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其实没有什么道理,虽然小时候大人老跟我们讲,我们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一个古代历史上的经典故事。
它说的是东汉时期有一个名臣叫陈蕃,学识很渊博从小胸怀大志,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有一天他的父亲的一个老朋友薛勤来看他,看他住在屋子里头,到处都是杂草,满地都是脏东西,就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客屋子来招待宾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是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那么到底打扫屋子还是不打扫屋子,对人有什么影响呢!这个事情还真是有学问的。
有一批研究者,他们认为可以用打扫屋子和不打扫屋子来判断一个人,可以看这个人是不是愿意去符合社会的一些公认的准则和习惯。
我们一般认为这个社会公认的准则和习惯是让自己的环境更干净,很脏很乱的环境和社会公认的准则是背道而驰的。
如果一个人他不打扫自己的屋子,生活在很杂乱的一个环境之内,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生下来,或者内心深处就是个被离经叛道、反社会准则的一个人。
再引申的讲,这个人很可能经常会有些新的想法,他会想到些我们经常想不到的东西,用管理学的说法就是有创新思维。
明尼苏达大学有几个学者他们做了个实验,他们把一伙人随机的分成了两伙,让他们到两个不同的屋子里面分别给他们两个菜单可以选不同的酸奶,一个菜单是非常经典的菜单里面有到超市随时都可以买到看到的那些酸奶,比如草莓味的、桃子味的;
另一份菜单是比较创新的菜单,里面的那些酸奶非常有创意,一般你都看不到,比如洋葱味味的酸奶,这两个屋子也不一样,一个屋子收拾得非常干净整洁,另一个屋子摆放了很多杂物,比较嘈杂,在这样的环境下让他们选,选完以后把他们的决定做一个对比,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结果。
在收拾很整洁的屋子里,点经典型酸奶比在很嘈杂屋子里多两倍,反过来说,在很嘈杂的屋子里面点创新型的酸奶也比在收拾很整洁的屋里多两倍。
也就是说在整洁屋子里面的人更趋于保守,而在嘈杂屋子里面的人更趋于创新,他们会选择一些新奇的东西。
另外一组学者也研究了类似的问题,他们研究的是在零售的场景下,他们认为,外部环境虽然杂乱的时候会影响到一个顾客的控制力。
他们也做了个实验,他把消费者随机分到了两个屋子里面,一个屋子很杂乱,一个屋子很整洁,跟前面一样,然后让他们选择购买产品,是买还是不买,是买多少,结果发现在很整洁的房间里面的人买得很少,在很杂乱的房间里面,人买的很多,花的钱多。
所以稍微总结一下,一屋不扫还真的不一定是件坏事,陈藩后来成为了一个名臣,看起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是因为这样的人,他的创新性思维可能比别人更强,以前我们是不知道的,现在有科学实验的结论来支持这个观点。
这个观点在商业管理上面也有很有意思的应用,特别是在定价心理学里,越是在嘈杂的环境里,顾客越会不知不觉地购买更多的东西,付出更高的价钱。
现在我们看到很多零售商货架管理的整整齐齐,甚至雇人不停的在干活,顾客拿到的东西放错地方了,马上就给放回去,把货架摆放得整整齐齐。
可实际上也许我们对于货架的摆放不一定需要那么整齐划一,稍微杂乱一些,乱了顾客的心神,他们买的也许更多。当然这里面有个度的问题,如果商店里面弄得太杂乱了,连顾客连脚都落不下来,显然也是过了,那么顾客根本就不愿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