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的含义,醉字的意思和寓意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06 20:07:37

醉的含义,醉字的意思和寓意(1)

《说文解字》中对“醉”字的解释为:“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一曰溃也。”意思是:“醉”指饮酒达到了一定的量或极点(卒),但没有到达失去理智(乱)的程度。还有一种解释是“溃” ,指饮酒过量后神志不清的状态。 “醉”字与“酒”字自成字之日起就注定属于难兄难弟、相互依存。“醉”在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并随着语境的变迁和而不断发展。

“醉”字的字形字义演变。从字形看,甲骨文没有独立的“醉”字。金文中“醉”字由“酉”和“卒”两部分组成,“酉”表示酒, “酉”旁则是像一个站立不稳、手舞足蹈的人,表示因饮酒过度而失去平衡。篆文直接表示的是醉酒状态。从字义看,“醉”是会意字,“醉”本义是指适度饮酒,达到恰好尽兴而不失态的状况。现代汉语则演变为饮酒过量,而导致神志不清。其引申含义可以用来形容感官、情感或心灵上的沉迷。

“醉”字的文化寓意演变。“醉”是古代酒文化的奇特产物,据记载酿酒始于夏朝,自杜康造出酒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琼浆玉液以来,无论是文人雅士的宴饮之乐,还是普通百姓的节庆欢聚,酒在其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无数追随者“既乐于其中不能自拔,又恨于此杯失魂落魄”。醉”则成为了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饮酒者极致的忘我体验,又是情感交流的最佳催化剂,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纵观源我国远流长几千年的酒文化,有人专心于研究酿酒,也有人醉心于研究品酒,还有人潜心于研究醉酒。在研究醉酒者中不凡文人墨客,古人有“诗酒不分家”的说法,斗酒之余,如有神助,或超凡脱俗,或惊天动地,洋洋诗篇,缕缕酒魂,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这些诗词大家另辟蹊径,对饮酒后醉态刻画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古往今来对醉酒境界的研究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通常的可分为小酌者、微醺者、浅醉者、酣醉者和酩酊者等五层境界。

第一层为小酌者。小酌指小小的盅、慢慢的倒、细细的品,舒心愉悦地享受酒体带来的味蕾,此时此刻在美酒的导引下,思路被渐渐的打开。如: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中“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此句描写了诗人与友人小酌慢饮,促膝叙谈,继而开怀大笑的情景,体现出诗人爽朗的胸怀,以及老年生活的闲情雅致。

第二层为微醺者。微醺指适度饮酒后略有些醉意,但神志还比较清醒,伴随着舒心和放松的感觉,此时创造灵感开始逐渐闪现。如:辛弃疾《江城子·戏同官》:“拼却日高呼不起,灯半灭,酒微醺。”这句词则直接描述了词人因酒而微醺,诗兴大发,以至于日高未起的慵懒状态。

第三层为浅醉者。浅醉是介于微醺和酣醉之间的状态,此时人已有些许醉意,举止也有失常态,而此时饮酒者往往会高谈阔论,口若悬河。唐代白居易《醉后》中名句:“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中诗体现了诗人在饮酒至浅醉状态时,高歌放纵和超脱世俗的心态,表达了逃避现实寻求精神慰藉的复杂心理。

第四层为酣醉者。酣醉是指饮酒过量,达到深度醉酒的状态,此时往往语无伦次、言行失控。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描绘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虽然这里既强调了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和酒后才情,也暗示了其酒后酣醉的状态,哪怕天王老子又奈我何?!

第五层为大醉者。大醉指酒精深度中毒者,通常是像烂泥一般,神志不清,失去自控能力,达到了醉酒状态的极致。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描绘诗人豪放不羁、忘却尘世烦恼、追求逍遥自在的心境。明朝"岭南诗派"的代表孙蕡在《罗浮》中的名句:“铁桥归去寻清赏,烂醉仙人白玉壶。” 形容诗人饮酒至烂醉如泥的状态,展现出一种似仙人般的超脱世俗、无拘无束的自在。

古人在推崇酒文化的同时,也有许多饮酒方面的节制与约束。有官方颁布的禁酒令,如汉朝规定“禁群饮,三人以上无故群饮者罚金四两”。也有民间约定俗成的规矩,如“三爵不识”,即喝完三爵后就必须放下杯子离开酒席。古代此类禁酒令和规矩可谓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其目的有三:一是为了身体健康;二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三是为了维护统治地位。

醉的含义,醉字的意思和寓意(2)

适量饮酒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