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唐玄宗撞到了郑镒。那一天,唐玄宗开PARTY请高级干部吃饭,发现郑镒这个本不够品的人也来了,穿着绯红的五品官服走来走去。(再次说明,低调是王调啊,吃饭就得了,瞎得瑟啥!)
也不知道为什么,唐玄宗认得郑镒,说:咦,你不是九品吗?怎么一下变五品了?
郑镒愣住了,也不敢说我老婆的爸是张项啊。这个时候,旁边有一个叫黄幡绰的人。
这个人是宫廷乐师,御用段子手。相当于德云社的郭德纲这种人才。一听皇帝问这个事情,他门清,就在旁边说了一句:“此乃泰山之力也。”
唐玄宗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李项在当封禅使时开了后门。
后面,这位郑镒被降回了九品。但这个泰山之力就出名了。大家都希望能够得到这种泰山之力,也就渐渐把妻子的父亲叫作泰山大人。又因为泰山是五岳之首,所以也叫为岳父。同时,妻子的母亲就是岳母啦。
那么,在唐玄宗之后才有岳父、岳母的叫法。在之前,咱们怎么呼吸妻子的父母呢?
丈人、丈母!
比如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在《祭杨凭詹事文》中写道:“子婿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祭于丈人之灵。”
这个丈人原本是指老人的意思,比如《论语·微子》里有:“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就是说子路在路上碰到一位老大爷。
后面,这个对老人的统称就变成了对妻子父亲的称呼。大概是什么时候呢?最早应该不早于三国。因为陈寿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里提到“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董承就是献帝的岳父。
南朝宋的著名史学家裴松之做了一个注解说:“(董承)于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
所以,在三国时期,还没有把丈人当为妻子父亲的专有称呼,到了南北朝时期,才成为定称。
那么,三国时期以及以前是怎么称妻子的父亲呢?
大家从上面那句应该看出来了,叫:舅。也有叫外舅的,岳母则叫外姑。
战国时期的作品《尔雅·释亲》专门讲了: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