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华山的句子发朋友圈,登上华山赞美人的句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3-23 13:28:39

此华山在济南,非西岳华山。“华山自古一条路”言西岳华山之险,如诗似画有故事,济南华山不逊西岳。它风光旖旎,风景宜人,曾是古战场,济南三大名胜,颜值高固然可喜,更可贵气质佳,忠孝之山、道教圣地,文人*客吟诗作画,激情赞赏,它的故事如粒粒珍珠可品可赏。

赞美华山的句子发朋友圈,登上华山赞美人的句子(1)

图/顾裕平

风景绝佳如画

“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障特拔以刺天,青岸翠发,望同点黛。”饱览过无数山川秀色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如此赞美华山。

华山——古名华不注,又名金舆山,海拔197米,因山势像朵莲花注水而得华山名。一峰独立,平地拔起,旁无连附,直入云霄,奇秀险峻,苍翠欲滴,为泉城——济南胜景“齐烟九点”之首,为明人刘敕《历乘》所列历城十六景中“孤嶂凌霄”一景。"鹊华烟雨"为古济南八景之一。每当夏秋季节阴雨连绵之时,半山腰上云雾缭绕,烟雨蒙蒙,酷似仙境,当地人称“华山戴帽”。

初次听到华不注,会有些好奇。据考“华不注”古音即“花骨朵”,因为这座山从正南面眺望,平地而起,奇绝峻拔,下圆上尖,丰满充实,宛然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骨朵,难怪古人以此为山名。

沿着陡峭的山路拾级而上,怪石嶙峋,千姿百态,苍松翠柏,一草一木都在诉说这座历史名山的前世今生。

碧水深潭源自名泉,平地涌出华山湖。华山脚下是华山湖,“东海沉碧水,西关乘紫云。鲁连及柱史,可以蹑清芬。”华山的水身世不凡,源于济南七十二泉的水,自大明湖直流而达山脚下,立于岸边,侧耳你能听到大明湖的风,依稀看到夏雨荷的倩影。

“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湖光山色、风景绝佳的湖岸新居成了济南市民的热门选择。

赞美华山的句子发朋友圈,登上华山赞美人的句子(2)

图/刘悦琛

此地岂只山水

华山如花似剑,秀色可餐,此地岂只山光水景。华山脚下有一座明清风格的道教建筑群,名曰华阳宫。明代学者王象春所著《齐音·元阳子》:“晋元阳子,长白山人,得《金碧潜通》一书于伏生(秦朝博士)墓中,细为注解,携之修真于华阳宫。”自此之后,这里便成为了一座道教圣地,颇受推崇。

“来济南,爬华山,华阳宫里神仙全”。华阳宫集儒、道、佛为一体,有关帝庙、玉皇宫、龙王庙、泰山行宫、棉花殿及净土庵等寺宇,有“济南巨观”之誉。宫内古木参天,气象森然,其中一株古柏相传曾有凤凰来栖,名曰“落凤柏”,树龄似有千年。驻足树下,不知多少香客树下乘凉,有不知多少文人感怀遐想。

让华阳宫又凭添一份“仙气”的是,唐天宝三年(744)春天,赐金放还、一心求道成仙的“诗仙”李白飘然而至。他在齐州紫极宫簪髻入道,请北海天师高如贵给他举行了入道仪式。兴致极高的诗仙,泛舟鹊山湖,登山玄览,于是就有了名篇《古风》“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许是华不注俊秀挺拔的兀傲形象激起美妙的联想,诗人竟然在此遇到了仙人并驾鹿而去:“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余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本为“谪仙” 的诗人陶醉于山水之美,飘飘然,如梦如幻。今有六角赤松亭,赤松子便是李白梦中的那位上古仙人吧?

清代王士禛《初望见历下诸山》:“十万芙蓉天外落,今朝正见济南山。”董芸《华不注》:“芙蓉绿秀雨中鲜,俯视齐州九点烟。何处仙人骑白鹿?乘风一问李青莲。”芙蓉、白鹿、赤松子成了诗人笔下描绘华山的意象。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曾经两次到济南,其《咏华山》“华山正是碧芙蕖,湖水湖光玉不如”。他还在《济南行记》一文中描述了华山周围大片水域的情况,“大明湖自北水门出,与济水合,弥漫无际。遥望此山,如在水中,盖历下城绝胜处也。”

画中更有佳话

让华山名扬天下的是《鹊华秋色图》,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描绘的是济南北郊一带一片辽阔的沼泽地,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左一右,构图左右平衡,鹊山漫圆,华山高耸,树木茂盛,一派秋色美景,大气古远。杉树叶子染黄,传递着浓浓的秋的信息。高耸入云的华山,正是这幅画的点睛之笔。

赞美华山的句子发朋友圈,登上华山赞美人的句子(3)

画中有话,《鹊华秋色图》堪称“思乡之画”。这幅画的作者正是元代大书法家、画家赵孟頫,他才气英迈,曾在济南做官。相传有一天,赵孟頫、周密和几位好友喝酒作诗。席间,赵孟頫盛赞济南山水之胜,谈及鹊山和华不注山,一个浑圆敦厚,一个尖耸入云,两座山峰形态迥异,穷尽山之峻美巍峨,使在场的人为之神往。当时,只有周密一人默默不语,赵孟頫很是纳闷。原来,周密祖籍是山东,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北宋旋即灭亡,中原士大夫纷纷南下避难,周密曾祖父也在这时离开祖籍,南迁吴兴。周密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思乡之情与日俱增。得知这样的情况后,赵孟頫便提笔挥毫,凭着记忆描画起济南的山水来,他一边画,一边给周密介绍济南的山水、民俗风情。本为园君思乡梦,经典传世之作由此诞生,这大概超出了赵孟頫的预期。而今华山脚下,一组塑像群做了注解。

据说此图在清代流入宫廷,乾隆帝见后赞叹不已,后又专程来济到华不注亲眼观赏鹊华美景。至今镌刻在趵突泉公园内泺源堂门前的抱柱联,就是赵孟頫盛赞趵突泉的名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他将华不注放在和大明湖相媲美的位置,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直至清朝,华不注一直稳居济南第一名山的位置。

赞美华山的句子发朋友圈,登上华山赞美人的句子(4)

图/纪宪丰

大战缘起“一笑”

曾巩《华不住山》“丑父遗忠无处问,空馀一掬野泉甘。”赞逄丑父舍身救国君,留下“丑父遗忠”典故,此典源于一战——史称“鞌之战”。

《左传》记载: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齐顷公亲率大军在今济南北马鞍山下摆下阵势,与晋军决战。齐顷公骄傲轻敌,不给战马披上铠甲而参战,结果,“齐师败绩”。齐顷公被晋军追逼,“三周华不注”,幸得大臣逢丑父与之更衣换位,并佯命其到山脚“华泉”取水,始得趁机逃脱。只此一战,齐国失去了春秋五霸的霸主地位,华不注载入史册,名扬天下。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这一战争,其导火索是因为狂妄自大的齐国毫无底线的戏弄外国使者,或曰“郤克受辱”。

《史记》记载:“(晋景公)八年,使郤克于齐。齐顷公母从楼上观而笑之。”齐顷公他妈为什么会笑呢?“所以然者,郤克偻(驼背),而鲁使蹇(跛足),卫使眇(一目失明),故齐亦令人如之以导客。”齐顷公他妈之所以会笑,是因为晋国使臣郤克驼背(罗锅),鲁国使臣跛足(瘸),卫国使臣一只眼睛失明。使者“三残”纯属无意巧合,而齐国的礼节则纯属恶搞,齐国选择了有同样残疾的三个侍从在前面引路,驼背带着驼背,瘸腿领着瘸腿,瞎子引着瞎子……看到此景,齐顷公他妈难以自控,爆笑如雷。本为和平友谊而来的郤克,显然听到笑声,心中愤怒异常,在渡过黄河回到晋国之后,“不报齐者,河伯视之”。郤克对着黄河发誓,一定要报仇雪耻。回到晋国,就向晋景公请求出兵攻打齐国。“景公问知其故,曰:‘子之怨,安足以烦国。’弗听。”晋景公还算比较理智,问明白了原委后告诉郤克说,“个人的恩怨,怎么能够麻烦国家呢。”没有听从郤克出兵的主意。晋景公并未安抚郤克受辱的仇恨。“魏文子请老休,辟郤克,克执政。”郤克逐渐把持了晋国朝政。第二年,晋国出兵攻打齐国,齐国迫不得已把太子强派到晋国当人质。晋景公十一年春,齐国攻打鲁国和卫国。鲁、卫到请求晋景公出兵救援,两国找的中间人都是郤克。郤克力主出兵,晋景公派郤克“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士燮将上军,栾书将下军”出击齐国,以救鲁卫。晋、鲁、卫三国联军与齐倾公在鞌(今济南西南)摆阵作战。

战争的结局是,郤克一路追*齐军到马陵,齐顷公主动要求呈献宝器讲和,郤克不允许,“必得笑克者萧桐叔子(齐顷公母亲。)令齐东亩(使齐田间沟垄改成东西向,方便马车驰骋。)”。齐国拒绝了晋国的要求。只是按照晋国要求返还了侵占鲁卫的城池。逄丑父因为代替齐顷公赴死,忠义感动郤克,被释放回到了齐国。

历史常有相似之处,妹喜、妲己、褒姒三大红颜祸水的媚笑被称为“亡国三笑”,齐顷公之母放肆“一笑”与此好有一比。前车之鉴,也有能从中汲取教训的人,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遇宰相卢杞来访,急忙让姬妾躲起来,怕只怕姬妾们笑点低,会忍不住嘲笑丑陋不堪入目的卢杞,“杞貌陋,妇女见之,未必不笑。他日杞得志,我属无噍类矣!”(《智囊全集》)。防微杜渐,郭子仪所以“功高而主不疑”。

赞美华山的句子发朋友圈,登上华山赞美人的句子(5)

图/纪宪丰

自然与人文,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华山景观。此地不仅三教荟萃,且忠孝双全——逄丑父和闵子骞。据元代费县县尹邵显祖《重修费公闵子祠记》中记载,闵子骞最早葬于华不注山下,后迁坟于别处。而今华阳宫内东西两厢分别供奉着孝子闵子骞和忠臣逄丑父,领受着千年香火和后人凭吊。

华山如画,一宫一湖一朵莲;岂只山水,一战一图一诗仙。还有那“想”出来的名画,“笑”出来的战争,金蝉脱壳的筹策,典藏依旧的故事,仍在默默流传。(作者:张智辉)

文章来源:《走向世界·天下泉城》杂志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