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女》
五代·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风和日丽的春天,摆起丰盛的酒宴。一杯美酒一曲歌呵,拜了又拜许三愿:一愿郎君你长寿千岁,二愿我身体永远康健,三愿我俩如同梁上燕呀,双双对对,幸福无边。
整首词采用妇人口吻,语言清新明丽,语浅情深,可谓做到单纯与丰富、平易与雅致高度统一,深得民歌精髓,化平凡为神奇,艺术效果奇妙。
《望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此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顒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生查子》
唐·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这首词用清峻委婉的语言, 生动形象而又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对情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场面。
春山上的烟雾即将散去,淡色的天空上,星星稀疏且小。将落的月儿照在我们脸上,流着离别的泪水,天已经接近黎明。话已经说了很多,情意却没有尽头。回过头来仍说道:记得绿罗裙,无论走到何处都要怜惜芳草。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忆王孙·春词》
宋·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这是一首描绘闺中少妇思念丈夫的“闺情”词。茂密青草使我想起王孙,柳畔的高楼上凭栏凝望,杜鹃啼声哀切令人神伤。眼看着又到了黄昏时分,雨打梨花深闭门。
芳草、烟柳、杜鹃、春雨、梨花诸物与所抒离恨别绪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全诗一句一层渲染,层层推进,直至最后“深闭门”打住,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读来令人为之心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