之处没有安装电表,或存在多口井、多台设备串用一块电表的情况。如果采取过去“大平均”或估值的方法来计算单耗,数据的准确性将大打折扣。
为准确弄清单井耗电,张国龙带领公司上下打了一场计量攻坚战。他们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摸清了460多口常开井的耗电情况。他们通过分析耗电量与抽油机冲次、冲程、泵挂等数据之间关系,找到了问题症结,原来不合理的生产制度得以调整和优化,吨油单耗明显下降。
在擒拿“电老虎”的同时,张国龙把目光放在修理费上。人多油少,是导致辽兴公司生产成本高的一大因素。同时,公司每年还将部分零星维修工程外包。为压缩外包工作量,在他的要求下,2020年辽兴公司通过深挖内部人力资源,开展电工、焊工取证培训,在4个采油作业区组建了生产保障班,实现了“自己的活自己干”,全年减少了外包费用200多万元。
管理创新无止境,提质增效无尽头。开展“单耗刻画”,只是张国龙管理“武器”中的一种。作为“当家人”,一年来,他对公司的成本“出血点”有了更深的了解。针对这些“出血点”,辽兴公司正在加快推进数字化油田的建设步伐,大力实施集输系统工艺流程改造。随着这些措施逐步见效,辽兴公司的完全成本未来两三年有望降至45美元/桶,营利能力将大幅提升。
员工群众的贴心人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张国龙虽然年轻,却很早就悟出了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真谛。不管身居何位,他坚持把根深扎在一线,把员工群众的事当最紧要的事来办。“只有熟悉现场,才能抓好管理。”他把基层一线作为最好的学堂。刚参加工作时,新毕业的大学生都要到采油站实习,别人走马观花看一圈便溜之大吉,他却问得最多、干活最勤。在作业队实习,修井现场满是油污,别人避之不及,他不怕脏不怕累,与作业工们一起扛油管、抡大锤。厂机关要人,别人抢着去,他却婉拒了,坚持留在基层“蹲苗”……
参加工作以来,从生产组长、作业区副区长、区长,到总工、经理,他干过所有与油田生产密切相关的岗位,为今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这份经历,让他对基层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担任辽兴公司经理后,他提出要在实现效益发展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员工。仅去年一年,公司就开展慰问探视员工及家属40余次,发放慰问金20余万元。
今年春节,由于疫情原因,部分外地员工不能回家过年。腊月三十,他来到单身员工宿舍慰问,在得知两名外地员工因买不到票不能回家团聚时,他当即安排车辆,将两个年轻人送回老家。
公司接手科尔沁、交力格、张强3个外围区块后,针对当地倒班员工看病难的问题,他安排公司每年拿出100万元,从宝石花医院聘请医生、购买药品和器械,为员工打造“健康小家”。
一桩桩,一件件,张国龙积极为员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但对家人,他常怀愧疚之心。
几年来,张国龙多次被授予辽河油田“优秀共产党员”、辽河油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对青年人的12字寄语,是张国龙最高的价值追求。怀着这份信念,他在“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在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的攀登中拾级而上。
报送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
董 迪 辽河油田辽兴油气开发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
李俊亚 辽河油田辽兴油气开发公司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许 达 辽河油田辽兴油气开发公司党委组织部业务主管
崔 力 辽河油田辽兴油气开发公司党委办公室高级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