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荣峻茂描写的画面,子规声里雨如烟所描述的优美画面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06 00:22:29

我在加拿大给孩子上初中语文课(八年级上册)

第十三讲 劝学孙仲谋,写景郦道元

清荣峻茂描写的画面,子规声里雨如烟所描述的优美画面(1)

孙权劝吕蒙读书,我劝今人读古文

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就是山水。我们去过日本,日本的河流还仍然叫“川”。

儿子:是啊,从字形上看,“川”也像是流淌的河流啊。

我:对,“川”是象形字嘛。这个单元我们迎来了四篇古文,都是写景的,而且基本都带着山和水的景物描写。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啦!

儿子:那教材让我们从古文中学习景物描写,对于现代的我们真的有很大的帮助吗?这是我比较困惑的地方。

我:这个问题提的好,我们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然后进行总结,看是否有所收获!我们上学期曾经学习过孙权劝吕蒙多读书,我今天劝孩子们多读古文,包括古诗词。至于为什么?有什么好处?我们来一起探求。

清荣峻茂描写的画面,子规声里雨如烟所描述的优美画面(2)

《水经》跟《水经注》的一样和不一样

儿子:《三峡》是一定是长江三峡喽。

作者是:郦lì道元yuán

这个姓很少见。我记得你总看一个教授将课的视频,那个教授叫郦波对吧?

我:对的,这个姓很少见。你不妨查查它的来历。

儿子:郦姓是非常古老的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03位。郦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

得姓始祖郦涓。郦姓是个古老的姓氏,是黄帝的后裔,发祥地在中原地区。根据《元和姓纂》记载,夏禹封黄帝的后裔于郦邑(今河南省内乡县郦城村),名叫郦涓,他的族人以后就“以地为氏”,称为郦氏。后来,族人迁居于新蔡郡,即河南省新蔡县。

儿子:他的著作的名字也很怪,《水经注》这是什么意思?

我:哈哈哈, 你搞错了,“注”是一种文体,意思是注解,注释的意思。就是说郦道元写了一本书,什么书呢?就是对《水经》这本书的注解。《水经》是“水经”,《水经注》是“水经注”。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

儿子:《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原来如此!

清荣峻茂描写的画面,子规声里雨如烟所描述的优美画面(3)

你以为的你以为,可能是错的

我:作者是北魏时期的北方人,基本上写的都是北方的河流和支流;涉及南方江河,比如长江三峡,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儿子:我以为他亲自去过呢。

我:我也以为他去过,也许他确实也去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如何写三峡。我去过三峡,那时三峡水利工程还没建设呢。我看过老三峡,三峡大坝修好之后我就没去过了。你不妨查查三峡的情况。

儿子:

长江三峡又名峡江大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我有查了一下著名的三峡大坝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常简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分布在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2]。

2020年全年累计发电量1118亿千瓦时,超过南美洲伊泰普水电站于2016年的1030.98亿千瓦时,创造了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的世界纪录。

三峡水电站在发电、防洪及航运方面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附带引起的移民、环境等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繁杂的各种争议相伴。

我:是啊,凡事总是有利有弊。三峡大坝修好之后,水位抬高了175米。三峡虽然两侧高山多为1000米以上,视觉上看不是很明显。但是毕竟很多古迹和古代地貌都已经消失了。而且水势也缓和了很多。风光仍在,但是毕竟时移世易了。跟郦道元时期的三峡肯定不同了。你以为的三峡,是你以为的郦道元时期的三峡,很可能就是错的了。所以我们学习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就显得更有纪念意义。

你到底是“几个意思”?在这里多有体现!

我:你看看课文分几段,每段的重点在哪里?

儿子:很明显分四段。每段的首句很重要。

第一段总括;第二段写夏天的三峡;第三段是春冬之时;第四段写秋天的三峡。

我:每一段的文字都不多,但是古文嘛,极为简练。一词多意和一词代替多词的用法很多。我们先看第一段: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点字: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自非:如果不是;略无:完全没有; 阙quē:同“缺”,空隙,缺口。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

翻译: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全文共四段,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第一段写山,后三段写水。

第一句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接着,作者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重点字:襄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命令。宣:宣布,传播,传达。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朝:早晨。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其间:指从白帝城到江陵之间。千二百里:一千二百里,约合350公里。虽: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相当于“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驭。不以疾:没有这么快。以,这样。疾,快。

翻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一首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见三峡的船速。

从第二段开始写水,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重点字: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素:白色。湍:急流的水。绿潭:碧绿的深水。潭:深水。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怪柏:形状奇特的柏树。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悬,悬挂,挂着。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漱:冲荡。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良多趣味:的确有很多趣味(趣味无穷)。良:甚,很。

翻译: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注意:绝,极高的意思,比如:会当凌绝顶。

第三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第三段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重点字: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指秋季。林寒:山林中气候寒冷。涧肃:山沟里气候清冷。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肃,肃*,凄寒。啸:动物拉长声音叫。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响:回声。哀转久绝: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沾:打湿。裳(cháng):古代遮盖下肢的衣裙,借指衣服。

注意:高猿,不是高大的猿,而是在高处的,或者是高山上的猿。

翻译: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意:久绝中的“绝”,是消失的意思。

第四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

儿子:真的是极为简练的文字。美得不要不要的,字也少的不要不要的。竟然是无一字和删减,多一字又啰嗦。

我:你觉得哪些可用?

儿子:比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回清倒影,悬泉瀑布,空谷传响等等。还有那句渔者的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我:可见,郦道元的文笔也是很厉害的。课后也说,他的游记散文有重要的地位。字很少,但是信息量并不少,有景,有声,有情,有境。不简单啊。

清荣峻茂描写的画面,子规声里雨如烟所描述的优美画面(4)

本课的学习思维训练:

1.需要先弄清的背景知识很多,而且很必要,不弄懂这些知识,理解课文就很单调和片面。

2.结合图片或者照片来讲和学习更直观。

3.字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太多,这是理解和背诵课文的拦路虎,必须彻底解决掉。

4.结构简单,顺序明显,但是信息量大,需要反复记忆。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