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道,向阳而生
◎于华
前段时间,一则时长11分钟的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火了。作者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村男人“二舅”倒霉却又充实的大半生。二舅出生在北方的一 个小村,小学和初中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因为一场发烧被邻村赤脚医生打了4针的医疗事故瘸了腿,未曾婚娶,但心明眼亮,学木匠,搞修理。甚至看风水,摸索着搞针灸,成为村人中的“万金油”。这是一种来源于生活,认识到自己应该怎样生活的道理。生活有时候在这个位置就不能太矫情了,否则就影响生活质量。一个人要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让别人看到你存在的能力,这或许就是最好的人生。许多人被二舅的坚韧生活态度感动,激情澎湃。可是,生活中并不缺少那“残疾的二舅”,“遇上事”后的行动或许比思考更为重要。我很幸运我的五叔也如二舅一般坚韧,给我的生活照亮了一束光,让我无惧生活中的苦。
五叔年轻时英俊干练,一米八五的个子虎背熊腰,在生产队是一等一的满工分壮汉子,不幸降临到五叔身上没有任何先兆,五十岁时,在一次上山抠柞木咔虫时,可能是由于劳作的时间长,也可能是姿势不对,反正那一刻五叔就动不了,被几个村人用被子做成的担架抬下山。经检查,腰椎间盘掉落,并且位置极其特殊。手术风险很大,因为手术需要不少钱,而且存在较大的瘫痪风险,所以一直没有手术。在医院大约住了一个星期,症状缓解了些就出院了,从此离不开腋下的铁拐了,农村人比较“会过”,不舍得吃药,只有疼痛受不了时才吃点止痛片。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灵活性越来越差。对铁拐的依赖程度更为强劲,那被胳膊磨得凌乱的铁拐上的皮革和布料和小块闪光的铁面,无不诉说着用拐人的辛苦和挣扎。当然这生活包括一个农村的汉子所有的日常,种地、收获,许多村里人多是用“老五真能遭罪”“老五真能干,比正常人还能干”来当做激励他人的口头禅。每当看到五叔艰难地扭动着腰肢带动着失去方向摆动的左腿,那颤动着的胳膊肌肉仿佛有一种向上艰难生长的萌动,都很敬佩。五叔也如二舅一样淡定,用拐棍支撑着身体,爬上农用三轮车,用拐棍支撑着下地,在地里拖着一侧没有知觉的残腿拔草、锄草,收获。前几年,五叔还种了一些菜地,收获些菜豆,还有村人家里冷库不收的葡萄残次果,骑农用三轮车到70多里外的文登县城去卖菜和葡萄,挣一点微薄的钱补贴家用。回老家的时候,五婶看着五叔艰难地拄着拐棍前行,对我说,真舍不得他,可是没办法,农村就是土里刨饭吃,不干不行。五叔比二舅更为唏嘘的是,儿子出远洋工作,没有儿子知冷知热的照顾。可五叔和五婶不这么想,他们不想拖累独生的儿子,对旁人的关注和怜悯表现出一种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是现代人的通病,生活或许不需要考虑太多,而只是需要面对生活的无奈,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努力。
“吃苦多是没有办法的事。摊上了,吃得下,可能回甘;不吃,只能堆在那里长久让你苦着。”曾经的同事、现在的作家高吉波大哥在朋友圈里的一段话或许更能诠释生活的苦。
苦的本身没有意义,把苦吃下去并反刍才有意义——生活有道,向阳而生。倘若无苦,何来幸福?!
作者简介
于华,1990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新闻媒体相关工作,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2021年烟台晚报社退休。对生活热爱,喜欢美食、喝茶,也喜欢看书,旅游,游泳.,打羽毛球,更喜欢和知心好友喝茶赏花看景。我觉得生活有许多美好,需要我们用脚步,用眼睛,用身体,用热情去感知和体验。愿我们用美好的心境,感受生命的四季。
编辑:刘学光
壹点号 烟台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